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2019冠狀病毒疫情

李子:「華人、中國人、武漢人」——疾病中的集體污名與社會矛盾

你也不知道,下一次是否會輪到你自己。

2020年1月23日,春節前的北京,一名警察在廣告前站崗時戴著防護口罩。

2020年1月23日,春節前的北京,一名警察在廣告前站崗時戴著防護口罩。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20-01-28

#李子#評論

「華人=鼠疫」的1900年

一百多年前的美國舊金山,在腺鼠疫的威脅下,市政下令把整座中國城嚴嚴實實地封了起來。

腺鼠疫(Bubonic plague)是讓人聞風喪膽的「黑死病」的其中一種,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一般由小型齧齒類動物身上的跳蚤攜帶,並在密集的居住地四處傳播。被帶有鼠疫桿菌的跳蚤叮咬後的人,會被細菌侵入淋巴腺。歷史上,腺鼠疫曾經在多個地方的文明裏寫下了記錄,讓6世紀的拜占庭帝國面臨崩潰,更在中世紀的歐洲殺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那麼,1900年舊金山的鼠疫,為什麼又特別針對中國人和中國城?

19世紀末,在中國華南地區爆發了腺鼠疫疫情,法國人亞歷山大·葉爾辛(Alexandre Yersin)從香港的病人身上分離出了致病菌,並以他的姓氏來命名。1899年,有兩名香港腺鼠疫患者乘坐輪船抵達了舊金山港、並在天使島(Angel Island)上被隔離、最後死去,並沒有爆發疫情。然而,輪船上寄生的老鼠,卻很可能保留了鼠疫桿菌。這些老鼠隨着貨箱和行李混入了舊金山,並在不經意間引發了疫情在中國城的大爆發。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