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2019冠狀病毒疫情

專訪漩渦中的「小明」父親:我們已做了選擇,想要回台灣

疫情隔離政策之下,武漢包機爭議與滯留大陸的陸配子女返台問題,引爆了「小明」風波。我們專訪了「小明」本人與爸爸,回顧這段被卡在兩岸之間無法「回家」的旅程。而「小明」的家族故事,本身亦是一部近代兩岸戰爭史的縮影。

2020年4月5日,居民在湖北省武漢市長江旁。

2020年4月5日,居民在湖北省武漢市長江旁。攝:Ng Han Guan/AP/達志影像

端傳媒記者 陳莉雅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0-07-16

#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

如果這疫情未曾發生,今年七月,張旭已經順利取得台灣身份證。但在2019冠狀病毒(COVID-19)的肆虐下,張旭不僅沒能順利拿到身分證,甚至成為了台灣輿論口中的「小明」。

所謂的小明,原本只是台灣社會對男孩的普遍暱稱,如同香港的「家明」一般。但在這次的疫情風波後,小明成了特定人群的代名詞:領取中國大陸籍戶籍,但目前正申請台灣身份證的一群人。在等待身份期間,小明來台所持有的證件為「長期探親證」或「專案長期居留證」。這群人之所以獲得了「小明」這個新名詞,源自於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二月時召開的一場記者會。

時序回到二月初,正值病毒疫情自武漢為中心快速擴散之際,台灣政府也開始頒布嚴格的邊境管制措施。由於事出突然,大批因春節前往大陸探親的台灣人與其子女被困在那裡。當時,一共有兩個群體向台灣政府請求入境,一個是困在湖北省的台商與其子女,他們大多持有中華民國國籍;另一個則是「小明們」,因還未拿到中華民國籍,無法跟著台灣父母回來台灣。

在陳明通講述「小明」故事時,現年 52 歲的許志強看著新聞,一臉錯愕。前一天,他才將陳情書輾轉交給政府,希望可以將自己的困境讓政府知道,裡頭寫著就是自己的故事,沒想到,隔天就看到自家的遭遇成為陸委會口中的「小明」範本。他有點無奈地告訴端傳媒:「我就是『小明』的爸爸。」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