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上海封城一週年,端傳媒重訪上海,試圖記錄下那些在急速的復常中,被遺落的聲音和記憶。這是專題的第二篇:圖片故事|上海封城一周年,我們重訪那些靜默現場
「據疫情防控要求隧道封控」——通往上海浦東地區的隧道上方電子顯示屏中的這行字,宣告一座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在「動態清零」的指令下屈辱停擺。
藍色取代城市原本多樣的面貌,將去年四五月的上海劃成了幾乎以最小方格為單元的不同區間。商鋪、居民樓、商圈,甚至工地,被長長的藍色圍擋截斷了它們之間的聯繫。在統一的藍色圍擋營造出新的城市「秩序」前,共享單車、椅子、傘、錐形路障等城市中隨處可見的日常用品,被臨時徵用,雜亂地堆疊擺放,將出入口封堵。
身著白色防護服的人,接管了這座停滯的城市。主幹道瀝青馬路上,套著白色防護服的城市管理者——警察、城管、防疫志願者——把守著路與路的連接口;藏在城市細密小路裡的網紅店鋪前,衣著光鮮的人群隊伍被戴著白色口罩等待核酸檢測的隊伍替代,等待著將自己一次又一次暴露於「大白」的核酸檢測試劑管前。
兩個月的休克後,這座眾人眼中最現代的中國城市緩慢重啓。但真正的復蘇,直至今年3月才啓幕。封城的重創尚未平復,人們又在去年年底被防疫政策的180度轉向拋入海嘯般的集體感染。「歷史」喜怒無常,從未顧及身處其中的小人物。人們從「高燒」「咳嗽」「巨痛」的身體症狀痊癒後,來不及重拾「尊嚴」便開始追趕失去的時間和正常的生活。
機場、火車站、商場恢復了人來人往的繁華景像;網紅店前,人們等待兩個小時只為了一杯普通的奶茶;公園裡的不同角落,是廣場舞、毽子、閒談和飛盤。或許只有仍不時穿過鬧市的急救車,在提醒著眾人,那段「歷史」的陰霾從未離開。
了無雲煙,很好的對照圖
不是歷史喜怒無常,是決策殘暴荒唐
虹橋高鐵站沒有出境大廳 ,應為候車大廳
荒唐的上海封城,完全就是政治人祸
一切好似从无发生,归于平静。偶尔闪回,甚至在想我们究竟经历了怎样一段荒唐的时光。
感謝報導,永不忘他們帶給人們的傷痛回憶
字幕有误,2022年和2023年,不是2034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