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解封大陸深度

中國式解封:斷裂的防疫政策和失序中的人們

斷藥、囤藥,醫療擠兌、醫護感染⋯⋯中國準備好面對後清零時代嗎?

2022年12月13日,北京,顧客尋找藥品應對疫情爆發,藥店內空空如也。

2022年12月13日,北京,顧客尋找藥品應對疫情爆發,藥店內空空如也。攝:Ng Han Guan/Reuters/達志影像

端傳媒記者 李一 陳姝玥 實習記者 莫然 佟琪 特約撰稿人 Matthieu Zhang 劉問昭 發自北京 香港 新加坡

刊登於 2022-12-16

#封控抗議潮#解封#動態清零#躺平

【編者按】中國防疫政策一夜之間急轉彎,從堅持近三年的「動態清零」調整為事實上的「躺平」。大規模感染也在「新十條」發布的同時爆發。布洛芬、連花清瘟等常見退燒藥在放開政策公布前兩天便已售罄,民衆不得不在無藥狀態下生熬過39℃以上的高燒和疼痛;醫院內感染也已是公開的秘密,不少醫院門前寫明「本院醫護人手嚴重短缺」;宣傳系統不停告誡民衆「非必要不去醫院就診」,以期減少醫療擠兌的發生。然擠兌已初現,為填補醫護人手的空缺,離退休醫護人員被緊急徵召,醫學院規培生被要求與住院醫師一道高強度運轉。清零三年,中國大陸正在混亂與無序中第一次集體直面病毒,「這一切只是開始」。

北京12月初的深夜溫度已到零下。儘管開了暖氣,彭傑在屋內還是渾身發冷。為了通風,他把窗子開了條縫。以往過冬,在充斥著暖氣的屋內,短袖衛衣便足夠,下身則是舒適的短褲。當下,僅靠這身衣物已不夠禦寒,他特意穿上厚實的鞋襪,套上加絨牛仔褲,鑽進毛衣和羽絨服。夜晚入睡前,棉被上壓蓋一層厚衣物。

幾天前,彭傑看見白色的抗原測試盒出現了兩條線。體溫自然也突破高溫線。發燒後,彭傑睡不踏實,淺眠易醒。或許是因為喝了很多水,深夜總得起身去廁所。從棉被中鑽出來,他打著寒顫,出房門前特意戴上口罩。

「發燒能有多恐怖呢?」以前彭傑不以為意,覺得感染的後果不足掛齒。他快30歲,除了偶爾會胃疼,身體沒什麼大毛病。這一次,身體在感染後給予了誠實的答案,「頭疼,要炸開的程度。讓你起不來,你得費很大勁兒。就像仰臥起坐做多了起不來似的。」彭傑的聲音發啞,語速比往常慢了點。一些略為誇張的感受也佔據他的頭腦。「今天還流鼻血了。大家都說是因為乾燥。我第一反應是,我不是要死了吧?」

中國大陸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在2022年年末突然180度大轉彎。官方花費三年時間,打造出一套繁雜的防疫系統,創造出與其他國家截然不同的「無疫」時空。原本捆綁住每一個人的防疫鎖鏈,一夜之間鬆綁、斷裂。隨之而來的,是難以估量的傳染規模。一剎那,人們發現,不少朋友、同事、鄰里、家人突然都「陽」了。「大家都是這個心態,坐等陽吧。」彭傑說。

與此同時,官方公布的確診數字卻在一步步下降。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官方感染數據分為「確診者」和「無症狀感染者」。Omicron病毒在今年成為主流毒株後,無症狀感染人數佔大多數。12月14日,中國國家衛健委表示,核酸「願檢盡檢」,因許多無症狀感染者不再檢測核酸,無法準確掌握實際數量,宣布不再公布無症狀感染者的人數。

「放開政策的激進程度,讓人目不暇給。從嚴防死守,到現在一點兒都不管,步子跨得特別大,沒有任何過渡。」一位北京市民氣憤地說。疫下三年,這似乎是中國大陸第一次集體面對病毒。

2022年12月15日,北京,社區內的核酸檢測站逐漸關閉。
2022年12月15日,北京,社區內的核酸檢測站逐漸關閉。攝: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整個世界變了模樣」

感染後,他壓根沒打算告訴社區,「我怕被裝門磁。」事實上,社區也不想再接燙手山芋。不少人發現,自打放開後,微信群組裏的社區工作人員近乎隱身。不少居民被社區工作人員告知:「陽了不用告訴我們。」

讓彭傑意識到「解封或許真的開始了」,是他發現可以堂食的那刻。

北京在10月進入新一波疫情,這是首都自202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彭傑住在朝陽區,那是病毒最先侵襲的區域。兩個月內,北京官方確診數字從幾十爬升至幾千。

過去兩年,從限制個體流動、封樓、封小區到封城,「封」是官方控制疫情最慣用的手段。若出現陽性個案,包括餐廳、商場等公共場所,也會在第一時間關停、消殺,迎接漫長和不可預期的停擺。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