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5月1號,作為中央政法委新聞網站的官方微博,「中國長安網」發了一張對比圖,「中國點火VS印度點火」,點燃了微博的一場戰火。在這張圖下,叫好的留言和批評的留言互相對峙,旗鼓相當。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對此進行轉發評論,和《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對沈逸進行轉發回應之後。沈逸認為「中國長安網」的表態沒有什麼問題,並將那些同情印度、批評「點火」的網友稱作「聖母婊」。
胡錫進對沈逸的言論不以為然,他認為,「普通中國人」在網上對印度冷嘲熱諷沒有問題,但官方機構的賬號發表這種類型的言論則十分不妥。胡錫進隨後也遭到攻擊,被批評為「偽愛國者」,並殃及《環球時報》現役記者編輯。針對這波輿論高潮,本週端已推出《學者粉圈、民粹動員與流量經濟:當民族主義學者沈逸「網暴」胡錫進》一文,探討流量、學界與粉圈的交織。本文為第二篇,對爭鋒者的意識形態進行討論。
圍攻胡錫進
這一次,胡錫進遭遇了史上最嚴重的翻車,掀翻他的不是所謂的「恨國黨」,而是作為他長期基本盤的「愛國者」,這些人宣稱,胡錫進的「公知尾巴」終於露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