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廣場Techobell

鴻蒙意味著什麼?

是否能不再重複中國自主操作系統研發的尷尬循環?

製圖:Mantha Mok

端傳媒實習記者 向知為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1-06-02

#鴻蒙#華為

TechoBell是端傳媒的科技訊息欄目,關注時事科技熱點話題,用最簡潔清晰的文本提供最必需的信息要素,無需付費即可瀏覽,歡迎點擊訂閲。TechoBell是一扇窗,通過其中你將體驗端傳媒愈加豐富的科技內容。

6月2日晚間,鴻蒙(HarmonyOS)終於現身。

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執行官余承東展示了鴻蒙系統在手機、智能家居、平板等產品上的應用,承諾將有百款產品在2022年上半年之前更新。6月2日首批升級名單包括Mate 40系列、P40系列、Mate 30系列、MatePad Pro等。另外,華為還發布了搭載鴻蒙系統的智能手錶HUAWEI WATCH 3系列。

報道,華為從2012年開始規劃鴻蒙系統的研發。2019年5月,華為向中國知識產權局申請「華為鴻蒙」商標;2019年8月9日,華為在東莞舉行華為開發者大會,正式發佈操作系統鴻蒙OS;次日,華為旗下榮耀智慧屏發佈,成為第一個搭載鴻蒙系統的產品。

2020年9月,華為鴻蒙系統升級至鴻蒙OS 2.0版本。12月,華為推出鴻蒙OS 2.0手機開發者Beta測試版。今年4月,鴻蒙OS開發者公測版上線。

此前,在對公測版鴻蒙OS 2.0進行的測評中,其分佈式系統和軟件啟動速度都收穫了積極的評價。但也有評論質疑鴻蒙是否是真正脫離安卓(Android)的獨立系統。

華為消費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華為正在與全球排名前200的app廠商溝通合作,共同開發跨終端設備的應用。「我們非常歡迎第三方手機廠商使用鴻蒙系統,一起開源共建。不過,第三方手機都有誰,以及什麼時候上鴻蒙系統,完全取決於廠商自己的商業考量。」

華為公司預計2021年末安裝鴻蒙操作系統的設備數量將達三億台,其中華為設備超過兩億台,面向第三方合作夥伴的各類終端設備數量超過十億台。

不過,有手機行業人士對鴻蒙系統的推廣持審慎態度,「安卓和蘋果iOS系統已經很成熟…現在鴻蒙系統的體驗怎麼樣,用戶還不太清楚,用戶習慣需要培養。」

不只是手機?

分佈式、跨終端、全場景,是華為描述鴻蒙系統時提及的高頻詞。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曾表示,華為絕不會再做一個安卓或iOS。「我們身邊的智能化設備會越來越多,所有這個系統一定是面向未來萬物互聯的,希望用一套操作系統解決大大小小所有硬件設備裝載系統的問題。」

2020年,華為與美的、九陽、老闆等家電廠商達成合作,這些品牌將發佈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家電產品。2021年5月28日,手機生產商魅族宣佈旗下Lipro智能家居產品將正式接入鴻蒙。

億歐智庫分析師朱濤撰文,「信息技術行業的發展歷程中出現過一代代符合當時軟硬件需求的操作系統,可以說操作系統的形態體現了歷史階段下對軟硬件服務的集中承載。」

他舉例,大型機時代使用IBM系統,PC時代產生windows、Mac和Linux,移動終端時代出現安卓、iOS。從移動時代來看,iOS是軟硬件成功配合的典型。2007年1月,蘋果公司推出首部iPhone,同時宣佈將在五個月後發佈iOS。2012年,iOS成為僅次於安卓的第二大流行手機操作系統。失敗的例子則是諾基亞的塞班系統和黑莓的BlackBerry OS,二者被困於受限的硬件設計與不足的軟件生態,最終在競爭中敗北。

人工智能,雲計算和5G成為熱點,萬物互聯是公認的未來預言。據商業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約達3089.7億美元,預計2021-2028年期間復合年增長率為25.4%。

除華為外,操作系統研發的領先者也正在推出新方案以應對這股趨勢。5月25日,谷歌正式推出Fuchsia操作系統,將其應用於2018年發佈的初代Nest Hub智能顯示器。據報道,Fuchsia的業務範圍包括手機與智能家居產品,將在2023年大規模應用于智能手機與筆記本電腦。

中國開發

王成錄曾在詳解鴻蒙OS 2.0時表示,中國軟件行業枝繁葉茂,但沒有「根」,華為要從鴻蒙開始,構建中國基礎軟件的「根」。在此之前,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電腦,中國企業和科研機構都進行過開發操作系統的嘗試,而這些嘗試在引發各方爭議後,大多歸於沉寂。

1983年,中國第一款PC漢字磁盤操作系統(Chinese Characters Disk Operation System, CCDOS)誕生,但實際上CCDOS只是漢化版的DOS(Disk Operating System),並非獨立的操作系統。

1999年,基於Linux開發的Xteam、藍點、紅旗操作系統接連發佈。其中,由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開發的紅旗Linux最初主要用於與國家安全有關的政府部門。

目前,中國開發的PC操作系統中,銀河麒麟與統信UOS最具代表性。去年8月,銀河麒麟V10發佈。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公佈,麒麟操作系統在10000多家中國黨政企業應用,並連續9年位列中國Linux市場佔有率第一名。據報道,截至2020年底,統信UOS系統已累計裝機超100萬套,先後發佈統信UOS社區版、行業版等六個版本,累計超100萬開源社區用戶。

中國PC操作系統研發較微軟(Microsoft)晚了15年,移動時代的來臨則被認為是中國參與操作系統競爭的機會。2008年,中國移動通訊集團參照谷歌開發了一款基於安卓平台構建的OMS(Open Mobile System)系統。不過,當時技術人員分析認為,OMS對安卓高度依賴,並需要跟隨安卓的升級而升級,不是獨立於安卓生存的操作系統。

2014年,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與上海聯通公司聯合發佈中國操作系統(China Operating System,COS),以「自主研發」為宣傳,不久便遭質疑COS只是一個「類Android」系統。有網友將其戲稱為「Copy Other System」。

中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操作系統也許是2010年中國聯通發佈的沃Phone系統,基於Linux內核開發。然而,由於當時中國聯通正依託銷售iPhone追趕中國移動、安卓市場快速崛起,沃Phone並未獲得市場上的成功。

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也曾試圖開發操作系統。2012年,阿里巴巴發佈基於Linux開發的手機操作系統阿里雲OS(YunOS)。然而,領導開發安卓系統的安迪·魯賓(Andy Rubin)認為阿里雲OS直接使用安卓的運行時,是由安卓衍生出的分支。隨後,原定搭載阿里雲OS的宏碁手機迫於谷歌的壓力取消發佈。2017年,阿里雲OS改名AliOS,重新定位為面向汽車、物聯網終端的操作系統。

非典型壟斷

截至今年4月,由谷歌開發的安卓系統以72.2%的份額控制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並與蘋果公司開發的iOS系統一同佔據了超過99%的市場份額。

操作系統領域的壟斷問題從上世紀末開始就備受關注。1998年,美國聯邦政府聯合19個州以及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共同起訴微軟公司違反《謝爾曼反壟斷法》(Sherman antitrust act),指控微軟濫用壟斷地位帶來的權力,在Windows系統中強制銷售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

經過兩年訴訟,此案達成和解。微軟被強制向第三方軟件開發商共享Windows操作系統的應用程序接口(API)。一篇發表在2007年1月《商業與經濟研究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s Research)的文章對此結果提出批評,和解對微軟的實際影響微乎其微,罰款、限制和監控都不足以對其進行限制,微軟仍可以利用主導地位扼殺對手的競爭和技術創新。

十七年後,歐盟委員會正式展開對谷歌旗下安卓系統的反壟斷調查。兩個反壟斷案件的調查焦點有相似之處,包括谷歌是否要求或鼓勵手機制造商在設備上預裝Google搜索和Google Chrome瀏覽器。

2018年,歐盟宣佈對谷歌處以43.4億歐元的罰款。歐盟反壟斷專員,「谷歌把安卓作為一款工具來強化其在搜索市場的主導地位。」2018年10月,谷歌開始在歐洲地區向安卓設備製造商收取許可費,而無需預裝谷歌應用程序,並在2019年3月再次調整,宣佈將為歐洲的安卓手機用戶提供其他瀏覽器和搜索引擎的選項。

2019年,印度開展針對谷歌安卓系統的反壟斷調查,理由與歐盟相同。今年5月,韓國開始調查一項針對谷歌的指控,該指控稱谷歌限制第三方應用商店下載的應用程序訪問Android Auto。

有評論認為很難將谷歌安卓系統視為一種典型的壟斷力量,因為它將軟件免費提供給用戶,其開放性不符合壟斷的標準模式。

早在微軟壟斷案發生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曾提出,應當出於實用性來討論反壟斷處罰可能帶來的反作用,「原本免費的應用軟件可能會開始收費。」

對實用性的討論也存在相反意見。曾任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無線通信局局長的弗雷德·坎貝爾(Fred Campbell)在對安卓壟斷市場的評論中寫道,「如果允許谷歌對移動設備進行不受約束的控制是免費使用的代價,那麼這個價格太高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