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黎明:疫情恐慌與公共話語生態,一個批判性的觀察

當下的公共討論已經出現了話語權分布向民粹化傾斜的生態?

黎明:疫情恐慌與公共話語生態,一個批判性的觀察
一間餐廳門外的連儂牆。

本文原發於作者 Facebook,端傳媒獲授權轉載。

近來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擴散,以及香港政府滯後且漏洞百出的防疫措施,香港民間掀起了社區自救的浪潮。然而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越來越多針對「大陸人」身份的言論和所謂民間防疫措施。

其中較為突出的例子包括某食店的「普通話人士概不招待(台灣朋友除外)」公告;支持運動的專頁轉發「誤導大陸人購買情趣潤滑劑」的截圖,獲得網民激讚。筆者身邊也不乏因為「大陸人」身份或「講普通話」而遭遇特別對待的例子,包括只因講普通話就被隔壁鄰居舉報、投訴;甚至有人只因「大陸人」鄰居將回港便舉家坐飛機去星加坡(確診數量高於香港)住酒店躲避。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