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晚報:反制日韓加強中國旅客檢疫,中國停向日韓公民發出短期簽證

2023年1月5日,在南韓首爾仁川國際機場,一名來自中國的旅客走進檢疫中心。

2023年1月5日,在南韓首爾仁川國際機場,一名來自中國的旅客走進檢疫中心。攝:Lee Jin-man / AP

刊登於 2023-01-10

#台海局勢#中國疫情#黎智英#新聞簡報#每週推薦

反制日韓加強中國旅客檢疫,中國停向日韓公民發出短期簽證

中國新任外交部長秦剛與南韓外交部長朴振於週一(9日)晚上通電話,前者對南韓近期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採取臨時限制措施表示關切,但強調中韓兩國是「分不開的夥伴」。週二(10日),中國駐南韓大使館發出通知,宣佈暫停簽發南韓公民入境中國的短期簽證。

與此同時,共同社引述日本旅遊業界人士表示,中方已經通知日本旅行社,即日起暫停向日本旅客發出到中國的簽證。

據中國官媒報道,秦剛與朴振於週一晚上進行約50分鐘的通話,雙方重申兩國會本着互尊、互惠、互利的精神,發展更健康的雙邊關係,並且商定推進兩國外交安全「2+2」對話、副部長戰略對話等事宜。

秦剛形容中韓兩國是「分不開的夥伴」,宣稱中方願與南韓凝聚合作力量,推動兩國關係行穩致遠。

就南韓近期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採取臨時限制措施,秦剛表示關切。朴振回應指,南韓政府是基於科學而加強相關防疫措施。

秦剛和朴振還談到朝鮮半島局勢。朴振強調,遏制北韓發起新一輪挑釁及敦促北韓走上無核化對話軌道,符合南韓和中國的共同利益。他呼籲中方為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發揮建設作用。

秦剛和朴振通話翌日,中國駐南韓大使館發出通知,宣佈即日起暫停簽發南韓公民到中國訪問、商務、旅遊、就醫、過境及一般私人事務類的短期簽證,相關措施視乎南韓對中國的「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取消情況再作調整。

南韓外交部發言人任洙奭回應中方決定,重申南韓加強對來自中國旅客的入境防疫措施有科學和客觀的依據,南韓一直與國際社會公開透明地分享疫情信息,也一直通過外交渠道向中方傳達相關立場。

韓聯社提到,因應「外防輸入」形勢更趨嚴峻,南韓政府自本月2日暫停簽發中國公民到南韓的短期簽證。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此前表示,基於中國一直未能提升當前疫情的信息透明度,其他國家針對中國旅客採取額外檢疫措施是可以理解的。

據報黎智英的國際律師團隊尋求與英揆緊急會面,商討確保黎智英獲釋渠道

BBC 引述消息報道,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國際律師團隊近日去信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尋求與辛偉誠緊急會面,商討如何讓黎智英獲釋。

持有英國籍的黎智英在香港被控涉嫌干犯《港區國安法》下的「串謀勾結外國危害國家安全罪」,至今已被關押兩年。 BBC 報道指,黎智英的國際律師團隊去信辛偉誠,提到黎智英所涉案件極受關注及具有象徵意義,尋求在案件開審前與辛偉誠緊急會面,以商討「確保黎智英獲釋的渠道」。

律師團隊在信中提到,此前曾就案件要求與兩任英國外交大臣會面,但被拒絕或不獲回覆。

英國維珍軌道首次嘗試由本土發射衛星,以失敗告終

當地週一(9日)晚上10時,英國維珍軌道公司首次嘗試在本土將衛星送上太空,結果失敗

搭載「發射者一號」火箭(LauncherOne)的波音747飛機於康沃爾郡太空港出發,飛至大西洋上空約35000呎,以水平方式發射火箭。然而,火箭升空時出現問題,未能將九顆軍用及商用衛星送入近地軌道。搭載火箭的波音747飛機則安全降落地面。

今次是英國首次在本土發射火箭,也是西歐的首次商業衛星發射,過往的發射任務主要在美國進行。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發表報告,指地球臭氧層有望於2066年復元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發表報告,確認1989年《蒙特利爾議定書》的措施有效令地球的臭氧層慢慢復元,目前估計臭氧層可於2066年完全恢復

世界氣象組織每四年發表一次同類報告。最新一份報告指出,按照目前的恢復速度,臭氧層除了南北兩極,其他部份可以在2040年復元,北極上空要到2045年才能復元,而受破壞最嚴重的南極上空臭氧層要到2066年才能復元。

報告確認了1989年《蒙特利爾議定書》包括逐步禁用99%曾經廣泛用於製冷、保溫隔熱產品的氯氟烴等措施,有效令臭氧層慢慢復元。負責撰寫報告的評估小組的其中一名負責人指出,各國政府採取的行動帶來了成效,使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受到控制。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拯救臭氧層的成功反映各國可以在其他事務上團結一致,例如逐步擺脫石化燃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從而控制氣候變化。

美國智庫進行兵棋推演,預測中國解放軍若2026年攻台會失敗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題為《下一場戰爭的第一役》(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的報告,預測若中國解放軍於2026年攻打台灣,將不太可能取得勝利,而且海軍將全軍覆沒;然而,美國、台灣和日本也只能慘勝,而且美國的全球地位將會受到重創。

報告在假設中國解於軍於2026年攻打台灣的情況下,進行了24次兵棋推演。報告指出,大多數推演都顯示中國解放軍不太可能攻下台灣,而且戰事可以在三週內結束。推演結果顯示,中方將折損約1萬名士兵、155架戰機及138艘軍艦,海軍將全軍覆沒,兩棲部隊的核心戰力被瓦解。

另一邊廂,推演預測台灣會有3500名士兵陣亡,26艘驅逐艦和巡防艦全部被擊沉,基礎設施也會被摧毁。報告形容,台灣軍隊將要在欠缺電力和基礎設施的情況下,捍衛台灣受損的經濟。

此外,推演預測美軍會失去至少兩艘航空母艦、10至20艘大型水面作戰艦艇,並且有3200名士兵陣亡,數字相當於美國在長達廿年的伊拉克及阿富汗戰場上折損士兵數量的一半。報告指出,美國的全球地立將會受到重創,影響持續多年。

推演預料,美軍駐日基地也有可能遭受中國解放軍的攻擊,因此推測日本也會損失過百架戰機及26艘戰艦。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美國若要勝出台海戰爭,就應着手強化在日本和關島的基地,以抵擋中國解放軍的導彈攻擊,同時優先建造潛艇及可持續執行任務的轟炸機。此外,美國應該鼓勵台灣使用更簡便的武器、而非昂貴戰艦來武裝自己,才能更輕易地抵擋中國解放軍的第一波攻擊。

報告強調台海戰爭不會出現所謂的「烏克蘭模式」,即俄軍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後,西方國家才續步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報告指出,無論台灣想以怎樣的模式應戰,所有準備工作都必須在戰前到位。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