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5年豆瓣賬號永久封禁,被權力黑箱圍剿的「涉政言論」糾紛

法院在立案環節就把涉政敏感言論的起訴,即「炸號」糾紛擋在門外。

15年豆瓣賬號永久封禁,被權力黑箱圍剿的「涉政言論」糾紛
2015年2月19日,北京煙花盛放時,一名中國保安檢查他的智能手機。

【編者按】2022年3月底,Oran使用15年的豆瓣賬號因「涉政言論」被永久封號。多次申訴無果後,同年5月初Oran在朋友幫助下向北京互聯網法院起訴豆瓣,要求解封賬號。近9個月時間裏,他們不斷碰壁,直到在另一個城市以「脫敏」後的案由立案成功,但最後的結果依然是意料之中的敗訴。

這段訴訟經歷告訴所有曾「天真」地以為,言論自由這一憲法權利能倚靠修改案由等「曲線救國」方式獲得司法救濟的人一個殘酷現實:涉及政治敏感的炸號起訴,在司法系統的入口就已被故意攔截。

Oran的豆瓣賬號被「炸」了。這是今年30歲的她用得最久的社交媒體賬戶,有15年。看到頁面提示信息時,Oran說:「我的大腦就像我的賬號一樣空白。它沒了,所以我也就空白了。」「炸號」發生在2022年3月30日,疫情正在中國多個城市爆發,封控和次生災害輪番上演。

「炸號」是中國大陸網民描述自己網絡賬號被突然封停時的用詞。一旦被炸號,社交媒體上的所有痕跡都會被抹去。Oran的豆瓣登入頁面裏只留下一個名字和一小段提示賬號已被封禁的字,即使是她曾經留下的細小痕跡,比如對某個豆友的留言回覆,所有都變成了「內容不可見」五個字。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