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大陸深度

李澤厚——思想遺產無處不在,而他已不屬於這個時代

討喜的早已被吸收進「時代精神」,不合時宜的部分則最好和遺體一起埋葬。

 2010年9月2日中國上海,中國哲學和美學學者李澤厚於上海世博會。

2010年9月2日中國上海,中國哲學和美學學者李澤厚於上海世博會。攝:Lu Haitao/VCG via Getty Images

李大貓

刊登於 2021-11-07

#李大貓#評論

2021年11月2日,李澤厚在科羅拉多家中逝世,享年91歲。看到這個消息,人們與其說是悲痛,不如說是如夢初醒:李澤厚,竟然此前一直還健在!曾經的青年導師,八十年代引領多個領域的「文化總指揮」,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已經迅速被遺忘;由「實踐美學」、「文化心理結構」、「啟蒙壓倒救亡」和「告別革命」等觀點引發的贊者視其神,毀者欲其死的爭論已成明日黃花,封筆的李澤厚本人也被放入陳列大師的「先賢祠」,在那裏安靜地將生命延伸到不屬於他的21世紀第21個年頭。

然而,李澤厚本人雖被遺忘,他的學術遺產,尤其是在七十、八十年代散見於著作中、九十年代集中闡釋的傳統文化部分,卻經過不斷選育和移植,蔓生出各種各樣的子代和亞種,開枝散葉,繁茂無比。今天的學界中流時常憶及李澤厚對今日中國文化自信和學術繁榮的功勞——雖然大洋彼岸的李澤厚本人僅在零星的談話錄中表達對學術現狀的擔憂,並越來越頻繁地探討死亡。

李澤厚一生豐贍而略不成體系的觀點中,討喜的早已被吸收進「時代精神」,不合時宜的部分則最好和遺體一起埋葬。

如今,他真的去世了,大陸媒體連篇累牘地用追悼國學大師的通稿模板寫作「哲人其萎」「大先生走好」「偉大的頭腦停止了思想」……但卻甚少回顧他的思想觀點——或許是因為李澤厚一生豐贍而略不成體系的觀點中,討喜的早已被吸收進「時代精神」,不合時宜的部分則最好和遺體一起埋葬。

生平:高峰過總會有下坡

李澤厚生於1930年的湖南,是那一代「生於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學者,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接受的新式教育(因此他談論傳統文化時,總擔心自己舊學功底不夠,同時不客氣地指出當代儒學復興者的水平並不比自己高明)。在風氣保守的校園裏,他卻對馬克思主義產生了興趣,從手抄稿和禁書中習得新知並向同學們宣傳,以至於師生都以為他是共產黨。雖然後來造化弄人,他一生不曾入黨,但馬克思主義的確是他駁雜的思想底色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實踐論和歷史唯物主義,貫穿了他的美學時期、思想史論時期、傳統文化時期等階段,堪稱是他的思想線索。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