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際深度2019冠狀病毒疫情

感染率極高的Omicron變種病毒,卻可能是COVID-19疫情終結者?

奧米克戎並不都是壞消息。種種跡象顯示,它是一種「温和的病毒」,初步研究更進一步從分子層次揭示了其「低毒力」的部分機理。

2021年11月5日中國北京,居民排隊接受病毒測試。

2021年11月5日中國北京,居民排隊接受病毒測試。攝:Gilles Sabrie/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22-01-04

#變種病毒#covid-19#疫苗#2019冠狀病毒疫情#評論

自從11月底,南非首次報告SARS-CoV-2病毒的奧米克戎變種(Omicron Variant)之後,來勢洶洶的奧米克戎在西方國家已成為COVID-19疫情的主要流行變種。美英加澳歐多國開始一輪新的新增病例高潮。奧米克戎在12月1日才傳到美國,現已超過德爾塔(Delta Variant),成為感染個案的第一大變種。全美新案例每天竟達50萬左右,是兩年來最高。美國紐約、芝加哥、華盛頓等大城市本來疫情已受控,近日出現「近乎垂直式」的案例飆升。美國的醫療機構資源也重新緊張。歐洲一些國家剛剛放開,又不得不重新「歐洲式封城」。其他國家也都忐忑不安地嚴陣以待。全球防疫格局為之一變。在疫情面臨不確定的同時,全球股市再次動蕩。

奧米克戎和其他變種有何不同?它是怎麼來的?對人類是禍是福?對防疫政策有什麼影響?中港台的「清零政策」還應堅持嗎?這些都是大家關心的議題。

病毒的變異

病毒出現變種非常普遍。由於基因組小,世代複製時間短等原因,病毒的演化速度比細胞生物快得多(病毒沒有細胞,有人認為它根本夠不上生物的標準)。而在病毒當中,RNA病毒(指基因載體為RNA)又比DNA病毒的基因突變率(mutation rate)快大約一百倍左右。這樣一來,RNA病毒的基因突變率可高達其寄生細胞的一百萬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就是一種RNA病毒。而且出現變種的可能,又隨著病毒的流行程度而大幅增加。這不難理解:病毒總數多了,基數越大,出現變異的機會就越大。可見,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流行下出現諸多變種非常正常。

其實,與同樣是RNA病毒的流感病毒相比, SARS-CoV-2的突變率已低了不少,原因是病毒在基因複製過程中有校驗機制(proof reading),「卡住」了大量突變。這對防疫而言是一件好事,令以疫苗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手段更有效。疫苗針對的是病毒上特定的表面抗原,變異率越低,抗原越固定,針對這種特定抗原的疫苗就能更長時間都有效。反觀流感病毒,藥廠每年都要開發新流感疫苗以對抗當年的流感流行變種。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