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日報|港中文校長辭職;陸發射火箭台灣發警報;法國總理辭職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將提前卸任;中共召開紀委大會;馬爾代夫總統訪華

2024年1月8日,南非正經歷炎熱的天氣,開普敦的一個游泳池,一個人從跳板上跳水。攝:Esa Alexander/Reuters/達志影像

2024年1月8日,南非正經歷炎熱的天氣,開普敦的一個游泳池,一個人從跳板上跳水。攝:Esa Alexander/Reuters/達志影像

刊登於 2024-01-09

#每日簡報

讀者你好!你現在讀到是端傳媒每日新聞速讀「日報」。每逢週一到週五的東亞時間晚間,我們會在整理和篩選之後,將近期值得一讀的幾條新聞以簡短的方式呈現到你眼前。

端傳媒圖片編輯每天會為日報精選一張全球新聞攝影作品。今天的題圖來自路透社攝影師 Esa Alexander:2024年1月8日,南非正經歷炎熱的天氣,開普敦的一個游泳池,一個人從跳板上跳水。

今天是2024年1月9日,以下是我們為你篩選的6條新聞: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辭職

香港中文大學1月9日發布新聞公告稱,校董會主席1月8日收到段崇智教授的請辭決定,他將於2025年1月卸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職務。

在新聞公告中段崇智表示:「按照修訂後的大學條例,中大落實新的管治架構,我認為此時是讓大學物色一位新校長的合適時機。」

此前,圍繞着段崇智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中對大學的管理,前特首梁振英在內的香港建制派政治人物曾長期杯葛其校長一職。

關於港中大校長段崇智辭職的更多信息,請關注 Whatsnew 欄目即將刊出的報導

中國發射火箭飛越台灣南部上空,台灣發布國家級警報

台灣國防部1月9日下午發布國家級警報,警報指「中國下午3時4分發射衛星已飛越南部上空,請民衆注意安全。若發現不明物體,通報警消人員處理。」而警報英文版用詞卻是「Missle(飛彈)」。

國防部新聞稿16時15分發布的新聞稿指出,「該火箭飛行路徑非預警飛越我本島南部上空,高度位於大氣層外。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周密掌握相關彈道動態、軌跡等資訊,並啓動空中威脅告警系統,以簡訊通告民衆提高警覺。惟簡訊英文用語,因疏忽未同步更新原系統用字、精準表達發射物系衛星而非飛彈,國防部向社會大衆致歉。」

《衛報》駐台灣記者 Helen Davidson 在 [社群媒體 X 上表示][5],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在國家級警報發出時正在召開國際記者會,吳釗燮表示,是衛星發射毋須擔心,發布警報是因為可能有碎片掉落。Helen 另外附上一張疑似火箭發射軌跡的圖片,該圖片顯示發射軌跡第一級和第二級的墜落地點都在中國大陸境內,而後火箭飛越台灣本島以南海域。

中國中央電視台於下午15時21分發布[快訊][1],指從中國大陸西部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愛因斯坦探針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06次飛行。」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2]為中國國家航天局、歐洲航天局(ESA)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MPE)的聯合項目,主要以 X 射線探測宇宙。此前[報導][3]指其曾計劃於2023年底發射。

「長征二號丙」是中國於1982年開始服役的兩級液體中型運載火箭,最大運載能力達4.3公噸。

此前,台灣國防部11月9日也曾發布新聞稿指偵獲「中共於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長征運載火箭搭載衛星發射任務。該火箭飛行路徑經過我上空,高度位於大氣層外。」根據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報導][4],應為使用與此次發射任務類似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的遙感三十九號衛星,不過當時台灣並未發出國家級警報。

中共二十屆中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1月8日在北京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上發表講話

習在會議上稱,「經過新時代十年堅持不懈的強力反腐,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但同時又表示「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並提出要「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

習稱黨中央在2023年「堅定不移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堅決清除黨員、幹部隊伍中的害群之馬,從嚴從實加強對黨員、幹部的管理監督」,從而「推動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貫徹落實,有力引領保障新徵程開局起步」。

習指的應該是中國政壇在2023年至今經歷的持續清肅。在2023年,前外交部長兼國務委員秦剛、前國防部長李尚福、「航天軍工系」的主要官員以及大量解放軍高層均遭到撤職。

習還強調,「要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面對依然嚴峻複雜的形勢,反腐敗絕對不能回頭、不能鬆懈、不能慈悲,必須永遠吹衝鋒號」。

關於中國黨政軍反腐「清洗」的更多信息,請參閱 Whatsnew 欄目已刊出的報導

馬爾代夫與印度關係緊張,馬爾代夫總統訪問中國

路透社消息,馬爾代夫政府1月7日已經暫停了三名副部長的職務,因為他們在社媒平台上詆譭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

報導稱,馬爾代夫副部長馬爾沙·謝里夫(Malsha Shareef)、瑪利亞姆·希烏娜(Mariyam Shiuna)和阿卜杜拉·馬吉德(Abdulla Mahzoom Majid)在社媒平台 X(前稱「Twitter」)上留言回應莫迪的帖文,稱他是「小丑」、「恐怖分子」和「以色列的傀儡」。莫迪發布了自己造訪拉克沙群島(Lakshadweep)的圖文,為印度的觀光旅遊業做宣傳。拉克沙群島位於馬爾代夫北方。

馬爾代夫外交部發言人稱,這些言論屬於個人觀點,不代表政府立場。

路透社報導,受此事件影響,印度最大旅遊服務網站之一 EaseMyTrip 1月8日暫停了飛往馬爾代夫的航班預訂。

報導指,印度與馬爾代夫兩國此前關係密切,但自馬爾代夫總統穆伊祖(Mohamed Muizzu)在2023年11月贏得大選上台以來,兩國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穆伊祖在競選中承諾撤走75名在該國活動的印度軍事人員,並主張要加強與中國的往來。

另據路透社報導,穆伊祖於1月8日至12日訪問中國,預計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

此次訪問被外界認為是「打破傳統」,因為穆伊祖是首位在上任後先訪問中國而非鄰國印度的馬爾代夫總統。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將提前卸任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1月6日宣布可能會提前卸任。

米歇爾在接受比利時媒體 Le Soir 採訪時表示,自己打算在6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代表所在的比利時革新運動黨(Mouvement Réformateur)參選。若當選,他將必須在7月16日宣誓就任歐洲議會議員之前辭職。外界普遍認為他勝選的概率很大。

《衛報》分析稱,米歇爾的這一決定將讓歐盟各國政府首腦面臨着巨大的壓力,他們必須在7月1日之前就米歇爾的繼任者達成一致。根據歐盟的規定,在沒有常任理事會主席的情況下,這一職位將由輪值主席國接任,直到找到接替者。

匈牙利將在7月至12月擔任歐盟理事會的輪值主席國,這意味着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有可能接替米歇爾的職位,對歐盟發揮更大的影響。匈牙利在過去數年內阻撓了歐盟的多項立法進程,包括在2023年12月否決了歐盟對烏克蘭的援助法案。

法國總理博爾內辭職

法國總理博爾內(Elisabeth Borne)1月8日宣布辭職。

路透社報導,博爾內在辭職信中表示,她和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一致認為「政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推進改革」。馬克龍接受了博爾內遞交的辭呈,並感謝博爾內「為國家服務的模範工作」。

馬克龍此前因先後開展頗具爭議的養老金改革與移民法案修訂而陷入執政危機,引起民衆的多次大規模抗議。

《衛報》報導指,民調顯示馬克龍的復興黨(Renaissance)落後極右翼領導人勒龐(Marion Anne Perrine Le Pen)的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8到10個百分點。博爾內辭職正值6月歐洲議會大選與法國即將舉辦夏季奧運會,分析指馬克龍希望通過重組政府來提高支持率。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