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一周年 深度 國際 俄烏戰爭

俄烏戰爭一週年:數說兩軍傷亡情況,誰在援助烏克蘭,誰仍在支持俄羅斯?

疫情後,中國對俄羅斯經濟的貢獻更明顯。


2023年2月11日,烏克蘭東部小鎮巴赫穆特,數名烏克蘭士兵在一輛坦克外抽煙。 攝:Yevhenii Zavhorodnii/Reuters/達志影像
2023年2月11日,烏克蘭東部小鎮巴赫穆特,數名烏克蘭士兵在一輛坦克外抽煙。 攝:Yevhenii Zavhorodnii/Reuters/達志影像

編者按:自俄軍於2022年2月24日正式入侵烏克蘭以來,一年的戰爭已經造成了大量死傷和難民,對交戰雙方,以及整個歐洲安全局勢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端傳媒會在二、三月刊出一系列俄烏戰爭一周年專題,探討這場完全改變國際關係的戰爭。這是「俄烏戰爭一周年」系列的第一篇。歡迎點擊追踪。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宣布進行「特別軍事行動」,正式入侵鄰國烏克蘭。在普京發表的電視講話中,他表示北約在烏克蘭的擴張,正直接威脅著俄羅斯的安全;而俄羅斯有必要在烏克蘭「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當日凌晨,俄羅斯向烏克蘭發起攻擊,從四個方向進軍烏克蘭。

由於雙方軍事實力懸殊,開戰之初,不論是俄羅斯還是國際社會,大部份評論都認為俄軍將會迅速奪取基輔,逮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並且在烏克蘭建立親俄的傀儡政權。俄羅斯在一開始的時候的確取得了一些戰略性勝利,但也很快失去明顯的優勢。而且,俄軍在侵烏戰爭中暴露了許多缺點:訓練不足,士氣低落,裝備薄弱等。

根據《外交》雜誌(Foreign Affairs)分析,俄軍戰力低下要歸因於戰爭計劃內部保密過度,部隊和指揮官層級都沒有充份時間準備;而且俄軍作戰目標過於宏大,最初的入侵計劃又要求在沒有後續部隊的情況下進行多線攻擊。烏克蘭的抵抗力量也在俄羅斯意料之外。如果烏克蘭軍隊士氣低落指揮渙散,西方國家即使提供各種武器和財政援助也無法助烏克蘭抵抗入侵,但澤連斯基以及烏克蘭軍隊的堅定,是克里姆林宮沒有預想到的。而自2022年9月開始,烏克蘭軍隊反擊俄軍,奪回了數千平方公里的領土。

現時戰爭到了一年仍未完結,超出了當初許多人的預期。而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制裁和壓力也逐漸增強,使得俄羅斯在戰爭中越來越孤立。

充滿爭議的死傷數字

2022年12月,烏克蘭總統辨公室公布士兵死亡人數,估計在1萬到1萬3000人之間。而2023年1月,美國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美國陸軍上將麥利(Mark Milley)估算,烏克蘭方死傷人數應該和俄方死傷人數相若,都在10萬人左右。挪威國防部長Eirik Kristoffersen對烏方死傷人數的估計跟麥利一樣,都是10萬人;但對俄方死傷人數的估計則遠高於前者,他在同月指出,至今俄方死傷應該接近18萬人。以上數字全部未能被獨立查證。

俄羅斯方的陣亡或死傷數字也是人言人殊。據英國國防部最新的估計,俄軍陣亡人數約4萬至6萬之間,傷員則達到20萬,比較接近挪威方面的估算。克里姆林宮在開戰約一個月後(2022年3月)公佈的俄軍死亡數字是1,351,而在實施軍事動員令時,即開戰七個月後的2022年9月,官方的數字則為5,937。

無論是烏方還是俄方,在戰爭中的死傷人數都充滿爭議。首先,流傳的數字很多時沒有區分「陣亡」(killed in action)或「死傷」(casualties)。而軍事史專家也警告,死傷人數是戰時宣傳的有力工具,不論是交戰方還是其他來自各國政府的情報都未必真確。英國安全研究學者Lily Hamourtziad也指出,挪威國防部長和美軍高層都很可能高估了俄軍的死傷數字,而且低估了烏克蘭的;同時支持烏克蘭方的各國政府,也有誇大烏克蘭平民死傷數字的傾向。而在戰時烏克蘭,許多平民加入作戰,根據國際法就成為了戰鬥人員(combatants),令估計平民和士兵死傷更為困難。

俄羅斯獨立媒體Mediazona自開戰之初就和BBC俄羅斯合作,統計俄軍死亡數字,而根據該網站2023年2月12日的更新,共計有14,093名俄軍死亡,當中以25歲以下的年輕男性為主。由於Mediazona只統計能夠核實個人資料的死亡俄軍,實際死亡數字應該更高。2022年9月,俄羅斯宣佈實行局部軍事動員令,官方指將徵召三十萬人入伍,引發了一波離境潮;據哈薩克當局,至少有20萬俄羅斯男性逃到該國(俄羅斯公民不需簽證就可入境哈薩克)。而在俄羅斯頒佈局部軍事動員令後,Mediazona也開始統計被動員軍人的死亡數字;根據該媒體,截至2023年2月,在9月後被動員的俄軍死亡數字為1800多人。

而另一家俄羅斯獨立媒體iStories也是自開戰之初,就開始搜集整理陣亡士兵的背景資料,包括年齡﹑原籍地等等。去年七月,端傳媒利用iStories提供的資料庫分析了陣亡俄兵的資料,發現大部份士兵除了非常年輕,還高度集中於俄羅斯邊陲,相對貧窮,並且聚集較多少數族群的地區,例如達吉斯坦(Dagustan)和布里亞特(Buryatia)。

雖然理論上俄羅斯全國曾服兵役的男性都有可能被徵召,但據我們對iStories 9千多筆資料的分析,我們發現陣亡士兵的分布仍高度集中於貧窮地區,尤其是西伯利亞、遠東和北高加索地區等經濟相對薄弱的區域。這也意味著貧窮士兵更容易被徵召參加戰爭,從而承擔更高的風險和代價。此外,我們的分析還顯示俄羅斯的少數民族在侵烏戰爭中的死亡率遠高於俄羅斯人。俄羅斯亞裔少數族群,例如圖瓦人(Tuvans)、布里亞特人(Buryats)等民族在俄羅斯人口中佔比較小,但陣亡軍士數目卻不成比例地高。由於來自這些地區的年輕男性學歷一般較低,通常軍階也都較低,更容易被派往前線地區。而他們在侵烏戰爭中死亡的機會率,亦遠遠高於俄羅斯人。

世界還在支持烏克蘭嗎?

戰爭導致烏克蘭國內生產總額大跌34%,去年6月至今經濟損失達3500億美元。烏克蘭總理表示,損失數字將會在2023年膨脹到7000億美元。因此, 自俄烏戰爭起,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了龐大的人道主義、金融及軍事物資等援助。

澤連斯基在2月16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專訪時表示,「西方國家持續援助烏克蘭武器,才能讓烏克蘭有和平的一天。武器是俄羅斯唯一能夠理解的。」烏克蘭一直遊說並敦促西方盟友提供協助,尤其是遠程導彈、戰鬥機等軍事武器。而鄰近俄烏戰爭一周年,西方國家也陸續向烏克蘭提供更多先進的軍事裝備,以增強烏克蘭的前線戰力。

迄今為止,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最大的支持,已向烏克蘭提供高達466億元的軍事援助。美國總統拜登周一秘密訪問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會面後,並表達了「對烏克蘭民主、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承諾」。拜登又宣佈再向烏克蘭提供價值五億美元的援助,包括榴彈炮彈藥和海馬斯火箭系統,標槍導彈和空中監視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