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唯有寫作使我快樂──專訪胡晴舫

在全球化的時代,身為一座島或活在一座島,我們該如何面對生命中無可避免的空茫浪蕩?

作家胡晴舫。

作家胡晴舫。攝:Eason Lam/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崔舜華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9-07-28

#胡晴舫

也許最後的時刻到了

我沒有留下遺囑

只留下筆,給我的母親

我並不是英雄

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裏,

我只想做一個人。



寧靜的地平線

分開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選擇天空

決不跪在地上

以顯出劊子手們的高大

好阻擋自由的風



從星星的彈孔中

將流出血紅的黎明

北島〈宣告──獻給遇羅克〉

相較於《第三人》,同樣濃筆細究她出生的此島此城,胡晴舫在《群島》中展現了異常詩意的一面,除了引用北島的詩,小說中的人物更個個帶有某種不盡務實的爛漫──這份天真興許來自生存本身的孤獨,以及對於同類連結的嚮往,然而,從社會之島至個體之島,當相隔彼此的海域成為編碼後的網路資訊浪波,當人與人既緊密相繫同時孤深隔絕,在全球化的時代,身為一座島或活在一座島,我們該如何面對生命中無可避免的空茫浪蕩?

作家胡晴舫。
作家胡晴舫。攝:Eason Lam/端傳媒

沒有英雄的年代裏

在臉書時代,人人都可以是英雄,這也意味著──這時代裡已然無英雄。從臉書崛起後,我們讀到許多作家將自己臉書上的發文集結付梓,然而胡晴舫的《群島》卻如一把匕首,從外圍的動態發文好友按讚,直接戳入網路時代的心臟──網路汪洋何其廣闊,而一名寫作者欲處理此主體的企圖與力氣,該從何處萌生?

厚厚一本小說,胡晴舫僅花了兩年即完成初稿,「我一開始就知道,寫這本書可能會引發某些質疑,例如有人會指謫我其實不懂網路,或這本書出手太早了,因為網路現象還在隨時隨地發生變化,說臉書已經過時了,現在流行的是推特跟IG,所以寫完之後,我並不打算出版。」胡晴舫說,如果執著細節,就無法達致她想完成的目標,「我真正想做的是探討人類生命的本質。」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