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台灣疫情

疫情週報:台灣疫情數據儀表板,警戒逐步降級,官方疫苗數字仍有缺漏

2021年7月20日台灣台北,人們騎著自行車橫過馬路。

2021年7月20日台灣台北,人們騎著自行車橫過馬路。攝:Shih Hsun Chao/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 台灣組、實習記者 黃傲天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1-07-24

#數據儀表板#台灣疫情

台灣疫情爆發,端傳媒將收集政府公開資訊、綜合採訪專家意見,於每周日下午14:30,推出每週的關鍵疫情數據儀表板,直到疫情警戒解除為止。

今(25)日下午最新數據,尚未列入此表中。25日指揮中心最新公布,新增12例本土、1例境外移入個案,無新增死亡個案。

第十週的疫情儀表板,包括「確診個案解隔率」、「致死率」、「疫苗累計接種人數」、「平均七日確診數」趨勢、「60歲以上死亡病例數」、「重症比例(並標示出高齡人數)」、「總死亡數」、「確診」人數的趨勢變化(含校正回歸後案例)、「未檢驗的檢體數量」。

7月23日,指揮中心宣布7月27日至8月9日調降台灣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級,同時公布二級警戒強化措施的「通案性原則」,包括外出全面戴口罩,室內放寬至五十人、室外一百人等,地方政府得以在原則下視疫情需要調整。

明(27日)台灣正式降級,民間近日關注政府相關指引,想理解疫下生活有哪些變與不變;指揮官陳時中7月20日在記者會上便強調,鬆綁部分規定是「降級」不是「解封」,進入社區感染後「清零」的可能性也相對低,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三項原則不變。

隨著台灣漸步放寬管制措施,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的人口涵蓋率也在昨(23日)達到26.05%,超越總統蔡英文月初宣示的目標:在七月底前將疫苗涵蓋率提高至20%-25%。

而本週疫情輿論的一大熱點,則是國產疫苗:高端疫苗7月19日通過衛福部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EUA)專家審查會議,可專案製造,成為全世界首個未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便以「免疫橋接」方式通過 EUA 的2019冠狀病毒疫苗。

這週的疫情週報,端傳媒統整「疫苗」相關資訊,幫助你理解疫苗數據資料、追蹤疫苗到貨進度、釐清台灣疫苗的爭議。

疫苗數據解讀:「接種人口涵蓋率」vs「劑次人口比」

上週(第九週)的疫情週報,端傳媒簡單爬梳指揮中心增用「劑次人口比」指標後引起的輿論爭議,在此再次說明相關概念。

「接種人口涵蓋率」、或「疫苗覆蓋率」(share of population vaccinated):評估國民免疫情況,為已接種疫苗人數在全體人口的占比。

其中,「接種一劑涵蓋率」(At least one dose)計算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的國民的占比,這也就是台灣指揮中心公布之「接種人口涵蓋率」;「接種二劑涵蓋率」則是已接種兩劑疫苗的人數占比。嬌生疫苗外、多數的2019冠狀病毒疫苗都要求接種兩劑,國際媒體因而多以 “Fully vaccinated” 指稱已接種兩劑疫苗者。

目前台灣已開始接種的AZ和莫德納疫苗、民間已採購(但還未到貨)的輝瑞-BNT疫苗都要求接種兩劑。有實證研究發現,接種兩劑疫苗後能提高保護力:據路透社報導,英格蘭公共衛生署7月21日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AZ和輝瑞-BNT疫苗在接種兩劑後都能更有效地防範Delta變種病毒。

不過,需接種的疫苗劑數,也可能隨疫情發展、最新臨床發現異動。例如,以色列政府日前宣布,將提供免疫系統受損的成年人加打第三劑輝瑞-BNT疫苗,並仍在評估是否須針對一般大眾追加施打第三劑疫苗。

截至7月23日,台灣「接種一劑涵蓋率」為 26.05%、「接種二劑涵蓋率」則為 0.98%。近七日疫苗平均施打速度每日約17.8萬人次(上週日則為20萬人次),以此速度估算,「接種一劑涵蓋率」要達到 40%、60% 分別還需約18天、45天。

「劑次人口比」(doses administered per 100 people):評估區域、族群之間的疫苗分配情況,以便規劃未來的施打計畫。

至於上週增用的「劑次人口比」,則非衡量疫苗覆蓋率的指標,計算方式是「累計接種人次 / 總人口數」,用實際接種的「劑數」計算,得出的數字並不存在百分比的概念,只是一個單純的數字(如同「性別比」衡量男女人數比例,數字不會加上「%」)

這個數字能評估不同國家、區域之間的疫苗施打、分配情況。《紐約時報》的 Covid World Vaccinations Tracker 便以地圖方式顯現各國疫苗接種現況。

截至7月23日,全台灣的「劑次人口比」為27.02。端傳媒透過指揮中心公布之疫苗資料,計算各縣市「劑次人口比」,六都數據分別為台北市 38.04、新北市 27.02、桃園市 25.77、台中市 24.47、台南市 23.7、高雄市 26.67;目前全台最高的縣市為連江縣 68.85,最低的則是新竹縣 19.58。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日前說明「劑次人口比」時表示,所謂「劑次人口比」,就是不單看施打第一劑疫苗的人數,而是將第一劑、第二劑的接種數字加總後除以全國人口數,所得出的百分比當作整體疫苗的覆蓋率。

誠如上述,莊人祥的說法並不正確,「劑次人口比」無法作為疫苗覆蓋率使用。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對此公開表示,莊人祥的說法「顯然是錯誤的,還會引發調整數字的質疑」。

端傳媒記者就此向指揮中心尋求回應,也詢問指揮中心能否統一說明「接種一劑涵蓋率」、「接種二劑涵蓋率」、「劑次人口比」的意義與差異?距離端傳媒提問已經超過一星期,中間記者曾嘗試過致電、電郵、新聞公框多個方式,但仍未得到指揮中心明確回應,僅表示「取得相關資料後,會儘快回復」。

端傳媒翻查衛福部疾管署「COVID-19 疫苗統計資料」專區每日上傳的統計資料,也發現多處需勘誤的部份:7月12日,將「劑次人口比」誤植為「至少接種1劑涵蓋率」、7月13日至18日,將「劑次人口比」數值加上「%」,直至7月19日才將單位改為「劑 / 每百人」。在7月21日的防疫記者會,莊人祥報告「劑次人口比」數據時也先說「%」、隨後才進行更正。

台灣將會有多少疫苗?從哪裡來?品牌為何?

在疫苗接種涵蓋率之外,台灣之後可能還有多少、哪些疫苗可以接種?端傳媒綜合整理疫苗採購、到貨資訊,其中,繼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的輝瑞-BNT採購案,慈濟基金會7月21日也與上海復星完成採購合約簽訂,將捐贈500萬劑輝瑞-BNT疫苗,目標是與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同時進貨。輝瑞-BNT疫苗民間累計採購共1500萬劑。

指揮中心7月22日也宣布,與美國Moderna公司再簽署3600萬劑COVID-19疫苗供應合約。其中,有100萬劑疫苗為加購於今年第四季接種,另外3500劑則將於2022、2023年分批供應。

而立陶宛、斯洛伐克相繼提出對台灣捐贈疫苗後,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22日在推特表示,捷克政府正討論捐疫苗給台灣,最快明(26日)會有結果。

目前台灣預計取得的疫苗,有超過八成還未到貨,其中國產疫苗高端、聯亞就各有500萬劑。台灣疫情爆發後,國產疫苗頻頻成為輿論熱議焦點,本週高端疫苗得到衛福部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標準及後續進程也是媒體在防疫記者會上的提問要點。

2021年7月24日台灣台北,受到颱風煙花影響的落日天色。
2021年7月24日台灣台北,受到颱風煙花影響的落日天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