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Black Lives Matter

美國的社會運動在走向「香港化」嗎?

在全美蔓延開的抗議運動更加去中心化,但其議題和生態有哪些獨特之處?

2020年5月29日美國明尼蘇達州阿波利斯市,一名男子在當地因示威而起火的停車場內。

2020年5月29日美國明尼蘇達州阿波利斯市,一名男子在當地因示威而起火的停車場內。 攝:Chandan Khanna/AFP via Getty Images

夕岸

刊登於 2020-05-31

#美國政治#社會運動#2020美國大選#非裔美國人

以明州的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殺事件為導火索,5月30日,美國50多個城市都爆發了摻雜和平示威與暴力衝突的反警暴抗議。因為疫情中斷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終於全面回到了街頭。在費城,下午兩點開始的示威遊行從美術館開始,一路途徑中軸線市政廳一直到中國城附近。

下午四點開始,我在中國城附近目睹抗議從和平示威逐步滑向暴力對峙,市政廳和我所在的路口都出動了大量全副武裝的防暴特警和州警。警察將除了口罩外毫無防護的抗議者團團圍住,即使在大部分參與者舉止和平甚至席地而坐的情況下,警方依然釋放了胡椒噴霧和多枚催淚彈。隨後示威者發起反擊,部分警車被抗議者燒燬,到傍晚,市區內至少有三處出現嚴重火災。截至當日晚間,紐約、芝加哥、洛杉磯、亞特蘭大、費城、西雅圖等城市都宣布了臨時宵禁,以強行壓制抗議烈度。但群眾並未退縮,很多抗議者在宵禁後依然在一些主要地標和社區聚集,與警察展開拉鋸戰。

和以往的大部分民權抗議類似,運動暴力的話題又成了無法繞過的絕對焦點。連馬丁·路德·金的各種歷史發言,都成了左右派暴力意識形態論爭的場所。保守派指責左翼背叛了金博士的非暴力遺產,進步派則反駁說金對暴力有更複雜的論述。民權運動暴力革命的哲學和記憶,又一次被當前的左右爭論所洗白,變成阻礙而非促發運動的因素。

這種討論運動暴力問題的執念,一方面反映了大眾對完美社會運動依然抱有信仰。進步派想要通過歷史人物的言論和暴力的情境性,來拼命洗刷和淡化掉暴力運動的道德污點,保守派則以之為契機來污名化運動,以至於一些白人至上主義者想到了通過滲透運動來破壞團結。另一方面,對暴力的道德哲學探討,當然是一條有效讓抗議進入日常生活的途徑,但這同時也遺憾地遮蔽了很多其他值得討論的社會運動趨勢。其中最凸顯的特徵,即是這波抗議的零散去中心化。這種日益濃厚的和香港運動類似的流水化特質,似乎是疫情加速助推下的產物。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