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很少將「愛」說出口,但到了情人節的今天,或者「愛」才終於被勉為其難地宣之於口。但當追問「何為愛」、「為何愛」時,男人常常感到不自在,難以找到合適的字句回應。一方面,或者是男人不擅愛的辭令吧;另一方面,一個更殘酷的現實或者是,很多男人可能根本不會愛。
是的,我們常常討論愛,卻很少人認真談論男人和愛的關係。我們嚮往愛,男人——無論是作為長輩、父親還是伴侶,卻常常對愛無感,令人失望。為什麼我們生命經驗中,很多男人「無愛」比「愛」更常見?
關於這個主題,逝世一年、畢生以「愛」書寫的當代女性主義代表人物、美國女權作家、活動家貝爾.胡克斯(bell hooks)在2004年出版的The Will to Change: Men, Masculinity, and Love(改變的意志:男人,男性氣質和愛)仍是經典之作,為二十年後的我們帶來思考的啟迪和改變的希望。
以一貫流暢易讀、見解深刻且飽含能量的筆觸,hooks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和各種文本出發,帶我們思考有關「男人、男性氣質和愛」的重要問題:為什麼如此多男人愛無能,對愛無知無覺?這和父權制度形塑的男性氣質有何關係?我們又可以如何發展另類的男性氣質,重拾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