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共和黨不斷指控對手民主黨在大選中存在系統性舞弊。2008年以來,幾乎每次大選期間都會從右翼傳出選舉舞弊的懷疑聲。雖然共和黨的調查也未能證明這些指控,但來自兩大黨派之一的指控仍然嚴重動搖了不少人對選舉系統信任。縱觀美國選舉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選舉系統曾經出現過極其嚴重的問題,在十九和二十世紀上半葉,一些地區的選舉舞弊十分猖獗。在舞弊行為逐步被取締的過程中,美國的選舉系統漸漸完善了防範舞弊的措施,各地政府也紛紛立法禁止對選舉的不公干涉,有組織的大規模舞弊已經很少出現。
在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所蒐集的選舉舞弊資料庫中,1979年至今共有1302起被證明的選舉舞弊案件,其中2020年有14人被指控曾有選舉舞弊行為。而在共和黨拒不撤回選舉舞弊指控的情況下,隸屬於國土安全部的選舉基礎設施政府協調委員會,在11月12日已發表聲明稱本次大選是美國史上最為安全的一屆。
美國早期的選舉制度並不完善,早在1755年,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就曾因為拒絕像對手一樣用酒精買票而輸掉了弗吉尼亞州議會選舉。到了1758年,華盛頓再次參選,並用144加侖的美酒幫助自己獲得勝利。買票固然有失公平,然而後來的系統性選舉舞弊的性質則更為惡劣。總的來說,近兩百年來美國的系統性選舉舞弊可粗略分為兩大類:一類主要發生在地方選舉當中,是在大都市由腐敗的政治機器所主導的系統性舞弊;另一類則是南方對黑人等少數族裔選民的全面打壓。
系統性選舉舞弊的手段五花八門,包括買票、恐嚇或欺騙選民、冒名投票、篡改或替換選票、對政見不同者施加暴力等等。曾經猖獗的系統性選舉舞弊,使得不少老一代美國選民對選舉系統抱有深深的懷疑,政治與腐敗的緊密聯繫使選舉舞弊的指控在今天也獲得了不少附和。那麼過去的選舉舞弊究竟採用了什麼手段,而美國今天的投票系統又如何對這些手段進行防範?
城市政治機器與選舉舞弊
19世紀初,美國各地的大都市發展迅猛,人口增長導致市政服務需求增大,地方政府所掌管的財力和權力越來越大,手握地方行政資源的「政治機器」(Political Machine)開始在各地浮現。這些政治機器通過對市政資源的控制謀取私利,將從政變成了中飽私囊的手段。它們往往為了獲取選舉勝利不擇手段,一面用行政資源換取窮人和移民的選票,一面用暴力恐嚇反對者們。當時美國法治尚未完善,反腐敗執法力度不足,政治機器在這樣的環境下成為了腐敗的化身。
這其中最為臭名昭著的當屬紐約的民主黨政治機器坦慕尼協會(Tammany Hall),從1805年開始經營政治直到1940年失勢,它一直掌握着紐約的政治命脈。著名政治諷刺漫畫家托馬斯·納斯特(Thomas Nast)曾將坦慕尼協會比作四處作惡的老虎,老虎一詞成了這個老牌政治機器的別名。
政治機器所操縱的選舉舞弊是全方位的。從選民註冊這一步開始,腐敗的選舉官員們就開始作弊。選民名單上往往寫滿了虛假的選民信息——還沒成年的、蹲監獄的、已入土的、不存在的選民名稱和地址都被用來為選舉當日的造假做好了準備。在選舉前,政治機器的爪牙們就試圖摸清每個選區的選民會怎樣投票並對反對者施加壓力。在密蘇里的堪薩斯城,由於民主黨政治機器的舞弊和恐嚇,市長湯姆·彭德格斯特(Tom Pendergast)在任期間一些選區的投票率每次都接近或超過百分之百。
投票當日,被稱作「重複者」的人們被召集起來開始用假姓名投票。除了事先準備好的名字,這些「重複者」還會試圖冒充在海外從軍或者在社區小有名氣的選民去投票。一些選民在到達投票站後被告知,自己已經投過票了。坦慕尼協會的小頭目提默西·沙利文(Timothy Sullivan)最為擅長選舉舞弊,他喜歡僱用滿臉鬍子的「重複者」,在他們投完一次票之後帶着他們去剃掉下巴的鬍子再投一次,然後剃掉兩鬢的鬍子留着小鬍子再投。增加選票的方式五花八門,在1838年紐約州州長選舉中,反對民主黨的輝格黨以一個人頭22美金的價格從費城「進口」選民,而它的對手坦穆尼協會則將救濟院中的精神病人運到投票站投票。
與此同時,惡棍在各個投票站點恐嚇選民並用暴力殺雞儆猴。相傳在1856年,紐約的一位選民沒有把票投給坦慕尼協會的候選人,結果他的鼻子被暴徒用槍打掉。在堪薩斯城,彭德格斯特的手下在1934年的選舉中暴力毆打反對者,導致4人死亡,11人重傷。
反之,投票給政治機器的選民會得到好處。坦慕尼協會除了用錢買票之外,還給支持自己的窮人提供冬天取暖用的煤炭、衣物以及必須的生活用品。1845年開始的愛爾蘭大饑荒使得大量愛爾蘭移民來到紐約,大饑荒結束後紐約近四分之一的居民是愛爾蘭移民。當時移民政策不屬聯邦法律管轄,各州可以自行制定入籍政策,大量湧入紐約的移民更是為坦慕尼協會提供了新鮮的選票——據《國家》雜誌1868年報導,坦慕尼協會所掌控的紐約採取了寬鬆的移民政策,移民幾乎一下船就可以成為公民,而他們的票大多都會投給歡迎移民並提供各種好處的坦慕尼協會候選人。
選民投完票後,舞弊的行為仍然沒有結束。忠於政治機器的選舉官員想方設法拖延時間,在唱票過程中為政治機器提供作弊的機會。裝選票的盒子裏往往會被多塞上偽造的選票,有些選票盒甚至還具備藏有額外選票的暗格。在芝加哥,被收買的計票人員會在手掌中間藏起削短的鉛筆,看到投給政治機器對手的選票就把另外一個候選人也選上,使其作廢。一些選區的選舉官員上報的票數多於選區註冊選民的數量,更有選舉官員直接在眾目睽睽之下替換選票。
美國南方的暴力舞弊史
在1876年的總統大選日結束後,民主黨媒體大肆宣傳民主黨候選人塞繆爾·蒂爾頓(Samuel J. Tilden)獲勝,而共和黨人則紛紛表示選舉結果因為民主黨的舞弊而尚不明朗。這一情景像極了今年的這場大選。而那一次南方民主黨人針對共和黨選民的舞弊行為和暴力襲擊是真實存在的,因此共和黨所提出的指控分量十足,這也引發了大選之後的一系列政治博弈。
內戰過後,由第15修正案獲得投票權的黑人立刻在南方開始政治動員,大部分南方州的黑人男子選民註冊率達到了80%。這嚴重動搖了南方民主黨白人的統治地位,白人至上主義暴力將矛頭指向了試圖參與政治的黑人。據統計,在美國重建時期近2000名黑人被白人私刑處死。1872年,共和黨候選人威廉姆·凱洛格在路易斯安那州州長選舉中勝出。以「白人聯盟」為首的民主黨反對派在接下來的兩年內不斷發起暴力動亂,最終他們在1874年佔領位於新奧爾良的州政府之後被聯邦軍隊驅散,民主黨候選人約翰·麥克納裏這才正式認輸。1875年,密西西比州的保守主義民主黨人為了奪回州議會的控制權而制定了「密西西比計劃」(Mississippi Plan),旨在通過經濟和暴力威脅削弱黑人的投票意願,白人至上主義民兵組織「紅衫隊」(Red Shirts)橫空出世。1876年,密西西比民主黨成功奪回州議會之後全國的保守派都開始效仿密西西比計劃,紅衫隊及類似的組織開始在各地出現。
1876年大選前的7月,紅衫隊所率領的上百名白人在南卡羅萊納州的漢堡鎮法庭上,誣告當地黑人民兵隊在遊行途中阻攔道路並要求民兵隊繳械。只有二十餘人的黑人民兵隊拒絕繳械並躲進附近的兵器庫中,紅衫隊向他們發動攻擊。衝突中漢堡鎮的黑人警長詹姆斯·庫克和另一名黑人被擊斃,其餘二十餘人被俘。之後白人們又殘忍地殺害了4名黑人,並在釋放其餘俘虜後向他們開槍射擊。在這場屠殺中帶領紅衫隊的男子名叫本傑明·提爾曼(Benjamin Tillman),之後他於9月又率隊前往艾倫頓鎮加入上千名白人暴徒,參與造成上百名黑人死亡的種族殺戮,結果趕到時屠殺已經結束,倖存者受到了聯邦軍隊的保護。然而提爾曼的兩名手下伺機殺害了前來調查暴力事件的黑人參議員議員西蒙·寇克,提爾曼本人也於1890年當選南卡州長。根據證人所言,在艾倫頓鎮的屠殺中黑人唯有簽字保證在接下來的大選中投票給民主黨人方可保命。
大選前的種族暴行絕非南卡獨有,內戰後的民主黨人使出渾身解數阻止黑人投票,除了暴力之外還有充滿想像力的作弊手段。他們偷走選票箱、轉移投票站地點、燒燬選票、從別的選區進口選民、編造理由拒絕接受黑人的選票、給計票人員灌酒、持槍遊行恐嚇選民,無所不用其極。
由於舞弊,1876年大選中北卡羅萊納州的投票率達到了驚人的101%。在大選後長達四個月的政治博弈中,民主黨對舞弊行為心知肚明,卻以暴力威脅共和黨。民主黨人揚言不會讓共和黨候選人拉瑟福德·海斯(Rutherford Hayes)宣誓就職,格蘭特總統不得不悄悄地增兵駐守華盛頓。最後,共和黨不得不同意著名的1877妥協,承諾從南方撤出聯邦軍隊。此舉使得在選舉中獲勝的南方共和黨政治家失去了軍隊的保護,大量共和黨人離開南方,重建時期正式宣告結束。此後南方各州民主黨重新掌權並逐步立法剝奪黑人投票權,到了1908年,南方大部分的黑人已經失去了投票權。
對選舉舞弊的防範措施
美國人民對選舉舞弊和腐敗的政治家深痛惡絕,對抗舞弊的努力最終造就了現在相對透明公正的選舉環境。今天,每個州都立法禁止在投票站附近一定距離以內干涉選民投票。受限制的活動通常包括公開拉票和政治宣傳,以及根據投票傾向提供好處。同時,現在各州和聯邦的相關法律禁止脅迫選民,根據聯邦法律,違者會被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1870年以來,各個民權法案不斷擴大聯邦法律對選民的保護,在1964年的民權法案通過後,任何因種族、膚色、宗教信仰、性別或母國而產生的歧視行為均為違法行為。1965年,選舉法案通過,這一法案禁止了投票税等剝奪黑人投票權的法律,在全國範圍內對少數群體的投票權提供了保障。
在具體操作上,各地也產生了對抗選舉舞弊的策略。準確的選民登記是杜絕選舉舞弊的第一步。1888年,紐約的共和黨參議員馬修·奎(Matthew Quay)打着建立城市通訊錄的名號將整個紐約市的居民信息做了登記,在選舉兩週前,他將自己的策略公之於眾:「我有紐約每個區所有真實選民的名字,如果大選當日有人試圖舞弊,我們不但可以偵測到這一行為,還保證送犯人進監獄。」這種做法,在日後使得以坦慕尼協會為首的腐敗政治家的舞弊行為更加困難。
選票箱這一舞弊的重災區也得到了重視。玻璃製成的透明選票箱成為了選民對抗政治機器舞弊行為的標誌。技術的進步和政府對選舉公平的重視逐漸完善了投票過程,投票亭和投票機的出現保護了選民的隱私。隨着識字率增加,當眾口頭確認選民選擇的做法也很少出現了——不法分子很難找到恐嚇的目標了。
今天,各地的選舉系統在大選前都會受到州政府的檢查和認證,其標準來自於美國選舉協助委員會所制定的《自願投票系統指南》(VVSG)。儘管一些老舊的機器存在被黑客入侵的安全隱患,但大多數機器和儲存選民投票結果的服務器都不聯網,且美國聯邦調查局和各路獨立選舉安全專家在不斷測試選舉系統的安全性並向各個地方政府提出改進建議。各地都有保護選舉器材以及選票的監管鏈措施,並且即便遇上投票機器出現故障的情況,一些地方也有接受紙質選票的應急方案。
在地方作威作福的政治機器早已被反腐運動取締。在紐約,坦慕尼協會在十九世紀末遭遇了一系列政府調查,在二十世紀初反腐改革的浪潮中不斷被削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上台後將聯邦資源轉移到了坦慕尼協會的對手手中,並扶持共和黨新政支持者菲奧雷洛·拉瓜迪亞(Fiorello La Guardia)成為紐約市長。1933年12月,坦慕尼協會的市政官阿爾弗德·威廉姆斯去世,次年1月紐約市政官們在會議中反抗坦慕尼協會並選舉拉瓜迪亞的盟友為新任市政官,坦慕尼的布朗克斯區頭目奧古斯都·皮爾斯當場因氣急攻心而亡。在堪薩斯城,腐敗的政治機器頭目彭德格斯特也在1936年開始受到美國財政部的調查,晚年身患癌症的他眾叛親離,入獄15個月後沒過幾年就死在家中。
今天,負責監督選舉過程的官員大多要麼是通過選舉產生的州務卿,要麼則是由州長指派、州參議院確認的選舉委員會。有少數州的選舉官員由州議會選舉產生,剩下的則是採取官員和委員會混合的制度。和所有政府職位一樣,這些官員和委員受到公共監督,拋開拒絕認證大選結果的個例不談,極少出現主動組織系統性舞弊的情況。
現在兩黨均被允許派出代表在計票站點室內觀察計票過程,而不少關鍵戰場州選區的計票站點,更是在近幾年開始了在線直播計票過程的新傳統。科技的發展使大多數選民具備了用攝像頭拍下可疑行徑的能力,任何選舉舞弊的證據都將被公之於眾。
此時此刻
美國的選舉系統對舞弊的防範措施,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得更加完備。選舉中輸掉的一方質疑對手舞弊是美國政治的傳統。在1876年充滿爭議的大選結束後,不但共和黨指責民主黨舞弊,民主黨也反過來指責共和黨舞弊。2000年以及2004年民主黨輸掉大選之後,一些民主黨選民對共和黨舞弊的質疑不絕於耳。在2008年大選前,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在民調落後的情況下也曾聲稱奧巴馬在試圖通過舞弊贏得大選。在2016年贏得選舉人票勝利的特朗普也不斷提起對方選舉舞弊的可能性。
儘管人們不斷地懷疑大選被選舉舞弊破壞,近十年來,來自兩黨和各路學者的調查和研究卻並沒有發現能夠左右大選結果的大規模舞弊的存在。今年特朗普所提出的舞弊指控目前沒有一項在法庭上被認可。而應他所求,威斯康辛州完成重新計票之後,拜登所得的票數不降反增。這樣的結果至少意味著,目前沒有什麼證據顯示民主黨在2020年的總統大選中存在舞弊行為。只是,雖然本次選舉結果已基本塵埃落定,但關於民主黨選舉舞弊的傳言也不會輕易消散。隨著特朗普據報有意在拜登明年一月就職當天,宣布2024年將再次參選總統,本次大選的舞弊指控,在四年後會不會發揮任何影響,也仍是未知之數。
(俞俊哲,美國福坦莫大學法律博士)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