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兩年後,香港政壇大變局:反對派遭重擊,誰人在上位?

「以前大家都是用愛國愛港去定位嘛,但是現在所有人都是(愛國者)。」
反修例運動二週年 香港 政治 社會運動 離散

2021年5月27日,香港立法會以40票支持、2票反對,通過「完善選舉制度」修訂條例草案。這草案將顛覆香港政制,但議會內一片肅靜,議會外亦如是,大眾似乎早已沒了興趣。

兩年前的今天,103萬市民以白衣為記,走上街頭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單一訴求的運動其後愈演愈烈,衍變成一場捍衛香港自由、司法獨立等一系列香港核心價值的運動,藍黃對峙成香港常態。社運持續半年,2019年11月,民意透過區議會選舉而表態,非建制派大獲全勝,黃營市民一度期望政治人物贏得立法會過半議席,左右特首選戰,達至一系列未被回應的政治訴求。

預期中的劇本沒有發生。北京快速出台港區國安法和徹底改造選舉制度,強勢反制,為政壇甚至公民社會的肌理設計一套全新的遊戲規則。黃色陣營被定義為不愛國者,47名籌備或參與立法會民主派初選的政治人物被控顛覆國家政權罪,反對派政黨和組織或解散或自保不暇。據端傳媒統計,目前至少23名反對派政治人物罪成,80名人士遭還柙或保釋候審。

原本的權力機器也被修整,北京重新定義誰是可以治港的愛國者。新選舉制度之下,以往僅僅負責特首選舉的選舉委員會,現在被北京提升至「太上皇」的地位,其人數從1200人變為1500人,成份大幅改變。

過往本地商界、傳統建制政黨在選舉委員會中佔主導地位,現在一系列親中機構、同鄉社團、全國性社團和人大政協被賦予極大比例。同時,選委會擁有了新功能:在香港立法會坐擁40席,並且掌有立法會其他參選人的提名權。

「這是垂直管理,由中央直接處理,以前還有特首班子,現在已經不是了。」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對端傳媒表示。97香港回歸初年,中國主管香港事務的兩大部門——港澳辦和中聯辦,基本上都不會干預香港事務;即使於2003年的七一大遊行之後,北京亦只是透過中聯辦於幕後操盤,指揮香港建制陣營及港府,行間接管治。

現在一切天翻地覆,每日變動頻繁,你是否了解香港政壇在發生什麼?反修例運動爆發兩週年之際,端傳媒希望以一文勾勒香港政壇大變局。這篇文章或許有些長,閱讀需要花些時間,但從中可以一一了解:

1/ 選委會中,誰是全新的上位者?各種親中社團是什麼?

2/ 紫荊黨等新勢力想為誰代言?端傳媒訪問了他們。

3/ 傳統建制「蛇齋餅粽」玩完了嗎?

4/ 反對派傷勢如何?哪些組織解散了?

5/ 究竟多少人入獄、流亡、退出政壇?端傳媒仔細統計了。

2021年5月27日香港立法會,民主派體辭職後,屏幕顯示修改香港選舉制度的動議的投票結果。
2021年5月27日香港立法會,民主派體辭職後,屏幕顯示修改香港選舉制度的動議的投票結果。

誰是全新上位者?

陳健文是誰?

以往,即使熱心香港政壇的人,可能也不太認識他。但在全新的遊戲規則之下,他作為全國工商聯法人港區執常委,很可能晉身選舉委員會(選委會),同時,他不久前宣布成立全新政黨——紫荊黨。陳健文出生於中國大陸,是卓悅控股董事會主席,同時也是內蒙古政協港區召集人。

總體而言,新選委會構成中,港區人大政協由87席增加至190席,而過往沒有席位的親北京團體則被賦予大量席位,包括基層社團(60席)、同鄉社團(60席)、全國性團體(110席)、內地港人團體(27席)等。

這裏的全國性團體,指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全國工商聯)、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全國婦聯)、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全國僑聯)、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全國青聯),以及中華海外聯誼會(海聯會)等五個組織。

他們都是中國大陸的「群團組織」,其編制由中央機構編制管理部門決定,於香港不一定有分部,但基本上有一個對口的關連組織。例如,全國婦聯對應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全國青聯則是香港青年聯會。根據新制度,這些全國社團的港區委員或特邀代表等,將可經選舉成為選委。

誰是這些社團的港區委員?除海聯會外,其他四個團體沒有在網頁上列出完整港區成員名單。端傳媒曾就此向上述團體查詢,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這些全國性團體的香港關連組織,在2019年之前主要舉辦一些中港交流活動,但曝光及關注度不高。根據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官方網頁,2017和2018年該會並沒有列出任何活動,要到2019年才提供已舉辦活動列表。

根據公開資料,這些全國性團體的港區成員,大多是全國人大或政協委員,例如全國婦聯的港區特邀代表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律師陳曼琪,上述提及的全國工商聯港區執常委陳健文是內蒙古政協港區召集人。此外,也有一些港區成員是香港建制陣營領頭人物的二代,例如全國青聯的副主席是經民聯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梁宏正,是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的兒子,被視為建制派的新興力量。

新選舉制度下,與陳健文、梁宏正擁有相似背景的人可能獲得上升途徑,取勝的要素包括:親中商界、在全國性、基層或同鄉社團中擔任要職,最好同時是政協。

此外,所謂基層社團,並非泛指服務弱勢社群的社會組織,而是專指三大聯會——香港島各界聯合會、九龍社團聯會及新界社團聯會。另外,三個聯會下設至少200個屬會,通常是地區組織或居民協會,亦有議員辦事處,例如民建聯陳恒鑌議員辦事處等,聯會的領軍人物中,不少是早前未能躋身選委的全國政協。

同鄉社團則包括24個團體,例如香港福建社團聯會、香港北京交流協進會等。他們俗稱同鄉會,過往在香港政壇中並不顯眼,但在近年政治運動中開始頻頻現身。在2014、15年的「保普選 反佔中大聯盟」、19年的「撐警隊,護法治,保安寧」集會、反修例運動期間頻頻出現的「福建幫」成員,到今年發起聯署支持修訂選舉制度,都可以看見他們的身影。

這些社團的領袖名字對公眾較為陌生,但他們大多已是全國政協或地方政協,並可能同時在全國性社團中擔任職位,例如九龍社團聯會的新任會長王惠貞是全國政協。王惠貞是以紡織品起家的王新興集團總經理,曾是2012屆及2016屆特首選委,同時也在全國婦聯中擔任執委。

無論是全國性、同鄉抑或基層社團,都擁有看似繁冗的人事架構。以香港廣東社團總會的會董會為例,最上層是四個永遠榮譽主席,包括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裕華國貨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國春等,緊接著是數個名譽主席,再往下還有數十名首席會長、會長、常務副會長、副會長等,之後才是正式處理會務的管理架構,整個會董會近200多人。

其中,不少人還身兼多個社團身份。例如裕華國貨的余國春,他先後擔任7個同鄉社團的榮譽會長或榮譽主席。

全新的建制上游階梯

無論是學術界抑或公開資料,目前香港對香港親中社團的研究都較少。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對端傳媒指出,這些社團不一定由北京直接牽頭產生,特別是97主權移交初年成立的大量社團組織,最初可能只為保護自己界別的利益而成立,沒有太多野心。然而,當這些團體成員開始擁有影響力,足以介入政治,在北京角度,「官方要想辦法去駕馭……令這些原本不是為了統戰而成立的團體也變成統戰。」

一名不願具名的政治學者對端傳媒表示,澳門有所謂「五大社團」的說法,其中包括澳門中華總商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等等,這些社團的成員主導了澳門立法會的大部分議席,立場普遍支持政府,是澳門達致「行政主導」的重要原因。在澳門的政治體制中,社團作為法人,亦掌握了澳門特首及立法會的部分提名及選舉權——這些功能都與香港全新的選委會相類。

不過,觀乎現時的新選制,該學者表示,中央並非想將澳門的社團政治結構照搬到香港,而是想通過更有效地控制特首和立法會選舉,達成「行政主導」的目的。該學者推測,現時中央挑選了社團作為選委會的中堅份子,主要是這些社團和中聯辦關係密切,部分成員亦是受到中央信任的人大或政協委員。

另一名不願具名的政治學者亦對端傳媒表示,香港的社團政治模式,背後可能是一種對於政治人物的全新績效指標(KPI)。在建制派中人人皆為愛國者的新時代,這種社團模式或可以協助釐清誰可上位,甚至鼓勵意欲上位者作出更多貢獻。

2021年3月11日﹐香港各界「撐全國人大決定完善選舉制度」連線成立記者會上,一名記者作現場報導。
2021年3月11日﹐香港各界「撐全國人大決定完善選舉制度」連線成立記者會上,一名記者作現場報導。

該名學者表示,根據研究觀察,這些親中社團,尤其是基層和同鄉社團人士繁冗的原因,是部分人透過捐款獲得要職,「其實是auction(拍賣)來的…… 這些社團怎樣去分配這些位置,其實是透過捐錢而已。你捐多少錢,就會有什麼位置。」

端傳媒基於基層及同鄉團體列出的成員名單發現,只要同時身兼3個不同基層或同鄉社團的職位,該人士很大機會是港區人大或政協委員。

該名學者進一步指出,有別於以往「你厲害,我就要統戰你」的統戰方針,現時社團模式則是要求對方先作貢獻,加入社團「做基層的服務、發展同鄉關係、鼓勵青年去搞大灣區」,再以此貢獻為標準,吸納這些人成為政協,再晉身選委:「譬如你想做特首選委,那些精英可能就要計劃,要用什麼途徑,在香港要辦什麼基層組織,就可以上到去。那個路徑就是這樣。」

新香港人政黨紛紛成立

新的遊戲規則攪動香港政壇,一些由新移民、大陸背景商人所成立的新政黨和平台,紛紛開始浮面,包括紫荊黨和香港新方向等。輿論關注他們是否將取代香港傳統建制。

2020年5月,紫荊黨宣布成立,創辦人包括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絲路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山、中播控股董事會主席黃秋智以及內蒙古政協港區召集人、卓悅控股董事會主席陳健文三人。

黃秋智接受端傳媒訪問時表示,他們要做的不是僅僅代表具中國大陸背景人士的政黨,而是「一個代表全香港人的行動黨」。黃秋智表示自己生於廣州,12歲時移民來港,出生基層家庭,後考入拔萃男書院,從商後曾為母校捐獻操場跑道。他稱此次籌備新政黨,是一群創辦人在反修例運動中感到憤怒,認為示威者「騎劫了我們的利益」,希望「凝聚沉默的大多數」,為香港爭取「下一個五十年不變」。

紫荊黨創辦人之一的黃秋智。
紫荊黨創辦人之一的黃秋智。

今年5月,消息傳出,另一個平台「香港新方向」宣布成立,但其公開資訊比紫荊黨少,目前僅接受過《香港01》的訪問。據訪問,香港新方向於2019年10月創立,創辦人為劉暢,「一間新媒體文化傳播公司的創辦者」,以及王宇,則是香港一家律師行:何敦律師行的高級律師;他們兩人均於2008年自中國大陸來港讀書。另據《信報》的政治評論報導指,香港新方向成員裡,有於中國網絡輿論中頗具影響力的「兔主席」群組圈的網友。

兩個新組織有不少共同點,例如創辦人多為中國大陸背景,同樣沒有公開完整的成員名單,同樣聲稱立場開明,歡迎不同政治光譜的人加入,甚至兩個組織官方網頁的格式設計,亦十分類似。

值得留意的是,對於香港問題,兩個組織均提及傳統商界、地產商阻礙香港發展。香港新方向比較溫和,僅於其官網提及「管治的核心必須回歸以民為本,完善民主參與,擺脫財團壟斷。」至於紫荊黨,則相對較為進取,其紫荊黨執委伍俊飛曾在內部文件中建議,香港的房屋問題應由中央政府出手,用「強制購買令」向地產商徵收土地。

黃秋智對端傳媒表示,因為資本家壟斷,房屋問題是香港最大問題;而所謂港人治港,「其實是大資本家治港,香港政府和大資本家的利益,基本上等如政府施政的利益。」同時,他亦強調,眼見香港陷入困境,「如果我們作為香港的既得利益者,都不站出來,像大部份人一般沉默的話,這是不對的。」未來紫荊黨稱要著眼房屋問題,推出寫有詳盡建議的白皮書。

兩個新組織目前並未明確表達參選的意向。黃秋智表示,暫時未有決定,亦會考慮支持理念相近的年輕人參選。

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願景計劃高級研究員林緻茵指出,紫荊黨這類傾向港漂的組織具有特別優勢——他們在中國大陸出生,較為熟悉中國,同時又利用香港的一國兩制,成為精英階層,這種左右逢源的特質,或許令他們既可滿足中央的要求,又會尋求方法去捍衛香港既有的制度。香港願景計劃的召集人為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

「這些人可能就是中央想要的其中一類治港者。」林緻茵說。

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願景計劃高級研究員林緻茵。
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願景計劃高級研究員林緻茵。

人人都愛國,傳統建制各顯神通

面對來勢洶洶的上位者,香港傳統建制亦面臨危機。

選委會人數增多,有國家背景的人大政協加入政圈,或會沖淡傳統建制的影響力。另外,立法會的直選議席,現時由35席削減為20席,對一直集中於選舉的香港政黨,亦可能是打撃。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過去兩年對香港事務頻頻表態。今年3月3日,他在報章刊文強調,北京不需要「忠誠的廢物」,引發熱議,輿論猜測北京是否將冷落傳統建制政黨。行政會議成員、民建聯葉國謙則反駁,有關說法是「廢話」,建制派在新環境、新議會組合下,必然有更多改進之處。

「以前大家都是用愛國愛港去定位嘛,但是現在所有人都是(愛國者)。」林緻茵對端傳媒表示,在新制度下,傳統建制陣營確實需要尋找或強化自己的優勢。

林緻茵表示,過往香港傳統建制的優勢是大量被稱呼「蛇齋餅粽」的基層服務,建制新人的上游方式,也是從地區工作開始,將地區影響力轉化為區議會的影響力,甚至再轉化為立法會的議席。然而,當立法會的直選議席萎縮,傳統建制需要尋找全新出路。

林緻茵認為,儘管新選舉制度已經落實,但遊戲規則仍未塵埃落定,傳統建制將會「爭取大家最有利或最擅長的事,成為將來最重要的KPI。」林表示,這亦是近來傳統建制政黨拋出不同新方案的原因。

2021年5月27日,香港立法會通過「完善選舉制度」修訂條例草案後,建制派立法會議員集體見記者。
2021年5月27日,香港立法會通過「完善選舉制度」修訂條例草案後,建制派立法會議員集體見記者。

今年1月31日,香港規模最大的建制政黨民建聯提出「變革香港」建議,基於國家安全、推動經濟發展和促進社會公平的理念,提出六大政策改革方向。及後,民建聯接續推出政治人才訓練班「政道」、人才庫計劃「賢路」等,以培植人才。

而全港最大的左派工會組織工聯會,亦於今年3月提出「新時代新工運」綱領,聲稱要打破壟斷,抨擊「地產霸權」窒礙香港社會發展。工聯會理事長黃國對端傳媒表示,香港現在的問題,若論誰要負責,「如果要排次序,(第一)是政府,然後是商界。」

黃國認為,未來只有愛國者才能參政,但「愛國是有深淺」的,工聯會在其中的堅定需要被肯定;未來,工聯會要透過新工運,推動政府解決房屋、貧窮問題等深層次矛盾,但對於組織新工運,他沒有詳細解說。

劉銳紹認為,新制度下,傳統建制估計可保留一定影響力。例如,立法會的地區直選議席在泛民失勢下,民建聯仍比新組織佔優,「去到地區直選,難道新貴可以當選?可能功能組別可以,但到了選議席,一定是傳統建制的,一定是大多數。」

現時新增的選委界別中,傳統建制還是有望奪得不少席位。以第四界別中新增的27席「內地港人組織」為例,其中6席來自工聯諮詢服務中心和康齡長者服務社,這兩種組織均為工聯會在中國大陸的組織。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

同樣是第四界別中,由香港民政事務局委任人選、坐擁156席的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有不少成員屬於傳統建制。單單是分區委員會中,已有近71名落選的建制派前區議員,例如民建聯葉傲冬、張琪騰等。

表面上遊戲規則被大幅調整,但仔細研究,或許還是換湯不換藥。

入獄、流亡、退黨,動盪中的反對派

另一邊,反對派陣營過去一年多遭受重創。

「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擔心過,這是一個低潮,而且可能是低處未算低,香港人和泛民是沒有經歷過的,」劉銳紹對端傳媒表示,「從北京的角度來說,現在就是要局限他們(民主派)的存在,但又不致構成管治困難,他就會容許(反對派)作有限度的存在,簡單來說就是花瓶,或以前的安全閥。」

據端傳媒綜合公開報導所見,目前至少23名反對派政治人物入獄、或罪成緩刑,80名人士遭還柙或保釋候審,13人公開宣布不再參政、16人流亡或離港,而據《南華早報》消息指,30人被通緝。

其中,還柙人士大部分是來自2020年民主派舉辦的民間立法會初選。今年2月28日,47名主辦者及參選人不分政治光譜,均被控告「顛覆國家政權」,當中除11人獲保釋外,其餘人士至今已經被還柙101天。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

民主黨、公民黨等傳統泛民大黨遭逢入獄、還柙以及退黨的危機。47人案中,兩黨均有5名黨員被政府控告「顛覆國家政權罪」。綜合報導,民主黨現有至少6人罪成,包括前主席何俊仁、楊森,他們因2020年的十一遊行被判入獄18個月及14個月。民主黨元老、推動香港民主政制的代表人物資深大律師李柱銘,因2019年8.18流水式集會被判罪成緩刑;單仲偕、蔡耀昌亦因十一遊行罪成緩刑。另外,15人正在還柙、保釋候審。

一些泛民人士正面臨參選與否的抉擇。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對端傳媒表示,對於是否繼續參選,黨內現時眾聲紛紜。

「有一方會認為現時的制度令我們沒有辦法伸張自己的理念,同時,他們拘捕了我們這麼多的人,如果參選,如何向裡面的兄弟交代?有些會認為現時市民的情緒這般強烈,如果選擇參選,以後就會失信於人,人們不再視你為民主派,那你付出的代價又有什麼意思?」羅健熙說,另一邊,「選擇參選的人就是看空間,雖然大家都明白空間很小,但取得席位之後再看有什麼空間再去做,否則就連那僅餘的空間也會失去。」

以大律師、學者為骨幹的公民黨,則有5人正在還柙、保釋候審,包括被告違反國安法的楊岳橋、譚文豪、郭家麒、李予信及鄭達鴻;其中楊岳橋為前公民黨黨魁,李予信曾被視為黨中新星。另外,創黨成員、大律師吳靄儀因8.18流水式集會被判罪成緩刑。

目前,公民黨至少20人退黨,其中,5名國安法被告均宣布退黨,除鄭達鴻外的4人曾經去信前黨友,指公民黨已完成政治任務,倡解散公民黨。

公民黨成立於2006年,被視為溫和民主派代表。2019年,公民黨議員現身示威現場與警察周旋,亦曾親赴美國遊說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2020年,參選立法會的郭家麒、楊岳橋、郭榮鏗、鄭達鴻被取消資格,原因為「要求外國制裁」;而同年年底,人大常委會頒布決定,撤銷郭家麒、楊岳橋、郭榮鏗議員資格,引發民主派總辭抗議。

另一邊,社民連亦至少有4人罪成,包括被捲入47人案的梁國雄,以及因6.4集會而被判罪成的陳皓桓和吳文遠等,另外岑子杰亦因47人案被還柙中。工黨則有李卓人及何秀蘭入獄,牽涉47人案的吳敏兒正被還柙,她已宣布退出工黨。除吳敏兒外,工黨近年有多人退黨,包括梁啟智、黎恩灝、劉小麗以及鄭司律等。

人民力量、新民主同盟等政黨,均有前或現任成員正被還柙中。

2016年,雨傘運動後的低迷氣氛中,黃之鋒、周庭、羅冠聰、林朗彥等人組成年青政黨「香港眾志」,羅冠聰其後勝選,成為香港歷史上最年輕的立法會議員。現在,眾志已於國安法生效前夕宣布解散,黃之鋒、周庭及其餘幾人宣布退黨,及後羅冠聰宣布流亡至英國。

黃之鋒、周庭及林朗彥因2019年示威罪成入獄,林朗彥目前已出獄,而黃之鋒仍有47人案、6.4集會案等案件及刑期在身,釋放無期。

另一邊,雨傘運動後參選區議會的區議員徐子見、楊雪盈,同樣因47人案而被扣柙或獲准保釋當中。

本土派陣營亦遭受重創,不少代表人物遭還柙或流亡。在民主派初選中表現突出的本土派人物,包括中西區區議員梁晃維、12港人關注組核心成員鄒家成、屯門區議員張可森、前學民思潮成員黃子悅、民間集會團隊劉頴匡和天水連線伍健偉等人,目前同樣因47人案遭還柙。本來出選九龍西的前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張崑陽則宣布流亡,他未有透露身處何地。

2021年3月2日,228大檢控案中多名被告離開荔枝角收押所。期間前立法會議員、前公民黨黨魁楊岳橋向記者做出心形手勢。
2021年3月2日,228大檢控案中多名被告離開荔枝角收押所。期間前立法會議員、前公民黨黨魁楊岳橋向記者做出心形手勢。

反對派政黨、組織、平台解散或名存實亡

當建制陣營中不停冒出上位的新人、新組織時,反對陣營中的政黨、平台紛紛解散。

除香港眾志外,至少4個政治組織解散。他們光譜廣闊,囊括主張港獨的組織,包括維多利亞社區協會、香港獨立聯盟、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民間外交網絡等。亦有組織宣布解散香港分部,轉移外地分部運作,例如學生動源、香港民族陣線。

47人遭控國安法後,相關的政治聯動組織亦宣布解散。曾獲選為立法會直選票王的前議員朱凱廸,在2016年設立「朱凱廸新界西團隊」,關注新界西事務、著力推動社區民主,並有多名成員參選2019年區議會。今年5月,朱凱廸在獄中宣布解散團隊,他本人亦宣布不會再參政。

另外,劉頴匡在還柙期間亦透過律師傳話,解散曾在2019年召集遊行集會的「民間集會團隊」。灣仔區議會主席楊雪盈,她所屬的平台「灣仔起步」原先希望聚集灣仔民主派區議員交流,平台亦於她被捕當日解散。

而籌辦民主派初選的「民主動力」,在2.28民主派大檢控前夕宣布解散,平台指在香港的新時代政局下,協調工作已完成其歷史任務。「民主動力」以往多次協調民主派參選立法會及區議會選舉,並以香港民主發展為主題進行學術研究。

多年來組織七一遊行和六四集會等的重要平台——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和支聯會,近月亦備受建制力量攻擊、促請取締。最近多個成員團體宣布退出民陣,召集人陳皓桓表明民陣不會解散,直到最後一刻。支聯會亦出現退會潮,主席李卓人、副主席何俊仁已經入獄,副主席蔡耀昌被判緩刑,今年6月4日清晨,副主席鄒幸彤被警方拘捕,扣押33小時下被阻止前往維園悼念。

2021年之前,特別是反修例運動期間,香港政局活躍,各界人士合作促成不同新平台。2019年11月,非建制派在區議會大捷,之後協調設立「十八區聯絡會議」,討論全港事務和作地區工作交流。及後,本土派區議員在會議上通過成立「公民議政平台」,該平台後來被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指稱非法,是「公然挑戰中央政府的底線」,建制報章亦指平台是「非法攬炒平台」。

「十八區聯絡會議」、「公民議政平台」目前均已宣布解散。

除政治平台外,反修例運動中也爆發新工會成立浪潮。其中,數千名會員的「新公務員工會」因應公務員須宣誓擁護《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區等的事件,在2021年年初宣布解散。

一成非建制派區議員離任,117席特首選委票由委任委員取代

在立法會選舉、特首選舉之外,區議會也成為權力機關整頓的中心。在2019年選舉中勝出的389名非建制派議員現時面對宣誓與否的抉擇,亦被削去最大的政治影響力——在新特首選舉制度中,117席區議會選委席位全數消失。

根據原本的選委會制度,117席區議會選委席位屬於第四界別。而根據今年3月通過的新選舉制度,在第四界別,取而代之的為香港、九龍及新界的地區分區委員會、撲滅罪行委員會以及防火委員會派出的代表,三會委員均由民政總署署長委任。

由於三個委員會委員均由港府委任,此改動引發不少爭議,有學者質疑上述委員擔任特首選委有利益衝突。據香港電台統計,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的600多名落選者之中,政府委任約200人為各區分區、防火及滅罪委員會成員,佔當年敗選者總數3成;其中有人同時兼任三個委員會的委員,如民建聯成員周潔冰、葉文斌等。

據端傳媒統計,目前有43名非建制派區議員離職,部分人有多於一個離職原因,當中有8人正遭還柙而無法履行職務。

今年5月,《2021年公職(參選及任職)(雜項修訂)條例草案》刊憲生效,將區議員納入宣誓。根據新修訂,任何民選議員在當選後,「不符合(或被按照任何法律宣告、宣布或裁定為不符合)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定要求和條件」 ,即被褫奪議員資格。至今,共有9人表明拒絕宣誓而呈辭。

更早之前,荃灣區議員岑敖暉及南區區議員袁嘉蔚因其政治訴求,被褫奪議員資格,而另外4名被褫奪資格的區議員,包括洪駿軒、李軒朗因選舉呈請後被法庭裁定非妥為當選,被取消資格。許智峯、梁耀忠則分別因流亡澳洲以及被定罪超過3個月,已喪失區議員議席。

本土派剛成立則遭威脅 至少16人宣布流亡或離港

在反對派被強力整頓的大氣候下,仍有數個新組織宣布成立,包括「本土青年意志」、「開站師」等等,召集人多為本土派青年人。

其中,「本土青年意志」成立於今年6月,召集人是早前當選後被中大宣布涉嫌違法的前中大學生會「朔夜」外務副會長羅子維。他表示希望在制度外繼續發聲,並宣揚本土論述,推動年青人關注公共事務。而「開站師」則成立於今年4月,組織指希望在後國安法時代,繼續在各區擺設街站呼籲市民關注政治議題,鼓勵眾人留守香港。

不過,兩個組織剛成立就遭遇追擊。今年4月及6月,大公報分別以兩篇報導,指「開站師」及「本土青年意志」宣揚港獨理念,公然挑戰香港國安法。

在高壓政治氣氛之下,流亡突然逼近香港人。在過去多次戰亂和中國政治事件中,香港都扮演著庇護者的角色,成為大陸人的落腳地或中轉站。

自2019年6月至今,就端傳媒整理報導所見,至少16名反對派人士宣布流亡或離港,包括前香港眾志常委羅冠聰、本土民主前線黃台仰、前民主黨許智峯、前公民黨郭榮鏗等人。另外,媒體報導指另外有6人已經離港,如前香港眾志副主席鄭家朗等,但他們未有直接承認消息。

2021年4月23日,羅冠聰在英國倫敦接受彭博新聞採訪。
2021年4月23日,羅冠聰在英國倫敦接受彭博新聞採訪。

去年年底,南華早報據消息指港府正通緝約30人,包括許智峯、青年新政前成員梁頌恆、《學苑》前總編輯梁繼平、張崑陽等。報導引述消息指,他們被指控煽動分裂或與外國勾結、危害國家安全等等。

這些政治人物投奔全球各地,包括英國、加拿大、澳洲、德國、美國及台灣等。其中,香港眾志的前常委羅冠聰於港區國安法生效前離港,及後宣布身處英國,於今年4月獲英國政治庇護。他在英國先後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前港督彭定康等人會面,並在海外積極受訪,推動海外遊說。

此外,許智峯宣布流亡及離港,目前身處澳洲。他在澳洲與多名州及聯邦議員、歐盟多國領袖會面及視像通話,討論香港現況。他指遊說目標為推動澳洲訂立人權法、鼓勵其經貿減少依賴北京,以及擴大收容港人措施。郭榮鏗則在加拿大接受媒體訪問,證實身處當地尋求當局協助。

本土派人物方面,青年新政前成員、前立法會成員梁頌恆去年前往美國尋求政治庇護,他與美國國會議員、政府官員會面,請美國調整對中、港制裁計劃、提供「救生艇計劃」予1997年後出生及無BNO護照的本港年輕人申請庇護等等。

各地的流亡人士的政治能量可以持續多久,發揮多大影響力,目前仍然未知。除了各自遊說之外,一些人也開始成為合作平台,例如2020年7月1日,黃台仰、梁繼平,連同移居台灣的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以及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前職員鄭文傑共同設立「避風驛」,稱目標是為海外港人提供義務諮詢。

黃台仰、梁繼平、張崑陽等人亦創辦《如水 Flow HK》雜誌,整合各種有關香港的論述,赴美留學的前學聯秘書長周永康亦是編委之一。雜誌團隊的部分成員,加上許智峯、梁頌恆等,在今年3月提出《2021香港約章》,指希望連結海外港人,倡議海外抗爭方向。

約章發表翌日,保安局即發言指出,港區國安法有域外效力,違反者「無論其身份或背景,或身處何地,特區政府必依法處理,追究其法律責任」。去年,媒體引述消息指政府通緝6名海外港人,包括佔中三子朱耀明兒子朱牧民;他是美國公民,有份推動美國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他成為首個因國安法被通緝的外國公民。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

回到香港,政治低氣壓下,來屆立法會選舉、特首選委和反對派抗爭的發展仍然未明。民主黨羅健熙同意,大眾對民主黨可能有一個既定的印象,覺得他們參選是意料中事。「以前是真的,民主黨by default(默認)就是參選,但現在的改變,就是要我們重新去改變,思考我們的default是否應該繼續,還是要按下其他的按鈕。」

「現在就是這個過程,如果這個世界default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話,那就好了,但現實社會不是這樣,」他說。

民主派還剩下生存空間嗎?「一定會是窄的。但同時間,我亦認為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為何我或民主黨仍然堅持出來說話?就是我們認為要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堅持,盡量讓我們的空間繼續存在,」羅健熙說,「如果社會沒有人再做任何事,那『社會』就會消失了。」

(端傳媒實習記者何頌盈、郭海渝、倪禮碧、梁沅婷、廖子晴對本文亦有重要貢獻。)

讀者評論 1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一群忠誠廢物,該被革除了。

  2. 不錯的梳理。不要用「反對派」的稱呼,可用民主派/非建制派。

  3. 地產商等著被劏。

  4. 應以非建制派泛稱所有泛民或本土政黨,反對派為親北京派系所用的貶稱

  5. 民主派现时最好的策略可能就是,暂时蛰伏,韬光养晦,等着他们自己打起来——观近日爱国小将批斗环球时报众有感

  6. 選舉委員會的設計真的很迷。選舉委員會可以選出立法會委員,然後立法會委員又是選舉委員會的成員。選舉委員會的組成裡面有一群人是政府機關任命的,自己任命一群人來選自己。我不懂為何一定要保留一個選舉的形式,其實就乖乖放棄早已經寸步難行的港式民主就好了嘛。

  7. @everydaydreamer 黨本質上同興趣小組並無區別,只是一種志同道合者的組織形式。參考中共於國內作為,他們最害怕人民有“組織”。則維持組織,特別是因為歷史根基讓中共不好下手之組織,本身即是一種抗爭。不從政,亦可出版書籍,搞工作坊,擺街站,人民記得你,自然會有人資助。

  8. 民主派可以在民生領域有所作為,比如降低房價,給年輕人更多保障

  9. 今聖天子在上文武睿哲燭照萬民躬化天下。愛國者也分三六九等了,民主黨還摻和其中作甚?

  10. @madlex19 但可能真挺難的,其實在目前局勢,不參選,一個政黨可以做什麼?又無錢。

  11. 其實民主黨最近一次籌款的表現很能説明問題,目標四百萬元早早地達成,但街站人員表示許多人捐錢的時候,特別提醒黨友千萬不可參選。就我個人而言,我買獎券并非希望民主黨參選,如果還配合政權做選舉花瓶我將一世不再出一分錢。我只是買比鄺神胡志偉林卓廷等等義人,亦是買一個香港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