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從國務卿到FBI局長,四篇演講如何定義美國未來對華政策?

以往美國對中國的批評大都集中在中國內部事務、地緣政治、或最多止於對美國經濟損害;而現在的重點卻放在中國對美國經濟、政治體制、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的威脅。

2020年7月2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加州尼克松紀念圖書館外,發表題為《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的演講 。

2020年7月2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加州尼克松紀念圖書館外,發表題為《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的演講 。 攝:Ashley Landis, Pool/AP/達志影像

黎蝸藤

刊登於 2020-07-30

#新冷戰#中美關係#評論#黎蝸藤

七月二十三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加州尼克松紀念圖書館外,發表題為《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的演講 。這是一個月來,美國重要官員一系列對中強硬的演說的第四篇。此前,6月26日,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 Robert O'Brien)發表《中共的理想與全球野心》 ;7月7日,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雷(Chris Wray)發表《中國政府和中共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威脅》 ;7月16日,還有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在福特總統博物館發表的演講(沒有正式標題) 。

這四篇演講(「美四篇」)一氣呵成,首尾呼應,必定是精心計劃打出的連環拳。奧布萊恩的演講著重討論中國「共產黨的本性」和「要取代美國的全球野心」;雷和巴爾的演講著重討論中國對美國的本土威脅。作為結局篇的蓬佩奧演講把這一系列演說帶入高潮和總結。蓬佩奧選擇尼克松紀念圖書館作為演講地點,極富象徵意義:尼克松本來是令美中關係融冰的總統。演講題目也帶有不容質疑的「冷戰」色彩,「共產中國」讓人聯想當年的共產蘇聯與西方自由世界長達幾十年的對抗。

蓬佩奧在演講中聲稱,尼克松總統訪華所開啟的美國對華接觸戰略,已被過去的近半個世紀的實踐證明行不通,「如果我們想要擁有一個自由的21世紀,而不是習近平夢想的中國世紀,與中國盲目交往的舊範式已失敗,我們決不能繼續,也不能重複。」

蓬佩奧用科幻小說中的「怪物弗蘭肯斯坦」形容中國,引用奧布萊恩的演講稱「中共政權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是破產的極權主義意識形態的真正信仰者。」他強調,美國對華戰略目的依然是「引發改變」,這需要更具創造性和更為果斷的手段,需要聯閤中國人民和自由世界的各國,共同「引發中共改變」。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