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晚報:中國國務院提出「新十條」,進一步放寬疫情防控措施

2022年12月7日在中國上海,市民掃瞄場所碼,以獲准進入商場購物。

2022年12月7日在中國上海,市民掃瞄場所碼,以獲准進入商場購物。攝:Qilai Shen /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22-12-07

#新聞簡報#每週推薦#2019冠狀病毒疫情#中國

中國國務院提出「新十條」,進一步放寬疫情防控措施

中國國務院今天發出《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新十條」措施,包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範圍、無症狀感染者及輕症者可以居家隔離等。

國務院應對新冠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指出,各地各部門近期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中國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持續整治層層加碼問題,取得積極成效。根據當前疫情形勢及病毒變異情況,為更加科學精準防控、切實解決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而提出「新十條」進一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的措施。

  • 科學精準劃分風險區域:按樓、樓層、住戶等劃定高風險區,不得隨意擴大到小區、社區等區域,且不得採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
  • 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不按行政區域展開全員核酸檢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範圍及次數,同時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士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展開落地檢;
  • 優化調整隔離方式:無症狀感染者、輕症者及密切接觸者一般採取居家隔離;
  • 落實高風險區「快封快解」:連續五天沒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
  • 保障群眾基本購藥需求:不得限制民眾在藥店或網上購買退燒、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處方藥物;
  • 加快推進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 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情況摸底及分類管理;
  • 保障社會正常運轉和基本醫療服務;
  • 強化涉疫安全保障:嚴禁封堵消防通道、單元門、小區門等,確保民眾看病就醫、緊急避險等外出渠道暢通;
  • 進一步優化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沒有疫情的學校要展開正常的實體教學活動。

上月24日,新疆烏魯木齊一棟住宅樓宇於發生火警,導致至少10人死亡,包括數名兒童。據稱,樓宇所屬小區實施防疫封控措施,圍欄、柵欄等妨礙救援工作,消防車一度只能從小區外較遠地方射水灌救。事後,新疆當局就事件作出「澄清」,包括指出「部份居民自防自救能力弱」,進一步引起輿論爭議。

此後,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武漢等地有民眾悼念火警死難者,也有民眾抗議地方層層加碼的疫情高壓封控管制,甚至有人提出爭取人身和言論自由、反對習近平及中國共產黨等口號。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上週指出,隨着 Omicron 變種病毒株的致病力減弱,加上疫苗接種普及、防控經驗累積等,中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和新任務。中國官媒近期也不斷引述專家,發表病毒致病力減弱等論述,被外界視作為即將放寬疫情防封作輿論準備。

早在當地週一(5日),路透社引述匿名人士消息,指中國政府可能最快會於今天宣佈十項放寬防疫的新管理措施,並且可能最快於明年1月降低「2019 冠狀病毒」的管理級別,由現行最高級別的甲類傳染病調低至乙類傳染病。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稱明年經濟要穩增長、穩就業及穩物價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發佈的消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於週二(6日)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明年要「穩增長、穩就業及穩物價」,並要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據新華社引述,習近平在會議上似乎未有再提「清零」等相對激進的防疫口號。

新華社指,週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明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要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會議提出,中國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動力和活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同時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會議還強調,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統籌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煤電油氣運保障供應,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保障農民工工資發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至於「反腐敗鬥爭」,會議指鬥爭已經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但遠未到大功告成,要進一步增強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定力,正風肅紀反腐要持之以恆,推動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重點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緊盯工作中層層加碼、麻痺鬆懈、任性用權、不擔黨不作為等問題,重點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

據美國彭博社引述消息報道,中國領導高層正探討將明年經濟增長目標定於百分之五左右,顯示當局正着力令經濟及民生擺脫疫情影響。消息人士提到,部份官員支持這個目標,認為有助各地方政府將工作重心由防疫轉至促進增長,但有部份官員憂慮目標定得太高。

美國法院駁回一項控告沙特王儲涉嫌串謀殺害記者卡舒吉的民事訴訟

當地週二(6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區域法院駁回一項控告沙特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薩勒曼(Mohammad bin Salman)涉嫌串謀殺害《華盛頓郵報》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的民事訴訟。法官判詞表明,今次裁決是在華府表明穆罕默德薩勒曼享有外交豁免權後作出的,承認法院對裁決感到不安

2018年10月,沙特異見記者卡舒吉進入沙特駐伊斯坦堡總領事館辦理事務,卻在館內遭殺害和肢解。外界普遍相信,謀殺卡舒吉的行動由沙特王儲在幕後策劃及下令,但沙特政府多次否認。

卡舒吉的未婚妻聯同團體向美國法院提出民事訴訟,就案件追究穆罕默德薩勒曼及另外26名人士。然而,華盛頓特區區域法院駁回了相關入稟申請。

長達25頁的法官判詞指出,法院對今次決定感到不安。判詞提到,法庭認為針對穆罕默德薩勒曼的謀殺指控可靠,但美國司法部上月向法庭表明,穆罕默德薩勒曼正擔任沙特首相,而按照美國外交原則,國家元首、政府首長及外長在美國享有豁免被起訴的權利,因此法庭無權審判穆罕默德薩勒曼。

判詞還提到,沙特國王薩勒曼(Salman)於今年9月底任命王儲為首相,打破沙特一直以來由國王兼任首相的傳統慣例。法庭質疑,薩勒曼此舉動機是要讓王儲免於在美國被起訴。

美國與沙特為傳統盟友,但卡舒吉遇害案令兩國一度疏遠。美國總統拜登曾經表示,要讓穆罕默德薩勒曼為卡舒吉遇害案負上責任。然而,隨着俄羅斯侵烏戰爭展開,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石油禁運等制裁,因此面臨能源危機,拜登開始尋求與沙特修補關係。今年7月,拜登訪問沙特,期間與穆罕默德薩勒曼會面,惹來外界質疑。

另一邊廂,中國外交部今天確認,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起一連四天訪問沙特,期間在利雅得出席第一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

阿根廷副總統克里斯蒂娜因欺詐罪,被判囚六年、終身不得擔任公職

阿根廷副總統克里斯蒂娜(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被裁定欺詐罪名成立,判處六年監禁及終身不得擔任公職。由於阿根廷憲法賦予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享有司法豁免權,克里斯蒂娜暫時毋須入獄服刑,預料她會提出上訴。

克里斯蒂娜的亡夫是阿根廷前總統基西納(Néstor Kirchner),她本人於2007年至2015年擔任總統,2019年擔任副總統至今。現年69歲的她被控於總統任內受賄,包括將多項政府工程合約判給好友、建築公司東主巴亞斯(Lázaro Báez),並且從中收受回扣,從而獲取利益。然而,巴亞斯公司投得的大部份工程都以「爛尾」收場,造成國家庫房重大損失。

法院於當地週二(6日)宣佈裁決,指克里斯蒂娜的欺詐行為損害公共行政,必須負上刑事責任。儘管檢察部門求刑12年,法官最終判處克里斯蒂娜監禁六年,並且終身不得再任公職。同案另一名被告巴亞斯也被判監六年。

克里斯蒂娜再度向公眾否認控罪,還指今次檢控目的在於令她喪失擔任公職的資格,形容自己是司法受害者。她宣佈不會再循選舉角逐公職,意味她不會參加下屆總統選舉。

由於克里斯蒂娜享有司法豁免權,而持續上訴至少需要數年審理,外界有聲音認為六年監禁形同虛設。不過,法院裁決也令克里斯蒂娜成為阿根廷首位在職期間被判刑事罪名成立的副總統。

美國國務院批准一項對台軍售案,如無意外可於一個月後生效

美國國務院宣佈批准一項總值超過4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是拜登就任總統以來第七次對台售武。

美國國務院批准的新一份對台軍售案,涉及出售約值3.3億美元的軍機標準維修零件,以及約值9800萬美元的軍機非標準設備及後勤零件。軍售案將進入知會國會的程序,可望於一個月後正式生效。

美國國防部表示,相關零件能夠支援台灣的 F-16 戰機、C-130 運輸機,以及台灣在美國技術支援下設計開發的經國號戰機和相關系統。國防部認為,軍售案將有助台灣的空軍維修保養,增強台灣的防禦及運輸能力,應對目前及未來的威脅。國防部強調,這對維護地區安全來說至關重要。

美國國務院指出,面對中方企圖以常態化、灰色地帶侵擾等準軍事行動,來壓迫台灣海空域訓練空間及反應時間,今次軍售案有助維持台灣空軍戰機裝備完善及補充消耗,滿足台灣空軍的防衛作戰與戰備訓練需求,確保台灣能維持傳統戰力。國務院重申,協助台灣維持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是維持區域穩定的基礎。

此外,外界預料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將在國會獲得通過。本年度法案內容包括授權美國政府與台灣增加安全協調合作,未來五年的相關預算定於100億美元。另據彭博社早前引述消息報道,美國政府計劃升級對台售武,包括建議向台灣出售至少100枚「愛國者」防空導彈。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