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2019冠狀病毒疫情

林倢:譚德塞歧視風波下,台灣的身份政治與國際觀

藉此事件或許是檢視國際情勢,以及反思由台灣公民社會自主發起的國際倡議策略的好時刻。

2020年4月16日,台北圓山飯店點起「ZERO」的字樣,表示台灣沒有新增2019冠狀病毒確疹病例。

2020年4月16日,台北圓山飯店點起「ZERO」的字樣,表示台灣沒有新增2019冠狀病毒確疹病例。攝:陳焯煇/端傳媒

刊登於 2020-04-17

#林倢#2019冠狀病毒疫情#評論

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上週在記者會上影射台灣外交部操作網路攻擊、根據他的族裔進行死亡威脅與種族歧視羞辱,引發台灣社會的不滿。台灣政府在隔日立刻回應,要求譚德塞對於 WHO 排除、歧視台灣而道歉。

面對譚的指控,台灣公民社會也迅速發起行動。由沃草的林祖儀、YouTuber 阿滴與設計師聶永真等人發起的紐約時報全版廣告募資,在一天內便迅速達標。然而,團隊提出的初稿卻引發了廣泛的討論,部分人質疑是否應在美國疫情嚴重之時登報控訴 WHO 與中共的欺壓,也有人認為「Taiwan can help」的論述應該重新思考,或探討登報是否為最有效益的策略。

此次 WHO 事件引發的討論熱度與行動速度,的確展現了台灣對於長年在國際上被邊緣化的挫折,以及公民社會意圖在國際上為台灣發聲、為台灣的公民外交盡一份心力的能量;也因此,藉此事件或許是檢視國際情勢,以及反思由公民社會自主發起的國際倡議策略的好時刻。

2020年2月28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WHO總部出席新聞發布會。
2020年2月28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WHO總部出席新聞發布會。攝:Fabrice Coffrini/AFP via Getty Images

譚德塞舉動可能的政治意味

譚的指控,並不是沒有機會打擊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

台灣網路上的確有羞辱譚德塞族裔的攻擊言論,但簡單研究便可發現,提出這樣言論的用戶並不多,且言論集中出現在三月底的少數平台與論壇中。事實上,查看 Google Search 的相關數據可發現,從一月底至今,與譚德塞相關性最高的種族歧視用語是「中國豬」,而非「非裔」。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