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 華爾街日報廣場

中國監管新規之下,滴滴海量數據成為一種負擔

中國最大的網約車公司滴滴收集了大量個人數據、交通和地圖資訊,並由此成為政府有關部門的審查目標。

2021年7月4日中國南昌市,一名乘客手持顯示滴滴打車應用程式的智能手機。

2021年7月4日中國南昌市,一名乘客手持顯示滴滴打車應用程式的智能手機。圖:Barcroft Media via Getty Images

華爾街日報記者 Yoko Kubota / Liza Lin 發自北京、新加坡

刊登於 2021-07-20

#網約車#滴滴出行#WSJ#端傳媒尊享會員#端 x 華爾街日報

本文原刊於《華爾街日報》,端傳媒獲授權轉載。目前,《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全部內容僅向付費會員開放,我們強烈推薦您購買/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依託用戶、地圖和交通的海量數據,滴滴(Didi Global Inc., DIDI)成為中國佔主導地位的網約車公司。而現在,這些數據正在變成一種負擔。

中國政府將矛頭對準了滴滴的網絡安全行為和個人資訊收集,上周五派出國家安全官員、公安人員和其他監管人員進駐該公司辦公室。中國政府在本月早些時候要求對滴滴進行網絡安全審查,當時距離該公司通過紐約IPO籌資44億美元剛剛過去幾天時間,此次進駐正是上述審查行動的一部分。

滴滴在中國擁有3.77億年度活躍用戶和1300萬年度活躍司機。滴滴用戶在註冊時會提交自己的手機號碼,在中國,手機號碼是與真實姓名和身份證掛鉤的。用戶還經常自願共享照片、常去的地方,比如家和辦公室,以及自己的性別、年齡、職業和公司等資訊。為了使用拼車或共享單車等其他滴滴服務,用戶可能還必須共享其他個人資訊,包括面部識別數據。

司機必須向滴滴提供自己的真實姓名、車輛資訊、犯罪記錄以及信用卡和銀行卡資訊。

滴滴在提交給監管機構的文件中聲稱擁有全球最大的現實世界交通數據庫。該公司平台在中國的日乘車次數為2500萬次,這為其提供了一個關於上車地點、目的地、路線、距離和乘車時長的數據庫。車內的攝像頭和錄音器可以捕捉談話內容。

中國政府在2017年批准滴滴製作高精度地圖,這進一步增強了該公司所掌握數據的敏感性。出於對國家安全的考慮,中國不允許外國公司進入高精地圖行業。滴滴獲得的是一項罕見特權,根據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簡稱IDC)彙編的數據以及政府聲明,只有29家中國實體獲准進行詳細測繪。分析師和律師們說,這與滴滴的實時位置數據相結合,可能會引起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

諮詢公司化險集團(Control Risks Group)駐上海的董事 Carly Ramsey 說:「繪製地圖會顯現出中國國防區域等潛在敏感地區,對於敵對勢力而言,這可能是個資訊寶庫。」

滴滴沒有回覆記者的置評請求。

滴滴已表示,該公司所掌握的全部國內用戶數據都存儲在中國。除了網約車和共享單車外,該公司還經營金融服務、一項食雜團購業務和一項搬運大件物品的貨車網約車服務。

滴滴和中國官媒新華社旗下一個部門在2015年進行了一項合作,發現這些數據透露的有關中國政府的資訊達到了驚人的程度。該項目分析了往返於各個政府部門的行程,包括24小時內往返於中國公安部的1,327次行程。這篇文章詳細列出了每小時到達和離開的行程,然後將它們與新聞報導中提到的調查進行了交叉對比,以推測中國警方在忙於哪些案件。

新華社和滴滴還比較了以其他約20個部委和政府部門為起點和終點的乘車情況。數據顯示,在進行調查的两天內,從晚上6點到凌晨2點之間從現已拆分的國土資源部出發的乘車數量為298次,因此筆者得出結論,該部的加班是最猛的。

所有這些資訊都讓滴滴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關注,中國政府對於民間掌握大規模數據庫以及這些資訊可能落入壞人手中的風險保持警惕。

耶魯大學法學院蔡中曾中國中心(Yale Law School's Paul Tsai China Center)的高級研究員、中國網絡安全政策專家Samm Sacks表示:「中國政府的確很擔心外國對手獲取滴滴平台上的數據。」她說,隨著該公司準備在美國上市,這種擔憂加劇,中國擔心滴滴在美國可能面臨審查。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早些時候報導稱,儘管中國互聯網監管機構敦促滴滴接受網絡安全審查,但滴滴仍然推進IPO。滴滴上市後,中國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簡稱:國家網信辦)要求該公司在審查期間暫停新用戶註冊,並勒令移動應用商店下架滴滴應用軟體。中國政府沒有具體說明滴滴掌握的哪些數據引發了其擔憂。

滴滴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中國政府正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9988.HK, BABA, 簡稱: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Ant Group Co.)等科技巨頭的壟斷行為和其他問題進行整頓。《華爾街日報》曾報導稱,中國還擔心滴滴和其他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將被要求向美國監管機構提交可能包含敏感資訊的審計文件。

對滴滴審查力度加大的背景是,中國正在收緊對國內影響力巨大的互聯網公司所收集數據的管控。中國6月份通過了一部新的《數據安全法》,規範國內的數據處理活動,對核心國家數據和重要數據進行了明確定義,並限制此類數據流出中國。中國政府還起草了《個人資訊保護法(草案)》,意在保護消費者的資訊不會在未經消費者授權的情況下被企業濫用。政府在今年5月份發布了《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該法規重點保護軍事管理區、國防科工等涉及國家秘密的單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等重要敏感區域的人流車流數據,以及高於國家公開發布地圖精度的測繪數據。

政府出台這些舉措是基於這樣的理念:私營部門收集的數據應被視為國家資產

中國中央電視台在2017年曝光過數據收集的亂象,節目顯示,包括接送地點和時間在內的滴滴用戶記錄可以在黑市上買到,每一頁數據的售價約合8.5美元。

滴滴未回覆記者的置評請求。

滴滴已在一些場合表示願意將該公司的數據用於幫助國家。

根據活動組織者網站上發布的資料顯示,今年3月,一名滴滴高管在南京市召開的一次「智能交通」會議上發言時說,該公司可以成為交通運輸部的一個有價值的合作夥伴。滴滴副總裁丁能說,滴滴的網約車每天要壓過北京的每條街道至少400遍,可以真正反映城市交通的運行規律。丁能還告訴與會者,滴滴已經在超過300個城市為網約車安裝上了行車記錄儀,高頻捕捉車外的實景路況。

在深圳,滴滴與當地交通監管部門建立了一個大數據交通管理平台。該公司還在武漢、濟南等一些城市幫助安裝了數以百計的智能交通信號燈,通過分析其網約車業務得到的數據(包括路線和速度)來緩解交通擁堵。

然而,該公司一直拒絕與監管機構分享某些數據。2018年,在兩起女乘客被滴滴司機殺害的事件發生後,廣東省一名交通官員表示,該公司沒有完全遵守規定,沒有按要求將車輛路線和司機資訊的實時數據發送給有關部門的監督平台。

滴滴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英文原文:In the New China, Didi’s Data Becomes a Problem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