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岑學敏:台大國文必修要廢除嗎?香港與英國經驗來看?

進一步來說,我認為,台灣的教育需要認真區分語文教育、創意寫作、翻譯與文史哲專業――這些皆是不同範疇,不應混淆。

2022年4月4日,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拍畢業照。

2022年4月4日,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拍畢業照。攝:陳焯煇/端傳媒

刊登於 2022-04-05

#台大#教育

去年,國立台灣大學(台大)學生會推動「國文」(大學本科必修中文科)改革事宜,建議廢除其為必修科,並改為通識科;而負責開設「國文」的台大中文系則認為,必修有其必要性。這爭議由來日久,而且不獨於台大,網絡上在2018年前後已有相關呼聲

三四年間,又掀起數波討論。其中,贊成改革的一方大致認為,「國文」必修科的設計,偏重古文及中國古典思想,與多元教育的理念及學生修課緻趣不符,有學生代表亦援引台灣其他大學的改革經驗,認為現在的「國文」應從必修,改列為選修的通識課;支持保留「國文」必修的一方則多認為,「國文」科能夠確保學生的中文語文能力,並指該課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思維、文化素養和思辨能力等,不可輕言廢除。同時,亦有論者視台大「國文」必修論爭為台灣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課綱)改革論爭之延續,該論點認為,現在高中教育刪減了過多的文言文,需要在大學教育中把相關教育補足回來。

在台大「國文」科的「存」、「廢」問題背後,牽涉的遠超於一間大學的學科必修選修事宜,更涉到語文教育在大學的角色、語文教育和文史哲教育的關係,以及大學如何達到全人教育(holistic learning)等事。筆者在香港接受教育直到碩士,大學本科、碩士皆畢業於港大文學院,並曾在台灣的國立大學任教。港大與台大的本科教育,皆有語文必修課;我希望透過香港、台灣兩地之間的經驗比較,探索未來之路。

同一學期同一課號:內容卻可能不同?

以學生合理期待的角度而言,同一學期同一課號課名的課,由不同老師任教,預設會有教學方法和風格上的差異,但一般不會預設內容、評分標準上有太大的差異。現在台大的「大學國文」類型科目,則與此種合理期待有所距離。

台大的必修「國文」科由台大中文系負責,分為「大學國文:文學鑑賞與寫作(一)/ (二)」、「大學國文:文化思想與寫作(一)/ (二)」及「大學國文:閱讀與寫作(一)/(二)」,所有本科生皆需要修習一門,已滿足畢業「國文」學分的要求。表面看來,台大的本科生是要在這些「大學國文」科目中六選一,而且當中都有涵蓋寫作;但實際上,每一門「大學國文」科目都由中文系的授課老師按其專業領域設計課綱,換言之,即使在同一個學期同樣選讀「大學國文:文學鑑賞與寫作(一)」的學生,也可能因基於授課教師不同、而上到內容完全不同的課。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