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菲律賓現場:獨裁者回朝的陰霾下,反毒戰受害者家屬等了五年的一場葬禮

「這場大選關乎國家的未來,關乎這些受害家庭的公義,也是一場道德之戰。」

菲律賓現場:獨裁者回朝的陰霾下,反毒戰受害者家屬等了五年的一場葬禮
其中一名「反毒戰」受害者家屬,在領回親人的骨灰後泣不成聲。

【編者按】5月9日是菲律賓大選投票日,已故獨裁前總統馬可斯的兒子,今年64歲的小馬可斯(Bongbong Marcos)呼聲甚高,極有可能成為下任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多次美化父親在任時的高壓統治,令公民社會擔憂他的當選,很可能意味著戒嚴時期的歷史將被洗白和篡改。另一邊廂,唯一女性候選人羅貝多(Leni Robredo) 被許多盼望改革的菲律賓人視為今屆大選的希望,她在基層掀起的「粉紅浪潮」不容忽視。

在全球威權重臨的今天,馬可斯家族的捲土重來,是審視民主制度之脆弱,轉型正義之艱難的契機。《端傳媒》將在菲律賓現場,走訪戒嚴黑暗時期的倖存者,即將面對政權洗白歷史的文化工作者,支持與反對小馬可斯的人們……嘗試拼湊出這場「歷史詮釋權之戰」的模樣。請持續留意《端傳媒》報道。

「在這天,我們哀悼死者,也頌讚生命。我們必須停止殺戮,展開療傷之旅。」菲律賓神父 Flaviano Villanueva 在母親節這天的追思彌撒上如是說。這天,在馬尼拉奎松市(Quezon)班乃大道一座小小的禮拜堂裡,四位在 2016 年至 2017 年間死於總統杜特地(Rodrigo Duterte;又譯杜特爾特﹑杜特蒂)鐵血掃毒運動的受害人,其骨灰終於回到家屬的手上。

此前,由於部份家屬沒有能力承擔贖回遺體與安排殮葬的費用,死者遺體被臨時存放於公眾墳場,期限為五年。神父創辦的「AJ Kalinga 基金會」轄下有一個專門支援法外處決受害人家屬與受影響社群的項目,取名 Paghilom(菲律賓語「療傷」之意),為這些家庭安排將遺體火化,並將骨灰交還及安排追思儀式,讓死者重獲尊嚴。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