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逃犯條例

熱血與可愛:反修例文宣如何用日本動漫再造「香港文化」

採用幾代港人有深刻歷史記憶的日本動漫元素,強化抗爭共同體想像。這個結局,看似意料之外,但在香港脈絡下實為情理之內。

香港反修例運動的網上文宣。

香港反修例運動的網上文宣。圖:網上圖片,作者提供

特約作者 張志偉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0-01-14

#動漫#香港與日本#文宣

去年六月至今,香港抗爭者是如何煉成的,面對威權打壓,他們為何能轉化成如此堅持、勇敢、團結及不怕犧牲?有說這是當抗爭者領略到「一切和平合法抗爭都失效」後的結果,但這說法無從理解抗爭者用了什麼文化資源,去轉化成怎樣的主體。十一月下旬赴日本學術會議,我於會上大膽提出:香港抗爭者能夠迅速轉化,成為剛柔並重的烏托邦抗爭共同體,一大助力是日本動漫。我引用香港文宣挪用的日本動漫元素來論証,這包括經典作品《海賊王》、《進擊的巨人》、《數碼暴龍》、《新世紀福音戰士》、《男兒當入樽》、《幪面超人》、《機動戰士》等,也包括可愛文化(kawaii culture)。會後有日本學者說,用動漫串連抗爭太違反常識,動漫從未連結日本政治,香港個案相當奇特;有聽者說文宣挪用可愛文化令人耳目一新;亦有議員向我索取反修例「日式」文宣,思考反沖繩軍事化的宣傳手法。

香港抗爭文宣,蘊藏著香港、日本甚至海外建立抗爭共同體的可能路徑。探討反修例文宣「日本性」前,得先看整體文宣獨特之處。

反修例文宣的香港特殊性

是次抗爭者身份建構過程非常複雜,當中牽涉政治取向、抗爭經歷、新聞關注度、人際網絡、政治與社會文化資本⋯⋯本文旨在提出,日本動漫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屬文化資本範疇。具體証據,來自六月後至執筆時發佈量每天超過120份、而總數超過27,000份的文宣(根據「反送中文宣谷」數字)。

文宣爆發,其實有賴幾個同時出現的獨特情境因素。首先,網絡自由仍存在,故自製並發佈文宣仍可能,藉此對抗主流新聞全面傾斜官方觀點。其次是製作及發佈民主化。是次抗爭比五年前雨傘運動更接近無大台,文宣亦然,如「反送中文宣谷」一名負責人透露,除去核心文宣組的製作,近七成文宣由互不認識的網友上載,形成群體創作;雨傘重視裝置式宣傳品,是次抗爭卻強調透過社交軟件廣泛分享文宣。第三,香港城市超密集便捷,由印刷店印好文宣,再到附近連儂牆張貼,可能無需三十分鐘,造就「撕一貼百」奇景。最後,運動頭首五個月每天都有抗爭行動及不公義的事件或言論;這種密集運動型態促使抗爭者製作海量文宣,頻繁地宣傳抗爭行動及價值。如此情景,反修例文宣的製作發佈型態,變得密集、海量、快速、群體/民主化。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