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被疫情改變的生活2019冠狀病毒疫情

數說台灣疫時生活:眼影、外送與「領口罩的app」

台灣的日常生活如何被病毒改變?十一張數據圖表告訴你。

2020年3月6日,台灣台科大的餐廳內,學生們在用膠板分隔的餐桌上吃飯談天。

2020年3月6日,台灣台科大的餐廳內,學生們在用膠板分隔的餐桌上吃飯談天。攝:陳焯煇/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陳莉雅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0-04-08

#2019冠狀病毒疫情

4 月 8 日,2019冠狀病毒疫情仍在持續中,確診案例早已破百萬,超過七萬人因此喪生,全球有數百萬的人口正因隔離措施受困家中。為了遏制疫情的擴大,各國政府頒布禁令,無論是邊境、商業、社交上的限制措施,正急速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許多過去不曾想像過的景觀、事件、數字,開始成為人們生活的日常。

相較於全球疫情快速惡化,台灣的疫情曲線相對平緩,在三月之前,每日新增案例甚至都控制在個位數,直到三月中旬,台灣受到境外移入個案的影響,案例數開始上升,最多一天新增 27 個確診案例,其中 24 個為境外移入個案、3 個為本土個案。截至 4 月 8 日,一共累積 379 例確診、5 例死亡。

圖:端傳媒設計部

為了防堵境外移入個案進入社區,造成大規模傳染,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始逐步加強社會限制政策。4 月 1 日,指揮中心公布「社交距離注意事項」,建議民眾避免出席展覽會、體育競賽、演唱會等娛樂性質場所,也要求民眾保持一定社交距離。另一方面,在清明連假後,因民眾出遊情形過度熱烈,指揮中心亦標示出十一個「國家級警報」的景點,要求到景點遊玩的民眾,需進行自主健康管理。

儘管台灣尚未執行封城、緊急命令等強制手段,但日趨強硬的限制措施,加上民眾對病毒的恐懼,還是對消費市場帶來直接衝擊。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