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深度

專訪以太坊創始人: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可以構建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也許未來並不是一種技術完敗另一種技術,但數字生存著的人們,應該有選擇的自由。

2017年9月1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於TechCrunch Disrupt 上發表講話。

2017年9月1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於TechCrunch Disrupt 上發表講話。攝:David Paul Morris/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楚章 張潔平 Suji Yan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1-09-13

#以太坊#比特幣#區塊鏈

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是以太坊(Ethereum)的創始人,他19歲創立了以太坊,20多歲就擁有了億萬身家。如果說中本聰是區塊鏈的創世者,那布特林則開啓了區塊鏈2.0,人稱「V神」,是加密貨幣圈的精神領袖。

布特林1994年出生於俄羅斯,六歲的時候隨父親移民加拿大。在布特林出生的90年代,互聯網開始普及,技術飛躍帶來的樂觀主義瀰漫全球。很多人相信,互聯網會讓世界更開放、更高效、更平等,信息曝光會變得更簡單,掌握權力的人更容易被問責。

但技術帶來了巨大進步的同時,也帶來嚴重問題。 個人數據被大公司、政府掌握。 電子監控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社交媒體表面上增進了溝通,但卻在全球範圍內,讓觀念對立更嚴重。

比特幣,以及底層的區塊鏈技術,在許多人心中,代表了互聯網的另外一種可能:去中心化、匿名性。17歲那年,布特林開始接觸剛剛出現的比特幣。高中畢業,他進入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但8個月後就退學、投身到比特幣領域中去,周遊世界,拜訪各國比特幣開發者社群,同時也在找尋區塊鏈更廣泛應用的可能性。

2013年末,19歲的布特林發表「以太坊」白皮書。 以太坊不僅帶來一種新的加密貨幣——以太幣,而且基於通用的代碼語言,可以用來創建各種各樣的應用。以太坊號稱永遠不下線的「世界計算機」,願景是將數據的控制權交還給其所有者,將創作權交還給其作者。

以太坊公開發布六年之後,以太幣成為了僅次於比特幣的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加密貨幣。圍繞着以太坊,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迅猛發展的生態系統。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社交媒體、出版、社會組織等方面都已經開始有實際應用。

將數據的所有權交還給個人、同時保障任務執行的效率是可能的嗎?這樣的結構有沒有可能解決現在的互聯網中的一些重大問題?以太坊可以擔當這樣的任務嗎?下一代互聯網是什麼樣?去中心化會帶來什麼?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可以構建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帶這些問題,我們在新加坡採訪了以太坊的創始人布特林。

布特林有清晰的世界觀。他所倡導的去中心化、抵禦審查、平方投票法(Quadratic Voting)等涉及民主實踐、互聯網結構、商業與公益組織。他對世界的看法,令他知道自己該在什麼社群之中,該連結什麼,促成什麼,該避免什麼,也令他的影響力遠超過了加密貨幣圈。用布特林自己的話說,「我的人生就是成為所有事物的橋梁。」他當然是以太坊社群中的領軍人。以太坊基金會每年對外資助高達數千萬美元,有些項目已經超出加密貨幣的領域。他的Twitter有 230 萬粉絲。他參與「激進市場(Radical Markets)」理論的論述生產,也經常參與在公眾政策與智庫和其他意見領袖的討論。

布特林相信,技術領域有兩股不同的力量,一股科技力量會讓強者更強、資源更向頭部集中,而另一種科技力量也許可以讓我們繼續保有自由,匿名的自由,思想和言論的自由。他提到彼得·蒂爾(Peter Thiel,硅谷著名投資者與創業者)的論斷,「人工智能是共產主義;加密技術是自由主義。」他也提到,也許未來並不是一種技術完敗另一種技術,但數字生存著的人們,應該有選擇的自由。

以下是端與布特林的訪談摘要:

WEB 3 浪潮

端:上世紀90年代的人們相信,互聯網會逐步讓世界走向開放社會。但這一切沒有發生。Big Tech 強調中心化,集權政府打造了高效的審查制度,他們都贏得了用戶,也讓互聯網走向封閉。你覺得現在我們談的 Web3、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這股浪潮,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嗎?中國也正在建立自己的國家版加密貨幣——數字人民幣,它的廣泛使用,將會極大增加國家的監視手段。Web3 到底會令人民更自主,還是集權更強大呢?

布特林:我同意15年前人們對互聯網可以帶來社會進步的預期確實過於樂觀,但我也不認為互聯網完全失敗了。互聯網在許多方面推進了社會進步。因為互聯網,有很多東西,人們現在能做而15年前不能。即使是加密貨幣本身,也是因為互聯網才成為可能。有了互聯網,才可能讓一個人物理上不離開一個地方、不用犧牲物理上的社交與生活環境,而參與國際性的交流。當然,我承認,互聯網實際上也讓集中化的電子監控無所不在、更加高效。

我認為在技術領域有兩股不同的力量。Peter Thiel說:「加密技術是自由主義;人工智能是共產主義(Crypto is libertarian, AI is communist)。」人工智能很強大,可以提供很多有價值的好東西,但它的本質是大數據、大政府,數據將會集中、控制在一個國家或一個公司的手中,讓強者更強。而加密技術有一些固有的性質,會讓強迫變得更加困難。這一點,從一些已經發生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來。例如,在區塊鏈上,公有鏈的發展多數超出預期,而私有鏈、聯盟鏈則大多表現不佳、低於預期。我認為,在這裏面有非常深層次的原因。

一些公司,想聯合另外幾個公司做一個聯盟鏈,但最后就是做不起來。也許他們最初能拉到幾個夥伴加盟,但是一旦需要進入下一個階段,聯盟鏈的劣勢就出來了,新的夥伴就不容易加入。聯盟鏈雖然容易獲得前幾個參與者,但早期參與者常常會希望保有控制權,就會成為更多人加入的阻力。

而對於公有鏈來說,在抵禦中心化的控制方面做得很好,它的發展常常超出人們的預期。你們知道,從原則上我是不喜歡 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但採用這種方式的比特幣生態,仍然極有活力。我相信對於用 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的項目也將會如此。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