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大陸深度

江澤民逝世:他如何改造了中共的政治基礎,又為當今習近平政治帶來什麼?

從歷史而言,這些變化有進步的一面,也有腐朽的、滯遲中國發展的一面,甚至形塑了部分當下領導人習近平的統治特色。

2002年4月12日,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到訪德國大眾汽車車廠。

2002年4月12日,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到訪德國大眾汽車車廠。攝:Sean Gallup/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22-11-30

#每週推薦#江澤民#威權政治#改革開放#中國政治#評論#中國大陸

【編者按】新華社消息,前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因白血病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搶救無效,於2022年11月30日12時1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

如果沒有八九六四,就不會有中共和中國歷史上屬於江澤民的13年。1989年江滿63歲。在花旗銀行董事、美國人庫恩為他寫的傳記——《他改變了中國》一書中,江原準備65歲從上海市委書記的任上退下來,就去母校上海交通大學做教授,而不走中國政治人物去人大或政協謀職位的傳統路子。但是時代改變了他的命運:六四過後不久,他被中共元老選中,成為接替被貶黜的趙紫陽的接班人。

對一個毫無「野心」,在高層也沒有政治班底的人來說,這真是既喜且驚——其時世人都不看好他,可能連他自己都會認為,他不過是個過渡領導人、一個臨時看管職位的人。用江後來的話說,「我感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只是這一「過渡」,就讓他在中共的最高位上足足呆了13年,加上卸任中共總書記一職後,他又繼續留任三年軍委主席、行使「監國之責」,因此實際掌控權力的時間長達16年。

江的主席經歷可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1989-1994)受制於鄧小平和陳雲等中共元老,基本是一個小媳婦般的聽話角色;後一階段(1994-2002)他才等來獨立決策的機會,他對中共和中國的改變,也主要發生在後半階段。

不管人們怎樣評價江澤民,有一點應該承認,他主政的這10多年,將中國從一個「因天安門事件而動盪不安的國家,轉變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發動機和商業文化中心,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開放的國家」(庫恩語)。他推行了經濟和國企改革,在中國建立起初步的市場經濟,推動中國加入WTO,為中國鎖定了開放之路;他又允許資本家入黨,提出了「三個代表」的思想,推動了黨內民主的一定發展,擴大了社會的自由。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