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台灣疫情

陳方隅、劉豐佾:從洽買、到貨、研發、安全性到施打順序,一次解釋疫苗之亂

政府有責任改進資訊溝通,而民眾也需要釐清信息,做微小但重要的決定。

2021年7月3日,台灣台北市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一位醫護人員為一名市民接種莫德納(Moderna)疫苗。

2021年7月3日,台灣台北市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一位醫護人員為一名市民接種莫德納(Moderna)疫苗。攝:Ann Wang/Reuters/達志影像

特約撰稿人 陳方隅、劉豐佾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1-07-06

#台灣疫苗

Covid-19肺炎大流行病席捲全球一年多,現在人們把回復正常生活的期望,放在「疫苗」的身上。疫苗不會停止病毒的傳播,也無法提供完全的屏障讓人們不會確診,但是疫苗可以有效地減少重症及死亡的機率,讓人體產生保護力。

台灣從五月進入社區傳染階段以來,媒體及社會輿論對疫苗的討論,經過好幾個階段,比如從疫苗緊缺、外來疫苗的採買、國產疫苗的進度、緊急授權問題、疫苗外援、疫苗的施打順序等,總的來說既有科學問題也有政治問題。

目前台灣輿論中關於疫苗的討論多而細,又混雜了真假信息,對不少不熟悉資訊鑑別的民眾來說很是頭疼。本篇摘取討論熱度未降溫、且還會持續延燒的幾個面向來進行梳理,還原事實基本步,結合截稿前的所有最新進展和資訊,希望借助民眾對疫苗的核心關注,揭示疫苗背後的各種外交與現實角力,以及疫苗焦慮下民眾的心理壓力與政策走向。

為便於下文理解,我們先列出文章中將會提到、同時也是現在台灣討論最多的幾種疫苗名字(通常是藥廠的名字)和它們的屬性。截至目前為止,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批准使用的疫苗一共有六種,根據他們運作的原理可分為三大類:

一、mRNA(信使RNA)疫苗:莫德納(Moderna)、輝瑞(Pfizer/BioNTech, 簡稱BNT)疫苗;二、病毒載體疫苗: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簡稱AZ)、嬌生(Johnson & Johnson/Janssen製藥廠);三、全病毒疫苗:中國科興(Sinovac)、中國國藥(Sinopharm);四、台灣自己也有兩家公司研發國產疫苗,包括高端以及聯亞兩種,他們的運作原理是蛋白質次單元疫苗

我們將梳理的問題包括:1、台灣採購疫苗太慢了嗎?2、疫苗如何取得?民間人士都可以買得到嗎?政府阻擋買疫苗嗎?3、當前民間單位與BNT購買進度: 台灣和BNT疫苗到底怎麼回事?4、疫苗的外援?5、國產疫苗的爭議與進度為何?為什麼台灣要投入研發國產疫苗? 6、AZ疫苗真的很危險嗎?7、疫苗的接種順序合理嗎?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