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晚報:日揆安倍晉三因健康問題表明辭職意向,為疫情期間請辭向國民致歉

2020年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召開記者會,宣佈因健康問題而請辭。圖為他在發言之前,向日本國旗及首相講台鞠躬敬禮。

2020年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召開記者會,宣佈因健康問題而請辭。圖為他在發言之前,向日本國旗及首相講台鞠躬敬禮。攝:Franck Robichon / EPA /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20-08-28

#安倍晉三#日本#特朗普

日揆安倍晉三因健康問題表明辭職意向,為疫情期間請辭向國民致歉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表明由於早前確診潰瘍性結腸炎復發,因此有意辭去首相職務。他為自己在「2019 冠狀病毒」疫情期間辭職向民眾致歉。

安倍本月數次前往東京慶應大學醫院就診,早已引起外界關注他的健康狀況。安倍今天透露,他於本月上旬確診潰瘍性結腸炎復發,在醫生建議之下試用新藥,目前需要持續服藥,而且情況不容樂觀。

安倍表明辭任首相的意向,但強調在下任首相獲得任命之前,他依然會切實盡責地履行首相職務直至最後。另外,安倍強調自己無意自政壇引退,預告自己將在下屆眾議院選舉角逐議席。

安倍為自己在「2019 冠狀病毒」疫情期間辭職向民眾致歉,同時提到自己任內未能完成修憲、未能解決北韓綁架日本人質,以至未能與俄羅斯達成和平條約等,形容「志向未酬而放棄職務有如斷腸之痛」。

安倍日前剛破連續在任紀錄,外界關注接任人選

安倍二度拜首至今連續擔任首相2803天,剛於本週一(24日)打破其外叔公佐藤榮作(1964年至1972年在任)的2798天紀錄,成為史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另外,安倍至今累積首相任期為3169天,早於去年11月21日打破上世紀初首相桂太郎的紀錄(累積任期為2886天),成為史上累積任期最長的日本首相。

安倍表明辭職意向後,外界關注日本首相繼任人選。據日本傳媒報導,安倍今早在首相官邸主持內閣會議後,曾與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單獨會談逾半個小時。有評論認為曾任首相的麻生太郎是短期接替安倍的合適人選,而長期支撐安倍政府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或被推舉成為長遠接任人。另外,據報執政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岸田文雄、前幹事長石破茂等均已展現接替意願。

「後安倍」時代的對華政策動向是外界關注點之一。儘管安倍任內一貫採取「政經分離」的對華政策,但日本去年度發表的《防衛白皮書》已將中國軍事力量列為最主要威脅,另外今年因應疫情而取消接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國賓身份來訪,加上對調查病毒起源、中國電訊設備商參與 5G 網絡、香港人權狀況等問題的表態,以至近期再度升溫的釣魚台列島(日方稱:尖閣諸島;中方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台方稱:釣魚臺列嶼)主權爭議,令外界關注日中關係可能再趨不穩。

有評論認為,目前的潛在安倍繼任人普遍對華立場強硬,預料無論當中誰人接任首相,日本對華政策均會出現轉變。

安倍經濟學的三枝箭、修憲及集體自衛權、安倍談話等成任內關鍵詞

安倍晉三於2006年當選自民黨總裁而首度拜首,為戰後日本最年輕首相。然而隨着自民黨於翌年的參議院選舉大敗,加上安倍確診潰瘍性結腸炎,他在執政第366天宣佈辭職。在藥物發揮作用令病情受控之下,安倍重上日本政壇前線,並於2012年12月26日再度拜相,展開最終打破連續在任紀錄的首相生涯。

領導第二屆內閣執政之初,安倍提出「安倍經濟學」作為經濟政策優先課題,其中包括「三枝箭」——寬鬆的貨幣政策、擴大財政支出及金融結構改革。

另外,修憲為安倍任內的另一項主要課題。2015年,安倍推動日本國會通過《安全保障相關法案》,將戰後日本的個別自衛權擴大至集體自衛權,即允許日本在本國未受攻擊時參與海外戰爭。

跟戰後日本歷任首相一樣,安倍對日本戰爭責任的態度為國際輿論所關注。2015年8月14日,安倍發表俗稱「安倍談話」的「戰後七十週年首相談話」,內容繼承了1995年、即戰後五十週年的「村山談話」之部份關鍵字眼,包括「痛徹反省」、「道歉」等。

安倍當日強調日本戰時行為「令人懊悔」,並表達「痛徹反省及歉意」,承諾任內堅定拒絕走上戰爭道路,同時堅持摒棄核武,但同時強調「日本未來一代毋需繼續背負道歉責任」。中國及南韓也有傳媒批評安倍,指他未有明確使用「殖民統治」、「侵略」等字眼。

近年傳出森友學園、賞櫻會等醜聞,民望陷於跌勢

此外,有評論指出安倍內閣長期執政形成傲慢和鬆懈,致近年接年爆出「森友學園事件」、「賞櫻會事件」等醜聞,以至《檢察廳法》修正案等爭議。

在「森友學園事件」中,當局被曝光賤賣國有土地予安倍夫人昭惠曾經擔任名譽校長的學校法人,「優惠價格」低於正常價格逾八億日圓,醜聞一度令安倍的支持率跌至第二度拜相以來的最低點

在「賞櫻會事件」中,政府被指每年動用公帑舉辦賞櫻會,但從不公開邀請對象,且被揭發邀請對象包括安倍選區的選民等,引爆民間對不透明公帑開支的反感。

至於《檢察廳法》修正案,該案允許內閣決定延遲檢察總長、檢察長等個別司法人員的退休年齡,被外界視作為安倍親信黑川弘務接任檢察總長舖路,因此引起民間強烈抗議。隨着日本各界名人在 Twitter 等社交平台發出反對聲音,政府才放棄修訂法例。

四年前扮成「超級馬里奧」現身里約奧運閉幕禮,最終無緣領導國家主辦奧運

另外,任內以應對自然災害效率而獲輿論認可的安倍內閣,今年應對「2019 冠狀病毒」疫情的表現卻被批評不夠迅速。安倍多次推銷,並親身配戴布口罩,成為民間揶揄及批評的話題之一,而政府近日堅持推出國內旅遊補助計劃「Go To Travel」,也令外界擔心可能觸發新一波疫情。

2016年8月22日,即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閉幕當天,安倍裝扮成日本電玩人物「超級馬里奧」現身舞台。然而隨着2020年東京奧運受疫情影響而押後,加上安倍如今因健康問題而請辭,他將無緣領導國家主辦這項體壇盛事。

特朗普發表接受提名演講,多次抨擊對手拜登

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RNC 2020)於當地週四(27日)閉幕,特朗普正式接受提名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他罕有地在白宮南草坪發表接受提名演講。

特朗普多番強調任內如何落實「美國優先政策」及領導美國取得非凡成就,包括敢於對中國採取美國有史以來最強硬的行動。

特朗普抨擊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指拜登在過去47年的參議員及副總統生涯中一直站在錯誤的一邊,包括一邊聲稱了解藍領工人的苦況,另一邊卻投票通過將美國勞工崗位送到中國等遙遠國度。

特朗普強調拜登並非美國的「救世主」而是「破壞者」,重申若拜登贏得大選,美國將為中國所擁有。「他(拜登)為中國崛起歡呼喝采,他認為中國崛起對美國以至全球來說是正面發展。因此,中國支持拜登,非常渴望他當選。拜登的議程是『中國製造』,而我的議程是『美國製造』。」

特朗普承諾一旦成功連任,將會再次建設經濟,令美國在短時間內回復全民就業。他強調本屆大選象徵着美國民眾的兩個選項——捍衛原有的生活方式,還是容許以激進行動破壞生活。

談及「2019 冠狀病毒」仍然在美國以至全球肆虐,特朗普重申中國要為病毒擴散承擔責任。另外,他宣稱美國疫情已經受控,而美國疫苗可在今年年底甚至更早時間面世。

談及反對種族歧視浪潮,特朗普沒有點名提及疑遭警員跪頸死亡的弗洛依德(George Floyd)或遭警員從後槍傷的布萊克(Jacob Blake),僅強調司法制度會要求警員為失當行為負上責任,同時也不容「暴徒」橫行。他宣稱自己為美國非裔社群所做的較任何一任總統都要多。

世衛團隊近日結束三週在華考察行程,但被揭只逗留北京、而未赴武漢

世界衛生組織(WHO)派往中國調查「2019 冠狀病毒」源頭的一個兩人團隊近日結束為期三週的考察行程,惟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世衛回覆確認,該團隊全程只在北京逗留,而未有接近目前已知首宗病例的所在地武漢。

《金融時報》引述世衛指出,兩人團隊今次前往中國旨在進行背景調查,以為國際調查團隊訪華調查作好準備。然而,報導指出世衛回應有關國際調查團隊是否打算前往武漢等地考察時,態度顯得模稜兩可。

報導提到消息再度引發西方國家對世衛及中國的質疑。華府一名高級官員形容,世衛團隊沒有考察武漢,意味能夠獲得可信證據的機會已經煙消雲散。

澳洲執政自由黨國會議員夏爾馬(Dave Sharma)表示,國際社會基於世衛早期應對疫情的反應而質疑世衛的嚴謹及獨立自主,質疑世衛處處避免冒犯中國政府,如今看來這種憂慮是有充份理據的。

夏爾馬認為假如世衛團隊確實沒有前往武漢,將是涉及世衛的另一宗令人不安事件,反映世衛繼續將政治敏感議題凌駕於全球公共健康利益。

中國外交部曾於本週三(26日)回應外界對世衛訪華考察團的關注,強調外界沒有理由質疑考察團的可信程度。外交部指出,即使中國仍然處於防範疫情再度爆發的關鍵時期,依然負責任地邀請世衛團隊來訪,各國應該跟中國一樣以正面態度和世衛合作。

王毅到訪挪威,警告勿借諾貝爾和平獎干涉中國內政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轉抵挪威訪問,期間警告挪威切勿借諾貝爾和平獎干涉中國內政,揚言假如「港人」獲獎,中國將會作出回應

挪威外交大臣瑟雷德(Ine Eriksen Søreide)與王毅於當地週四(27日)在奧斯陸舉行會談,後者指出多邊主義原則正受到單邊主義、霸凌行為等的挑戰,促請歐盟成員國堅持多邊主義。

中國及挪威早於2008年就自由貿易協議展開談判,但因「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於2010年將和平獎頒予《零八憲章》主要起草人劉曉波,致兩國關係破裂。直至2017年,中國及挪威重啟自由貿易協議談判。

王毅提到,鑑於「2019 冠狀病毒」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中國及挪威盡快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對兩國雙邊經貿關係,以至維持全球供應鏈的連結和開放均非常重要。

瑟雷德與王毅隨後召開聯合記者會。有記者提及中國與挪威的關係曾於2010年因劉曉波獲獎而惡化,今年則有挪威國會議員提名香港民主運動抗爭者角逐獎項,問到假如「港人」真的獲獎,中方將如何作出反應。

王毅回答稱,中國在過去、現在及將來均堅決反對任何人利用諾貝爾和平獎來干涉中國內政,此一立場堅定不移,中國不希望看到諾貝爾和平獎為政客所利用。同時,他敦促挪威政府珍惜與中國的健康穩定雙邊關係。

《德國之聲》在有關王毅上述發言的報導中提到,曾因反對納粹而被囚禁在集中營的和平主義者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於1936年獲補頒前一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觸發希特拉(Adolf Hitler)修改法例以禁止任何德國人領取諾貝爾獎項。

繼意大利及荷蘭,挪威是王毅今次歐洲五國訪問之旅的第三站,他隨後將轉抵法國及德國訪問。外界普遍認為,王毅此行旨在為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等爭取歐洲市場生存空間,同時敦促歐盟成員國就香港、新疆等地的人權問題保持沉默,以至拉攏她們在中美貿易紛爭中站在中國的一邊。

然而,此前先後接見王毅的意大利外長迪馬約(Luigi Di Maio)及荷蘭外相布洛克(Stef Blok),均就香港自治、人權、《港區國安法》等問題,當面向王毅及公開對外交表明關切。

中國國企旗下便利店 VanGo 突然停售《蘋果日報》,聲稱純屬「商業決定」

中國國企華潤萬家旗下便利店 VanGo 今天突然停售《蘋果日報》,VanGo 回覆傳媒稱那是「公司正常商業決定」。

《蘋果日報》透露,約卅間 VanGo 便利店向來有售該報報章,惟發行部員工今天如常將報章送到 VanGo 門店,VanGo 店員表示收到公司通告指今起停售該報,而且沒有解釋原因。《蘋果日報》指出停售影響約千份報章,發行部會將報紙送到其他銷售點。

《立場新聞》向 VanGo 提出查詢,對方回覆稱停售純屬「商業決定」。《立場新聞》追問所謂商業決定是否指《蘋果日報》銷量不佳,並查詢 VanGo 的《蘋果日報》銷售數字,惟對方沒有正面回應,僅重覆指停售屬於「公司正常商業決定」。

香港警方早前引用《港區國安法》,拘捕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集團行政總裁兼《蘋果日報》社長張劍虹等人,並大舉搜查壹傳媒集團總部,包括《蘋果日報》編採部,引起輿論爭議。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