國際端聞 | 新聞播客

李顯龍交棒,20年的總理生涯給新加坡留下什麼?|端聞 Podcast

新加坡華人已經從對「落葉歸根」的渴求,轉變成了「落地生根」

2024年5月1日,新加坡,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李顯龍總理(中)與工會會員、商界領袖和政府官員起立鼓掌。攝:Singapore Press via AP Images/達志影像

2024年5月1日,新加坡,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李顯龍總理(中)與工會會員、商界領袖和政府官員起立鼓掌。攝:Singapore Press via AP Images/達志影像

端傳媒特約撰稿人苦叻、即時組編輯 Eric,端傳媒音頻製作人 陳莉雅

刊登於 2024-05-15

#李顯龍#新加坡

端聞 podcast 的報導和製作都依賴端傳媒會員的訂閱付費支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播客報導,請成為端傳媒會員,支持我們持續產出,也讓更多人透過音頻獲取深度報導和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可享端聞聽眾特別優惠:暢讀月費會員9折暢讀年費會員85折尊享年費會員8折

收聽並關注「端聞」YouTube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或使用節目的 RSS Feed,在任意播客應用訂閱收聽。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今日(15日)正式卸任,由人民行動黨第四代領導人黃循財接任,結束了他20年的總理生涯。

據新加坡政府實際控股的亞洲新聞台(CNA)報導,黃循財於4月16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李顯龍將會在離任後繼續擔任國務資政(Senior Minister),而他就任後不會進行大規模的內閣改組。黃循財指,新加坡的政治建立在連續性和漸進變革的基礎上。領導層換屆時,之前的領導人「繼續以不同的方式做出貢獻,同時為年輕人騰出空間。所以當我接任時,我也會採取同樣的方法。」

在人民行動黨執政之前,新加坡常被形容為「資源匱乏的小島」或「小紅點」,內部存在的社會、種族、殖民等各類矛盾十分突出,甚至一度被認為具備一切革命條件。然而,過去六、七十年間,李顯龍的父親李光耀作為建國總理,與一眾黨友將新加坡建設成為發達國家。新加坡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相比,擁有更大的外交影響力,成為極具典範意義的「亞洲神話」。

李光耀從新加坡建國以來,一直致力於打造一個獨特的「國族敘事」——新加坡不是台北,也不是北京,更不是第三個「中國」,而是一個多元、和諧、主權獨立的國家。另一方面,李顯龍強化新加坡本土敘事時,展現出來的華語能力、親和感和對方言的熟悉,與他的父親李光耀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

李顯龍與黃循財之間的權力交接,首先源於人民行動黨的穩固基礎。人民行動黨的領導層更迭也意味著新加坡政府的迭代。

本期「端聞」由即時組編輯 Eric 說明這場權力交接對新加坡意味著什麼?李顯龍時代為新加坡帶來了什麼?給被稱作「4G團隊」的新領導層留下了怎樣的政治遺產?在新加坡,「李氏家族」的影響力是否就此終結?


期待你跟我們分享想法,郵箱地址:podcast@theinitium.com


【製作團隊】
出品:端傳媒音頻
監製:甯卉
主持:甯卉
編輯:HY
製作人:陳莉雅
剪輯、聲音設計:「韁河媒體工作室」王伯維、孫聖峰、Allen
主題音樂:Axel Kacoutié

(本期節目端傳媒特約撰稿人苦叻亦有貢獻)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