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係評論深度

後疫情時期的歐洲對華策略:不會聯美抑中,但更不會聯中抗美

歐洲接下來將不會繼續空等中國改變自身行為,而將主動修正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以減少依賴程度,為能在捍衞歐洲價值觀時挺直腰板。

2020年8月30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巴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向觀眾致意。

2020年8月30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巴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向觀眾致意。攝:Kamil Zihnioglu/AP/達志影像

張夢圓

刊登於 2020-09-10

#張夢圓#歐洲#中國外交#評論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本月初結束了對歐洲五國為期八天的訪問,此行目的是聯手歐洲國家抵制美國對華經濟脱鈎的單邊主義行為,但是試圖阻止大西洋更緊密同盟的努力並未收穫多少實質外交成果。到訪國家政府對中國努力推動的多邊主義論調並不徹底買賬,疲乏情緒被推至新頂點。王毅沒有就中歐經濟癥結提出建設性的提議或讓步,歐洲人批評中國對Covid-19疫情處理不當,以及關切香港和新疆人權狀況惡化的訴求也沒有得到妥善回應。

雖然在中國外長抵達之前,人們曾擔憂對華利益參差不齊的德國、法國、荷蘭、意大利、挪威五國政府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但各國無一例外,默契地將分歧直接展現在王毅面前。兩年前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外界就一直在猜測歐洲會選擇哪一邊,現在這個答案終於清晰:歐洲不會聯美抑中,但更不會聯中抗美。歐洲接下來將不會「天真地」繼續等待中國做出改變自身行為方式的空頭承諾,而將主動修正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以減少依賴程度,為能在捍衞歐洲價值觀時挺直腰板。

歐洲對中國外交努力的輿論回應

「中國的目標是將國際秩序轉變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選擇性多邊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經濟和社會權利優先於政治和公民權利。」在王毅歐洲行的同期,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西班牙媒體上撰文寫道。

意識到歐洲在地緣政治經濟棋盤上的重要性,中國外交正在嘗試努力突圍。9月3日至4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緊接着王毅訪問西班牙和希臘,為9月13-14日中歐領導人線上峰會做準備。兩次外訪涵蓋西歐、南歐和北歐地區,但沒有選擇近些年努力的經營的「17+1」合作框架下的中東歐地區。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