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哈馬斯戰爭評論深度

道義與政治,共謀與角力:以色列與頭號盟友美國的四個切面

「反以挺巴」其實在過去數十年來的國際輿論之中並未缺席,但實際上對待巴以危機的輿論介入和政治操作有所分離。

2021年5月16日,因早前以色列在加沙進行的空襲,救援人員把一名被困的小女孩從廢墟中拯救出來。

2021年5月16日,因早前以色列在加沙進行的空襲,救援人員把一名被困的小女孩從廢墟中拯救出來。攝:Mohammed Salem/Reuters/達志影像

莊沐楊

刊登於 2021-05-20

#東耶路撒冷衝突#莊沐楊#評論

自今年的穆斯林齋月開始以來,東耶路撒冷就迅速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以色列當局在被其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強行驅逐當地巴勒斯坦居民、擴建猶太定居點,此舉遭到了當地巴勒斯坦民眾的反彈與抗議,進而演變為巴人與以色列警方的暴力衝突。

齋月最後一週的衝突升級,最終再度點燃了中東火藥桶。哈馬斯和以色列國防軍之間的軍事衝突也急劇升格,以軍更是在行動中炸毀了位於加沙的一棟有着多家國際媒體(包括半島電視台、美聯社等)駐紮的大樓,遑論諸多民居。在4月底到5月初的衝突期間,聯合國、國際人權觀察組織、阿拉伯世界乃至英國等,均對以色列當局的種族隔離行為予以譴責,也對巴以雙方的暴力衝突表示關切。但目前看來,無論是以方還是哈馬斯,都沒有停手的跡象。

另一方面,美國作為過去相當長時間以來最為重要的巴以斡旋力量,以及以色列最為倚重的盟友,它的表態都相當關鍵。隨着以軍對巴勒斯坦的攻擊愈演愈烈,尤其對平民的攻擊早已演化為人道主義危機——這種趨勢實際上早在此前的齋月衝突中就已經非常明顯——外界關注美國是否已經在幕後開始斡旋,或是會隨事態發展採取更積極的姿態介入調停。

人們對美國的這種既期待又批判的態度,實際上也間接反映了美國與以色列之間關係的複雜性。目前,除了對以色列及極端猶太分子的抨擊外,美國的「無作為」正被多方質疑,尤其考慮到過往在涉及巴以問題的聯合國決議上,美國常常用自己的一票護送以色列過關。雙方的關係也並非是如牌面上看起來那樣是「大哥」與「小弟」的搭檔,而是在共謀之中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互相利用。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