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華爾街日報》,端傳媒獲授權轉載。目前,《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全部內容僅向付費會員開放,我們強烈推薦您購買/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半導體公司正在請求客戶耐心等待,因為從汽車到消費類電子產品,許多產品的生產商對晶片的需求都在急劇增長。
晶片短缺已導致某些半導體產品價格上漲、訂單交付推遲,甚至迫使車企閒置生產線。如果這些問題持續下去,新車和一些電子產品可能會推遲發貨,而且還可能漲價。
這種情況也沒有快速解決的辦法。擴充晶片製造設備成本高昂而且需要時間,更何況一些最嚴重的(晶片)供應問題都出現在相對老舊、利潤較低的生產線上。
「目前整個半導體行業已經幾乎沒什麼閒置產能,一切都在順利進行,」行業分析公司 VLSIresearch 的總裁普哈卡(Risto Puhakka)說,「我們剛剛經歷了一個創紀錄的投資年度,需求還在繼續增長。」
晶片供應短缺加劇了目前正影響半導體行業的劇變。在最新款晶片量產推遲後,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 INTC)在本周撤換了首席執行官斯旺(Bob Swan)。手機晶片巨頭高通公司(Qualcomm Inc., QCOM)則為半導體行業的交易浪潮推波助瀾。
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2330.TW, TSM, 簡稱:台積電)周四表示,正在與汽車行業一道,努力解決關鍵的晶片短缺問題。台積電總裁魏哲家(C.C. Wei)還表示,台積電的客戶可能會提高晶片庫存,以抵禦未來的瓶頸風險。台積電錶示,在需求激增的情況下,公司將提高2021年的資本投資,至少較2020年增加47%。
供應緊張令不同領域的供應商都受到了影響,其中包括圖形晶片製造商英偉達(Nvidia Corp., NVDA)和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 NV),前者是按市值計算美國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後者是荷蘭一家汽車、工業和通信晶片供應商。
當下對筆記本電腦的需求急劇上升,同時新冠疫情時代的遠程工作增加了對雲計算服務及其背後的數據中心的需求。除此之外,晶片公司表示,用於新型5G手機的晶片需求激增,對製造產能造成了擠壓。而美國對中國電信設備巨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的限制則導致競爭對手提高訂單量以搶奪市場份額。
英偉達則面臨另一種挑戰。該公司最新款晶片的需求非常火爆,正超過其增產能力。
在晶片工廠已經基本開足馬力的情況下,汽車製造商和消費電子產品製造商正在寸土必爭地搶奪有限的製造產能。
作為需求恢復較早的國家,中國是最早感受到壓力的市場之一。而汽車業則是最先受到衝擊的行業。

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 F)表示,由於缺少晶片,本周將閒置肯塔基州的一家工廠。晶片短缺也已導致一些競爭對手調整了生產計劃。面臨短缺的情況下,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Co., GM)上個月要求供應商儲備夠用一年的晶片。
晶片客戶通常會提前很長時間下大訂單,但訂單履行的時間已經比平時要長得多。電子元件分銷商 Fusion Worldwide 的商品經理 Elsie Neoh 表示,整個行業的交貨周期已經從疫情前的8-10周上升到六個月。供應手機充電器晶片的 Navitas Semiconductor Ltd. 的高管奧利弗(Stephen Oliver)說,雖然他的公司沒有經歷重大的供貨中斷,但一些客戶正為26周甚至更長的晶片交貨周期發愁。
對佔據全球半導體領域主要份額的代工晶片製造商來說,市場需求激增料將提振銷售。據總部位於台北的分析公司集邦科技(Trendforce),今年銷售規模預計將增長6%,達到歷史新高。集邦科技上個月稱,台積電最先進晶片產能利用率約為90%。
總部位於美國的主要代工晶片製造商格芯(Globalfoundries Inc.)負責汽車和工業晶片製造的高級副總裁霍根(Mike Hogan)稱,為提高產能,該公司今年的資本投資將比2020年增長一倍。
有些晶片製造商擁有自家工廠,還有一些製造商出售晶片的地區製造產能短缺沒那麼嚴重,因此得以避免遭遇供應問題,但如今晶片短缺正在間接影響這些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公司(Micron Technology Inc., MU)首席執行官梅赫羅特拉(Sanjay Mehrotra)上周稱,如果客戶沒有受到其他組件短缺的拖累,市場對美光科技內存晶片需求的復甦就會更加強勁。
雖然晶片短缺的問題普遍存在,但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尤為突出;在疫情初期,汽車業就曾因供應銳減和工廠閒置而遭受打擊。
車用晶片供應商龍頭恩智浦半導體去年11月份告知客戶,該公司注意到晶片「嚴重短缺」,將提高所有產品售價。Microchip Technology Inc.首席執行官桑吉(Steve Sanghi)周二在一個汽車論壇上稱,該公司的預訂量和儲備訂單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但其面臨的產能限制將在今年持續很長時間。桑吉稱,一些產品的交貨周期為40周甚至更長,他還稱,Microchip 已被迫提高售價。
VLSIresearch 的普哈卡稱,在預期需求復甦之際未能足夠早地下訂單,汽車行業負有責任。他表示,為滿足對更強大的娛樂系統和駕駛輔助功能的需求,汽車晶片的使用已然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車企需要更好地管理其供應鏈。
他說:「他們不明白,生產周期很長,開發周期更長,而且還有可靠性要求,這也增加了周期的長度。」
汽車製造商沒有直接回應自己對晶片供應問題的出現負有何種責任,但表示這需要時間來解決。許多汽車製造商已經調整了到1月底的生產計劃,豐田公司發言人最近稱,該公司預計短缺狀況可能會持續至整個春季。
分析師和行業高管表示,在許多情況下,短缺最嚴重的不是使用尖端技術的產品,而是使用老舊和更便宜工藝製造的產品,這些生產線對製造商來說並不那麼有利可圖。
他們指出,晶片製造商已經投資了生產線,以生產更先進、利潤率更高的晶片,但在滿足仍在增長的基於較舊標準矽片的產品需求方面,產能增長步伐並沒有跟上。
晶片行業警告說,這種情況在一段時間內不會得到解決。韓國二手半導體製造設備經紀公司 SurplusGlobal 的首席執行官 Bruce Kim 稱,大多數使用老一代矽片的代工晶片製造商的訂單都已經排到了今年年底。他表示,晶片短缺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底。
英偉達也預計其問題將需要時間來解決。該公司首席財務官克雷斯(Colette Kress)上個月在瑞銀(UBS)的一次活動中表示:「我們將在本季度繼續改善我們的整體供應,希望日後能看到情況出現改善,但我們確實預計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穩定整體供應,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