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晚報:法國「黑色星期四」全國大罷工,內政部長料全國至少250場示威衝突

2019年12月5日,巴黎聖拉查車站受大罷工影響而需關閉,入口閘門上鎖,閘門上貼有告示。

2019年12月5日,巴黎聖拉查車站受大罷工影響而需關閉,入口閘門上鎖,閘門上貼有告示。攝:Mustafa Yalcin / 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9-12-05

#反修例運動#林鄭月娥#法國

法國「黑色星期四」全國大罷工,內政部長料全國各地至少250場示威衝突

法國多個工會發起於當地週四(5日)舉行「黑色星期四」全國大罷工,抗議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提出的退休金制度改革,預期鐵路、巴士、航空、郵政、消防、教育等多個行業均有工會響應。部份工會領袖已經表明,罷工行動會一直持續,直至馬克龍撤回方案、並承諾重新審視退休金制度改革。

法國內政部長 Christophe Castaner 預告,全國各地會有至少250場示威,部份可能升級成暴力衝突,全國交通將受影響。

據早前一項民調顯示,今次全國大罷工獲得法國近七成民眾支持。評論估計,今次罷工行動的規模將與1995年大罷工相若——當年法國政府同樣推行退休金改革,觸發國鐵工會號召罷工,全國交通陷於癱瘓、且持續三週。

預料鐵路、航空、教育等將受嚴重影響

法國政府此前提出統一退休金計分制度,整合目前多達42種的退休金計算方法,以確保各行各業享有同等權益。然而,原本每月退休金相對豐厚的公共交通從業員在新制度下會被大幅削減退休金,一些曾經失業一段時間、或起薪點較低的工人亦擔心將受到剝削;而普遍行業勞工亦質疑,新制度將導致工時延長、退休年齡押後、退休金更少等情況。

法國地鐵車長及鐵路工人為例。在現有制度下,他們因長期處於受污染、黑暗的「不健康工作環境」,理論上分別可於50.8歲及55.8歲退休(編注:統計指出他們的實際平均退休年齡為55.5歲及60.8歲),但在統一改革後,他們與其他行業勞工的退休年齡將劃一定於62歲。

因此,鐵路車長、工人被視為今次全國大罷工的中堅份子,鐵路服務預料將嚴重受阻。其中,巴黎地鐵合共16條路線當中,只有五條會維持原有服務;跨國鐵路「歐洲之星」(Eurostar)早前已經公布,當地週四將取消至少20班列車。

另外,法國航空(Air France)亦已公布,預計至少三成航班將被迫取消。

與此同時,據法國最大的小學教師工會估計,七成小學教師將響應罷工,四成小學將因此關閉。中學方面,估計六成教師將參與罷工,但學校將如常開放。有律師、警察、醫護人員工會亦已表明會參與罷工,但衛生部長 Agnès Buzyn 稱暫時未能評估罷工行動對醫院運作的影響。

面對全國大罷工,法國政府早前曾召開危機會議。然而,內政部長 Christophe Castaner 會後重申有必要推行改革,並揚言即使有很多工會響應罷工,也不意味政府需要讓步。

法改會檢討小組發表報告,倡「未經同意下以插入方式進行的性侵犯罪」取締「強姦罪」

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屬下「性罪行檢討小組委員會」發表《檢討實質的性罪行》報告書,就改革目前性罪行條例提出最終建議。其中,小組建議新訂一項「未經同意下以插入方式進行的性侵犯罪」,取締現行的「強姦罪」,以擴闊罪行範圍至性交、肛交及口交。

根據小組建議,「未經同意下以插入方式進行的性侵犯罪」包括插入陰道或肛門、以至以陽具插入另一人的口腔,罪行最高刑罰與現行的「強姦罪」看齊,即最高可判處終身監禁。小組提到,建議接納了婦女事務關注團體等的意見,希望減低「強姦」一詞對受害人帶來的負面標籤。

另外,小組建議新訂一項「為性目的誘識兒童罪」,以防止戀童癖者藉流動電話或互聯網誘識並意圖性侵兒童。小組委員、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指出,香港現時並無相關刑事條例,訂新罪行旨在防範未然;他建議在新罪行之下,控方必須在無合理疑點下證明被控人是合理地相信對象為16歲以下兒童,並企圖進行法律不容許的性行為,其間雙方需要至少兩次會見或溝通交往。

小組亦建議將同意性行為的年齡劃一為16歲,且不論性別和性傾向。而就年滿13歲但未滿16歲的兒童,小組認為即使經他們同意下進行性行為、仍然應繼續訂為刑事罪行,但允許控方有檢控酌情權。

小組還提出了多項改革建議,包括廢除一些關乎同性的現有罪行;改革「亂倫罪」,使之無分性別,並擴大範圍至養父母﹑叔﹑伯﹑姑﹑舅﹑姨﹑姪﹑甥;新訂一項「性露體罪」,涵蓋以特定受害人為目標,而以涉及性的形式在私人或公眾地方暴露生殖器官的行為;新訂一項「對死人進行涉及性的行為罪」等。

立法會繼續辯論彈劾林鄭月娥議案,建制派表明不支持、僅口頭上倒戈港府

香港立法會繼續辯論彈劾特首林鄭月娥的議案

相關議案由泛民主派25名議員聯合提出。泛民主派批評林鄭月娥在「修例風波」中一直沒有聆聽民意,同時縱容警隊濫暴,導致「反修例」示威愈演愈烈,屬嚴重瀆職。

建制派部份議員表明不會支持彈劾動議,但對港府「口頭上」倒戈。

其中,民建聯蔣麗芸表示反對動議,但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包括「831 太子站死人」、「科大學生周梓樂墮樓案」、被捕示威者聲稱在警署內遭強姦等指控,以還警察清白。她強調,同樣應該調查「點解(為何)學生身藏汽油彈、武器」。

蔣麗芸又認為在今年6月9日大遊行過後,林鄭月娥繼續推行修例「係有啲失誤(是有些失誤)」,她亦希望港府多作諮詢,但目前修例已經「壽終正寢」。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亦批評林鄭月娥的管治團隊「無隊型、無意識、無機制、無方案、無行動」,並將當前亂局歸咎於網上的很多未經證實消息,惟港府新聞處等多個部門未有為警隊澄清流言。

李慧琼又嘗試為民建聯早期支持修訂《逃犯條例》辯護,強調民建聯當初協助「台灣殺人案」死者家屬,旨在讓死者沉冤得雪,但港府提出修例以至前期醞釀工作均無跟民建聯溝通。

中央電視台 Facebook 專頁發布插圖,被發現美國國會山莊和白宮不分

美國上月底正式訂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繼續惹來中國官方批評。中央電視台昨日早上(4日)在其 Facebook 專頁「CCTV 中文」發布一幅插圖,稱「歡迎來白宮『搞裝修』」;然而有網民指出圖中建築物實為美國「國會山莊」、而非白宮,另有網民質疑中國官媒呼籲破壞別國國會大樓的用意。

「CCTV 中文」於今天中午刪除該則帖文,但未有作出解釋或道歉。

引發質疑的插圖,以一幢插上美國國旗的建築物為背景。建築物內部失火,正門、窗戶等遭破壞,圓形穹頂破落;建築物外有數名頭戴黃色頭盔及防毒面具的「黑衣人」,衣著似乎參照了香港「反送中運動」示威者的裝扮,他們正向建築物投擲石塊、持棍敲砸、在外牆噴上「FREE」塗鴉,其中一人手持望遠鏡、抬頭望天。插圖上方附有文字:「美國簽署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 歡迎來白宮『搞裝修』」

同時,「CCTV 中文」亦在帖文標註「歡迎來白宮『搞裝修』」,並加上 hashtag「#護港進行時」。

然而有網民發現,根據插圖中建築物的圓形穹頂、正面外貌等特徵,建築物應為美國「國會山莊」,而並非插圖中標示、以及「CCTV 中文」帖文提到的白宮。網民留言、甚至上載圖片以作指正的數量愈來愈多,亦有人質疑「CCTV 中文」作為官媒社交平台專頁,呼籲破壞別國總統府或國會大樓的用意。

《彭博》評選定義2019年50大人物,「香港示威者」上榜

美國《彭博商業週刊》評選影響力足以定義2019年的50位人物或單位,其中「香港示威者」上榜。

《彭博》形容「香港示威者」人數至少200萬,持續至今已六個月的抗爭是一場「沒有領袖的社會運動」。《彭博》認為亂局起源明確——港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引起港人對中國不透明司法制度的恐懼。

文章提到,大部份示威者經由網上討論區動員,上街遊行大致和平,示威者以雨傘抵擋防暴警察。儘管港府後來撤回《逃犯條例》修訂,示威者目標已擴大至「五大訴求」,包括要求落實普選等。文章形容,「由北京撐腰的港府」無視衝突損害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及將香港推向經濟困境,而拒絕再作讓步。

文章指出,由於示威者的多項訴求不獲回應,示威衝突持續,警民雙方均升級武力。示威者開始使用汽油彈、燃燒雜物作路障、擾亂鐵路系統,以至對不同意見人士「私了」、在網上「起底」披露警員個人資料;與此同時,警方累計使用約萬枚催淚彈、甚至實彈,並面對一系列的濫權指控。

文章形容,港府展現出絕不妥協的態度,官員認定示威者日趨暴力有違民主,預料紛爭在短期內難以平息。文章提到至本月初,泛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大勝,以至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過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以聲援香港示威者,是這場抗爭運動的最新進展。

《彭博》自2017年起每年評選「彭博 50」(The Bloomberg 50)名單,上榜人士或單位來自政治、金融、科技、時尚等多個領域。除了「香港示威者」,今年上榜的還有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因應「基督城恐襲」而迅速立法禁售攻擊步槍和半自動武器的紐西蘭總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美國視像會議軟件公司 Zoom 美籍華裔創辦人袁征(Eric Yuan)、海底撈創辦人張勇等。

美軍夏威夷基地發生槍擊案,至少兩死一傷、涉嫌開槍水兵據報自殺

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Joint Base Pearl Harbor-Hickam)發生槍擊案,導致兩死一傷,而涉嫌行兇的美軍水兵據報已開槍自殺。

案發於當地週三下午(4日),軍方指一名水兵涉嫌在基地內的海軍船廠開槍,導致國防部三名文職人員受傷,其中兩人傷重不治,有目擊者看到槍手開槍自盡。軍方事後封鎖現場及通往基地的道路,正調查槍手犯案動機。

夏威夷州長 David Ige 表示,總統特朗普已經知悉事件,他亦接獲白宮表示聯邦機構會提供協助。

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目前由美國空軍及海軍共用。今次槍擊案,發生於二戰日軍偷襲珍珠港78週年紀念日的三天之前。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