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 華爾街日報廣場

緊張的美中關係顯露務實一面

自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包括氣候合作以及孟晚舟獲釋回國等越來越多的行動表明,美中雙方都願意抓住初露端倪的關係緩和機會。

 2021年9月21日紐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紐約舉行的第76屆聯合國大會發表講話時。

2021年9月21日紐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紐約舉行的第76屆聯合國大會發表講話時。攝:Mary Altaffer/Pool/Getty Images

華爾街日報記者 James T. Areddy / Andrew Restuccia

刊登於 2021-09-30

#WSJ#端傳媒尊享會員#華為#端 x 華爾街日報

本文原刊於《華爾街日報》,端傳媒獲授權轉載。目前,《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全部內容僅向付費會員開放,我們強烈推薦您購買/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美國暫緩起訴中國通訊巨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高管孟晚舟,圍繞此事的幕後交易移除了中美兩國之間的一塊絆腳石,展現了兩國關係中鮮為人知的務實層面。

美中兩國在許多方面處於對立狀態,從技術到人權、再到中國的領土主張。聯合國秘書長本月稱中美關係「完全失調」。

不過,自拜登(Joe Biden)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包括氣候合作和發放簽證等越來越多的行動顯示,美中雙方都願意抓住初露端倪的關係緩和機會。

這些行動發生在中美關係極度緊張之際;尚無跡象表明雙方在重大爭端議題上出現緩和,例如中國對台灣或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 中國稱南海)的主權主張,一些人擔心這些爭端有可能推動兩國走向軍事衝突。

不過,上周五孟晚舟的獲釋是迄今為止顯示中美雙方願意務實處理問題的最明顯跡象,這看起來就像是一場精心編排好的人質交換。

根據孟晚舟與美國司法部達成的協議,孟晚舟承認,她曾就華為在伊朗的業務發表過不實言論。作為交換,美國同意推遲並在之後放棄對孟晚舟的刑事指控,這使孟晚舟得以從加拿大乘飛機返回中國。她此前一直被限制在溫哥華居住,為避免被引渡到美國而抗爭。

在孟晚舟臨近啟程離開加拿大時,中國政府釋放了兩名被拘押的加拿大人邁克爾·斯帕弗(Michael Spavor)和康明凱(Michael Kovrig),他們登上了加拿大皇家空軍的一架飛機前往卡爾加裡,從而結束了他們兩人長達三年磨難,以及這段時期困擾美國重要盟友加拿大的麻煩。兩人當初是在孟晚舟於2018年被扣押的幾天后在中國被逮捕。

據一位了解拜登政府想法的知情人士透露,孟晚舟事件的發展與外交層面緩解緊張局勢的更廣泛努力無關。他表示,美國司法部的決定獨立於白宮。

中國官媒報導稱,釋放上述兩名加拿大人是出於健康原因。

為了將這兩名加拿大人從中國的監獄中解救出來,加拿大政府似乎不惜代價,這讓一些在華外籍人士非常不安。他們表示,中國政府恐怕會在未來的爭端中更大膽地拘留其他外國公民。其他人則認為美國針對孟晚舟一案問題重重,不過企業高管和一些組織機構也表示,僵局似乎已結束,這讓他們鬆了一口氣。

總部位於紐約的諮詢機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的會長歐倫斯(Stephen A.Orlins)表示:「我看到了所有不對勁的事。也看到一些好事,但很有限。毫無疑問,最新這件事是最重大的。」他說:「我希望這能帶動積極勢頭。」

最近幾個月,中美雙方都處理了兩國關係中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美國駐華領事館已批准數以萬計的中國學生簽證;美國司法部7月份撤銷了指控五名訪問學者隱瞞其與中國軍方關係的訴訟;美國機構已暫停針對被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貼上威脅國家安全標籤的中國科技產品的行動,其中包括騰訊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 0700.HK, 簡稱﹕騰訊)旗下微信(WeChat)和字節跳動(Bytedance Inc.)旗下TikTok。

與此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承諾,中國將不再新建境外煤電廠,以回應拜登政府追求的一系列氣候目標之一。據美國飼料穀物協會(U.S. Grains Council)的數據顯示,中國今年還加大了對美國玉米、大麥和高粱的進口力度。而且中國新任命的駐美大使不久前已到任,這位大使已向到訪者表示,雙向溝通是有益的。

上周五齣現突破的背景是,拜登希望北京方面在11月的格拉斯哥峰會上支持全球氣候協議,而且習近平希望北京冬奧會不會出現任何有人發起抵制的不快局面。

自上任以來,拜登一直試圖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同時努力制衡中國日益增長的全球影響力,包括與盟友合作向北京方面施壓。

在上周二聯合國大會的講話中,拜登詳細闡述了植根於聯盟建設和外交的對外政策世界觀,聲稱他無意再打一場冷戰。

習近平和拜登也一直保持著溝通渠道的暢通,今年兩次通過電話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即使雙方有時會各說各話。白宮稱,本月早些時候兩位領導人之間進行了90分鐘的通話,這意味著美國正繼續致力於「負責任地管理」對華關係,並「確保競爭不會轉向衝突」。

儘管兩國領導人都表示不希望發生衝突,但兩國的代表在公開場合還是會針鋒相對,比如今年3月在阿拉斯加舉行的一場會議就變得火藥味十足。中美兩國的軍隊經常在東中國海(East China Sea, 中國稱東海)和南中國海有爭議的水域和上空相遇。

據熟悉拜登政府內部涉華事務討論的人士說,在拜登政府看來,北京方面的大多數行動都是漸進式的,反映出美國政府所面臨的壓力,而不是新的合作精神。這位知情人士說,兩國關係極其複雜,每有一個積極的進展,都有許多更棘手的問題有待解決。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和中國外交部周末沒有回應記者的提問。

拜登政府尋求在具體問題上進行合作,而中國尋求與美國就整體關係進行對話。在拜登的氣候特使克裡(John Kerry)本月訪華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已就這一點作出明確表示。王毅,中美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不能脫離中美關係的大環境。

問題是這些舉措有多大作用。

「中美關係方面不乏激流旋渦、坑坑窪窪和小風小浪,但一個巨大變化是中方採取更加好鬥、好戰和傲慢的政策,」曾在特朗普政府擔任副國家安全顧問的博明(Matt Pottinger)說。他現在是華盛頓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的中國項目負責人,該智庫對中國持強硬立場。

在某些情況下,這些行動化解了特朗普政府發動的計劃,特朗普政府為達成2020年初簽署的貿易協議耗費了很大精力,之後隨著新冠疫情的蔓延,又對中國政府失去了信任。

但拜登也保留了特朗普的另外幾個向中國施壓的著力點,包括對中國鋼鐵和鋁、洗衣機、太陽能板和其他商品徵收關稅。拜登政府仍在評估對華經濟和貿易政策。

據了解拜登政府內部涉華問題相關討論的人士透露,預計這一評估將在不久的將來完成。

此外,美國儘管在上周五就孟晚舟一案達成協議,但其對華為的排擠仍然廣泛而又猛烈。

本月在聯合國出現了一個顯示妥協意願的跡象,當時,一位得到美國支持、對緬甸軍政府持批評態度的人士繼續擔任緬甸駐聯合國大使。中國並未予以阻撓;緬甸軍政府上台後,中國是少數幾個與之有接觸的國家之一。按照相關安排,緬甸駐聯合國代表覺莫吞(Kyaw Moe Tun)沒有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但在關鍵程式中仍然是該國的代表,等待接下來關於這一席位的最終決定。

一些彰顯和諧的事件已惠及中美雙方。例如,簽證審批重啟為中國學生提供了留學機會,同時提振美國高校的收入。而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的糧食採購既為中國政府重建國內生豬存欄量提供助力,又向華盛頓方面發出了善意的信號。中美雙方都有意向緬甸軍政府施壓,雖然所基於的原因並不相同。

目前,官方的措辭仍然很強硬。

孟晚舟上周六抵達深圳後受到了民族英雄般的熱烈歡迎。中國官媒中央電視台將她的獲釋歸功於「中國人民不畏強權、反對霸權的強大意志」,但沒有詳述此事的細節。官媒稱當初對於孟晚舟的拘押是非法行為。

一些觀察人士仍然表示,這一突破性進展可能預示著冷靜的思維正在佔據上風。駐紐約的律師Jerome Cohen表示:「斯帕弗和康明凱的立即獲釋讓我抱有更大的希望,我認為這隻是美中共同改善雙邊關係、使之回到更平穩(至少沒那麼危險的)軌道所邁出的第一步。」Cohen曾參與過涉及中美兩國的重大法律訴訟。

英文原文:In a Troubled U.S.-China Relationship, Moments of Pragmatism Emerge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