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少數族群

蒙語教學風波:模範自治區不再,北京不要朋友,寧要敵人?

當局如何應對蒙古族的文化保育運動,或將影響未來如何定義「中國」。

2017年8月6日呼和浩特市,人們參加彩排慶祝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週年。

2017年8月6日呼和浩特市,人們參加彩排慶祝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週年。圖:Stringer/Reuters/達志影像

田沙

刊登於 2020-09-04

#少數族群

1995年,謝飛導演,張承志編劇的蒙古語電影《黑駿馬》上映。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內蒙古歌手騰格爾出演一位蒙古青年。青年離開草原十二年,再回鄉時物是人非。

電影裏探望故人的青年教草原學生演唱歌謠。那是騰格爾1980年代創作的《蒙古人》。歌詞源於蒙古國詩人奇·其木德(Choijil Chimid):「養育我的這片土地,當我身軀一樣愛惜;沐浴我的江河水,母親的乳汁一樣甘甜……」

《蒙古人》和騰格爾的嗓音傳唱於中國大街小巷,從演唱會到中央電視台節目。沒人會認為這首歌有何敏感。更沒人料到它會在2020年一場抗議中被唱響。九月初,抗議在內蒙古自治區爆發,反對在蒙古族學校引入普通話教學的國家統編語文課。幾天之內,網上流傳着各式消息和現場錄像。某影像片段中,數百群眾聚在一間學校門口,高唱蒙古語的《蒙古人》:「蒙古人啊,是熱愛故鄉的人。」

一切源於2020年8月底的消息:新學期開始,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中小學的三門科目——語文,政治和歷史,要逐漸轉為普通話(「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政府稱,原蒙語語文課將繼續,和普通話語文課並行不悖。但諸多家長和學生擔心改革將衝擊原有的雙語教學體系。更有人擔心這是進一步「漢化」或「同化」的開端。圍繞着這道「新政」,種種不安發酵、擴散,最終變成在2020年中國少見的一場群體性事件。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