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書摘】范疇:2020-2025年「台灣解方」的最後窗口

之所以把2025視為「解方的最後窗口」,其實是基於一個預測:民主美國與專政中共的攤牌結果,不會拖過2025年。

遊客在遠處遙望台北101。

遊客在遠處遙望台北101。攝:Alexander Koerner/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9-08-10

#范疇

編按:本書為評論家范疇新著《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第一章摘錄。范疇為台灣知名政治及兩岸關係評論家,評論文字不走學院路線,風格大膽創新。例如曾經在端傳媒發表的「如果中華民國的邦交國降為零」,就是典型「范疇風格」的作品。

本篇書摘內容由台灣「八旗文化」出版社提供,文中插題為端傳媒編輯所加,並非原文插題。

《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

作者:范疇
出版: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9/08

2020-2022將是台灣的「急診期」,渡過了,才會有2022-2025的台灣「機會期」,進行專科、復健、療養、康復。台灣若搞錯次序,操作步驟顛倒會出大事。

美國政府和中共之間,已經進入板塊大對撞。攤牌遲早要發生,即使過程中出現緩和,也僅是暫時。因為,地球大勢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美國的權力核心——參眾兩院及白宮近年達到的最大共識是:美國二戰以來的傳統霸權已經撐不住了,非變不可。但如何變?共和黨和民主黨的解方相反;民主黨傾向於「強化既有體系並修補國際關係」,共和黨傾向打掉重練,而川普團隊就是打掉重練派中的急進派——即刻破壞再迅速重建。川普見人就打,其他國家避之而不及,但因緣際會,唯有中共這時自己送上門來。

中國過去二十年的急速發展、其實是搭了美國傳統秩序的便車,同時又得利於美國被賓拉登扯住十年的空窗期,對這事實中共是了然於心的;北京本可就勢再拖十年,但派系內鬥已經達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習近平派只得採用對外擴張以滿足內部分贓之需,弄出個「一帶一路」,加上豬隊友鑼鼓喧天,不但拋開了鄧小平的「韜光養晦」,連江澤民的「悶聲發大財」都做不到。做總統之前就對中國不滿的川普,設下關稅、科技兩局,請君入甕,衝突逐步升級,人在江湖的習近平不得不對美國發出白皮書檄文,並容許國防部長魏鳳和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峰會中宣稱「打,奉陪到底。如果台灣從中國分裂,則不惜一戰」。

台灣已經沒有「維持現狀」的餘地

大勢下,台灣已經沒有「維持現狀」的餘地了!用文首的比喻,處境之複雜已經使得台灣到了必須進入急診室的地步了,此時此刻若台灣人民還以為「送專科」可以解決問題,那就太天真了!此處的「專科」,意思是指望台灣可以單用「兩岸關係」或「台美關係」或單方宣稱「保持現狀」就可平安渡過此一劫難。

發出此感嘆,因為眼見各大眾媒體、社交媒體中,都還在用「專科醫生」的姿態相互辯論責難,親中熊貓派以為擺平「兩岸關係」才是解方,靠美派以為加速「台美關係」就可自保,而無數的機會派期待保持現狀下可賺機遇財,鮮有人警覺到,此次的美中板塊對撞,不管誰勝誰負,其引發的土石流,首當其衝的就是台灣,然而竟然眼下看不到幾個人在做「災前控管、防災措施」的工作。

必須再三強調,2020-2022年這兩年,台灣必須認識到自己已經進入急診室,應該以加護病房的規格看待自己。過去曾提出,台灣急診期的大原則就是十二個字:(對美)不掉隊,(對中)不插隊,(對政府)清內弊,(對民間)固社區。

只有在渡過2020-2022年急診期之後,2022-2025年台灣才談得上根據急診期所達到的結論,進行「看專科」、復健、療養的後續動作。若過不了急診期,那就根本沒有機會期待康復了。

急診期間的兩年,基本上是美中兩國打架,經濟架、科技架、金融架、也不排除軍事架。美中兩國將窮於應付對方,對台灣的基本態度將是「大人打架,小孩不要在旁邊鬧」。但是,即使台灣不做「麻煩製造者」,也無法制止美、中任一方、甚至雙方用台灣作為試探對方底線的試紙或調節溫度的空調機。因而,台灣必須有幾手準備。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近期西方觀察家紛紛預警台海危機,中共事實上也已經進入備戰狀態,從絕對的外匯管制到社會生活的控管、到石油、糧食的儲備,美國也不斷進行台海兩端——南海及東海的奪島演習,然而台灣一般人有如視而不見,許多菁英甚至斥責那些喊出國王沒穿衣服的孩子。基本上,台灣社會還處在「事不關己、隔岸觀火」的狀態,同溫層之間清談、異溫層之間互罵,網內免費互打。

美國對中共攤牌大勢下的必然

前述2020-2022台灣的「急診期」,乃台灣的最後機會窗口。為何這樣說?因為在一九九六台灣首次一人一票之前,將近四百年的時間,台灣的存在都是作為基地。即使到了今天,也不可諱言,台灣還是美國的半個基地,而中共的「要島不要人」說法,更赤裸裸的表明它要的就是讓台灣成為它永久的基地。台灣若願意繼續充當基地的角色,那也就沒什麼好談了。但是,倘若台灣人不再想做「基地的子民」而渴望成為符合其條件、有世界影響力的自主國家,那麼2022年就是台灣的最後機會窗口。

2020-2022年之間進入急診期,不是台灣自己的選擇,而是美國對中共攤牌大勢下的必然。因而,必須先說明大勢的背景。將近三十年前,美國鬆手接納共產黨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WTO時,期待的是中共隨著經濟的成長,能夠逐步放鬆一黨專政的鐵腕,而加入以美國為首的現代經濟體系。當時美國會如此想像,肯定已把台灣經驗當成座標,同樣語言文字下,國民黨可以,為什麼共產黨不可以?三十年後,美國終於明白了,共產黨就是不可以。這是一個花了三十年才得到的教訓,已經是美國參眾兩院兩黨和白宮的世紀大共識。因此,此次美國對中共的施壓,底線就是中共必須改變政權結構,而中共的底線是改革止於經濟。

美國其實還不夠了解中共的本質,他們還以為是在和一個「型態不同的政府」打交道,這個幻想將在2020-2022年之間被現實進一步戳破。所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其實只是一個符號,這符號的真正內涵是:一群具有傳統江山觀加皇朝觀的家族和派系,冒充為一個「政黨」,然後再繼而冒充為一個「政府」,聲稱代表一個「國家」,內部的運作機制,乃家法大於黨法,黨法大於公安警察,公安警察大於司法的一個「以權力為本」的體系。美國人至今才慢慢了解什麼叫做「一套人馬、幾塊招牌」;絕大多數美國政府人員還不知道所謂的「中國國防部」只是一塊招牌,連獨立的辦公室都沒有,就只是一塊掛在中共軍委辦公室外面的招牌和一個網站。所謂的「中國外交部」、「財政部」、「中央銀行」,雖然都有獨立辦公大樓,但不過都是「黨部」的附屬名稱、附隨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沒有「政府」,只有派系高層和家族的力量組合。所有的「政府部門」,只不過是這一大團力量組合體的辦事員,但拿出的名片都冠以西方所熟悉的政府職稱。西方被哄了三十年,以為是在和一個政府打交道,即使有明白人也甘願被哄,因為這個派系家族集團讓西方有錢賺。

當下美國已經快要認清中共的本質,也學會了應當區分「中共」和「中國」。美國對中共攤牌之際,台灣能否安然渡過急診期?若渡不過怎麼辦?若渡過了,2022-2025年如何轉化至康復期?台灣人可以揣摩一下以下幾個問題,因為答案,都隱藏在這幾個問題當中。

一、當中共被美國逼到牆角時,其中某些派系會不會狗急跳牆,藉著武力迫台,以扳倒另一派系?
二、若中共武力迫台,其專政下的人民心態會產生什麼變化?
三、若中共武力迫台,會動到什麼層次?台灣現在必須做什麼,才能影響其層次?
四、美國會如何利用台灣的模糊國家角色,以達到其鬆動中共一黨專政的世紀目標?
五、台灣對美國利用台灣模糊角色的底線在哪裡?台灣想換回什麼?
六、中共一黨專政若被鬆動,中國會出現哪幾種可能性?
七、若中共選擇走回當年蘇聯的鎖國爭霸老路,一拖數十年,台灣如何定位自己?
八、無論出現上述哪種情況,中國都會出現巨大土石流,四處竄流之下首當其衝就是台灣,如何準備防災?
九、若台灣有幸渡過急診期且進入康復期,對台灣最有利的康復方向是什麼?
十、以上九個問題,你認為是實質問題,還是無病呻吟?

坦白說,這是一個魔術方塊,任何方向都可以轉,但每轉一次都牽動其他層面,越早研究這個魔方的結構,台灣就愈能保護好自己。

台灣的關鍵字是「自主」

想解決一件事,必須有個目標;沒有目標,根本談不出解方,談了也是白談。這裡假設,台灣渴望成為符合其條件、有世界影響力的自主國家。若這個假設不成立,台灣願意繼續充當他人基地的角色,還是「怕死、愛財、好做官」,那也就不用談解方了,大家隨波逐流、逆來順受就可以過小日子了,甚至可能過得還不錯。

關鍵字是「自主」。就像一個人,角色是老闆可以自主,但角色是員工時同樣可以自主。自主,其實就是獨立判斷、十字路口時自己選擇方向,然後願賭服輸。自主,一定是和「承擔力」(accountability)聯繫在一起的,一個凡事怨前人、困境賴他人的人,絕對稱不上是一個自主的人。國家,也一樣。是不是一個自主的國家,就看它在十字路口時,有沒有獨立決斷力、有沒有勇氣選擇不確定的道路,如果事後發現選錯了,是否願賭服輸。

前文說,2020-2022年是急診期,急診室內的台灣,坦白說,在美國和中共雙邊壓力下,談不上自主。處事的大原則就是已經提過的十二個字:(對美)不掉隊,(對中)不插隊,(對政府)清內弊,(對民間)固社區。

但是,若安然渡過急診期,2022-2025年的療養、復健、康復期就在望了,屆時,目標和自主這兩個問題就無可迴避了,簡而言之,就是「國家定位」的問題。

「國家定位」問題無法避免

「國家定位」是台灣四百年來最大的一件事,然而如同所有大事,它是有制約條件的,也就是無法百分之百任性而為。以下列出幾項最關鍵的制約條件:

一、雖然不能任性而為,但是一定得滿足利害相關人的自主感;在這裡,利害相關人就是所有具有公民身份、居住在台灣的人;他們必須感到,這個國家定位是他們自主接受的。

二、國家定位必須走出過去四百年做他方基地的角色。

三、台灣是其所處區域中的利害相關方,不可能獨善其身,也不可能不和區域鄰居交往,這包括了韓國、日本、東南亞,是的,還有中國;當所處區域中發生問題時,台灣的國家定位必須能夠成為問題解方的一部分。

四、經歷了過去三十年的民主歷程磨難,台灣有義務把自己在政治文明中的優點和缺點,提供給區域中的其他鄰居參考,並於必要時提供諮詢及援助;是的,這裡包括對中國。舉例而言,台灣三十年來沉澱出的「任何單一政黨都不等於台灣」這個寶貴經驗,就應該轉化為「任何單一政黨都不等於中國」的認識,提供給中國社會參考。再如,方塊字(漢字)文化下發生在台灣的各種民主障礙,也應不忌諱的提供給同樣使用方塊字的中國社會參考。

五、眾所周知,台灣的國家定位是個難解的套,牽涉到兩個利害相關的巨人 – 民主化的美利堅合眾國,目前一黨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解套的方式一定得比大小、比肌肉,那麼台灣就不必談自主解套了。但任何博弈中,都有巧勁的成份。雖然美中雙邊都視台灣為棋子或工具,但台灣必須有能力在現實中拿出帶有巧勁的解決方案。

六、2020-2022年急診期中的台灣,雖然不適合對國家定位做出最終行動方案,但是卻非常適合進行兩件事:(1)積極討論其牽涉到的各方面制約條件;(2)積極順勢提高台灣的世界能見度。這裡要說一句比較難聽的話:台灣若被世界視為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那麼世界就不會尊重台灣最終選擇的國家定位。

最後做一說明:本系列之所以把2025視為「解方的最後窗口」,其實是基於一個預測:民主美國與專政中共的攤牌結果,不會拖過2025年。等結果出來,台灣若還提不出一套帶有巧勁的自主性解方,那極可能就又是隨波逐流做他人的基地了。那不是我的選擇。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