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

不能收復的淪陷區,不會過時的「陸書送審」制度?

面對爭議,文化部長李永得向媒體表示,面臨中共不友善的文化侵略,台灣政府應建築「民主防禦工事」。

在台北舉行的一個書展。

在台北舉行的一個書展。攝:Chiang Ying-ying/AP/達志影像

特約撰稿人 林庭葦、記者何欣潔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1-01-07

#陸書送審#防衛性民主#文化部#每週推薦#出版#台灣

【編者按】台灣文化部規定,自 2021 年 2 月 1日起,中國出版品來台必須先在文化部送審,才能取得書號,引起出版業與廣大讀者的關注。端傳媒將推出系列報導,本篇為第一篇,將梳理中國大陸出版品來台的相關審查法令歷史與當今現況。

2020 年 12 月 22 日,文化部於圖書免稅說明會上向出版業者表示,明年(即2021年) 2 月起,「中國出版品來台必須先在文化部送審,才能取得書號並登記免稅。」台灣寬鬆許久的中國出版品審查許可制突然重新收緊,引發出版界不少討論與批評。

這起審書風波,起源於 12 月初來自中國大陸的繪本《等爸爸回家》下架事件。《等爸爸回家》敘述,於 2019 年疫情肆虐的武漢,一位小男孩被迫和前線抗疫的醫生父親分隔兩地的故事;繪本情節遭民進黨立委陳亭妃、台北市議員陳怡君質疑是「美化中國防疫的大外宣」,並指稱此繪本的出版者「長江少年兒童出版集團」,與中共 2012 年開始推動的「紅讀計畫」有「戰略合作」的關係。

爭議爆發後,文化部表示,由於此繪本未依規定申請許可就在台灣出版,已發函要求引進此書的業者停止發行,要求有多處市立圖書館將《等爸爸回家》下架,並引發後續的「簡體書送審修法」爭議。

以疫情及防疫為主題的中國繪本《等爸爸回來》於12月初在台灣遭下架。
以疫情及防疫為主題的中國繪本《等爸爸回來》於12月初在台灣遭下架。網上圖片

對於此一事件,大陸委員會發言人副主委邱垂正,在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表示:「中國大陸持續對台進行統戰,而且步步進逼,既然這個法律(指審查)還存在,我們是民主法治的國家,依法行政,有法必依。」他表示,相關法律已運作將近30年、並非新規定,若有不同意見,應透過立法院推動修法。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