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八週年國際深度

「走線」之後:他們在美國分包裹﹑送外賣﹑當家務工,從零開始

「路上再苦,至少一家人是在一起的。現在反而感覺看不到頭。」

Mike在洛杉磯送外賣。今年上半年,他帶着12歲的兒子「走線」進入美國。攝影:Mengyu Dong

Mike在洛杉磯送外賣。今年上半年,他帶着12歲的兒子「走線」進入美國。攝影:Mengyu Dong

特約撰稿人Mengyu Dong 發自加州蒙特利公園市

刊登於 2023-08-18

#走線#潤學#偷渡

編者按:疫情之後的中國社交媒體出現了一個新名詞:「走線」。許多大陸人走上了這條本由南美偷渡客和難民走出來的路線,從南美厄瓜多爾開始,穿越哥倫比亞﹑巴拿馬﹑危地馬拉﹑墨西哥等國,再進入美國申請庇護。走線客通常要用當地蛇頭提供的服務,還要跋山涉水穿越未經開發的原始地形,才能走完全程近五千公里的偷渡路線。據巴拿馬政府紀錄,2022年從哥倫比亞越境進入巴拿馬的25萬人中,大陸人有2000多名,是疫情前10年人數總和的六倍。中國放棄清零政策後,2023年大陸走線客的數目又達到另一個高峰:今年1月至7月,從哥倫比亞過境巴拿馬的中國人突破1萬人。

端傳媒在加州新移民聚集的丁胖子廣場,記錄了這些「走線」來美的偷渡客如何在異國他鄉重建生活。端傳媒早前亦刊出另一報道,記者從厄瓜多爾首都基多開始,一路記錄偷渡客結隊﹑買裝備﹑聯絡蛇頭﹑也記錄一般沒出過國門,英文也不大會講的他們,為何冒死「潤」出中國。請按此閱讀。

29歲的李晴來美國兩個月了。她的住處不起眼,但在這附近卻無人不知。想要找到這裏,只需要在谷歌地圖裏輸入「丁胖子」,導航就會把你帶到距加州洛杉磯往東大約15分鐘車程,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的一座美食廣場。廣場上有賣煎餅果子的中餐廳,草藥店、照相館、移民中介。小店的招牌上都寫着漢字,不一定有英文名——即使有,也很少有顧客在意。在這裏稍微駐足,就可能有中介上前招攬生意:是剛來的嗎?是拿旅遊簽,還是走線來的?

李晴屬於後者。去年以前,幾乎沒人聽說過「走線」這個詞。今年6月,李晴和丈夫帶着5歲的兒子翻山渡海,穿越拉美9個國家,再從墨西哥北邊越境進入美國時,已有至少1萬多名中國人走過了同樣的旅程,還有更多人在來的路上——因為這條橫跨美洲大陸5000多公里的偷渡路線需要穿越一座原始雨林,多數人只能靠雙腳走,所以稱為「走線」。

這個位於加州蒙特利公園市的美食廣場人稱「丁胖子廣場」,距離洛杉磯市中心約15分鐘車程。這裏是許多華人到美國後的第一站,也被稱為移民的「新手村」。攝影:Mengyu Dong
這個位於加州蒙特利公園市的美食廣場人稱「丁胖子廣場」,距離洛杉磯市中心約15分鐘車程。這裏是許多華人到美國後的第一站,也被稱為移民的「新手村」。攝影:Mengyu Dong

丁胖子廣場是許多華人到美國後的第一站,也被稱為移民的「新手村」。據說一位姓丁的老闆在這裏開飯館挖到了第一桶金,廣場因此得名。如果在美國有家人,或者找到穩定的工作,人們在這裏短暫落腳後就會離開。但許多「走線」來美的新移民都沒有家人可以投奔,在站穩腳跟前,他們就一直住在丁胖子,把這裏當作美國的大本營。

李晴住的家庭旅館,與丁胖子廣場僅有一街之隔。這些房子以前有的是整體出租的,但近幾個月,因為走線來的人多了,房子也被改造了:一室一廳擺着8到10張單人床,男客住客廳,女客睡臥室。每張床每晚收取幾美元到十幾美元不等的費用,房東通常不問租客姓名,也不看證件,交現金就能住。沿街的大鐵門很少上鎖,推門走進來,眼前是一個長方形的庭院,左右手邊各有幾階鐵製樓梯,踩在上面會發出空洞的悶響。樓梯的扶手已經生鏽,有些地方掛着租客的T恤和襪子,安靜的時候能聽到滴滴答答的水聲。樓梯上下約有20多戶,有的門前掛着褪色的春聯和燈籠。房門總是開着,人多的時候,常有人探頭進來問:「有床位嗎?」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