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疆「再教育營」的強迫勞動問題再度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一個名為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的機構在3月公布了一份56頁的調查報告,指控83家跨國公司的供應鏈工廠存在僱傭新疆「再教育營」裏的維吾爾族工人的問題,該報告呼籲國際輿論對涉及直接或間接使用強迫勞動的跨國公司施壓,要求其加強對供應鏈企業所僱傭的工人的人權保護。
對此,全球超過250個人權與勞工團體於7月23日正式發起「結束中國維吾爾地區強迫勞動聯盟」的運動,目標在於推動國際服裝品牌與零售商停止採購涉及新疆強迫勞動的原料與產品,並將供應鏈移出新疆。同日,美國服裝和鞋類協會(AAFA)、美國鞋類分銷商和零售商行業協會(FDRA)、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RF)、美國時尚產業協會(USFIA)和零售業領袖協會(RILA)共同發表聲明,強調對強迫勞動的零容忍立場,並繼續關注相關產品的甄別和剔除工作,從而保護工人的權利和全球供應鏈的完整性。

跨國倡議網絡
就勞工權利而言,廢除強迫勞動是國際勞工組織理事會認定的八項「核心公約」之一。據統計,全球目前有約2490萬人淪為強迫勞動受害者,其中1600萬人在私營部門中遭受剝削,410萬人被國家當局強迫勞動。
因此,早在1995年國際勞工組織就發起了推動締約國批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勞工標準的行動,比如,今年6月8日,越南第十四屆國會第九次會議批准了《廢除強迫勞動公約》,國際勞工組織對此決議表示祝賀。在八項「核心公約」中,中國迄今只批准了《同工同酬公約》、《最低就業年齡公約》、《禁止童工勞動公約》和《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也就是說,中國在法律上並沒有禁止強迫勞動,隨着新疆「再教育營」問題的揭露,強迫勞動逐漸成為國際人權和勞工組織發起「反血汗工廠」運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