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中美貿易戰

榮劍:中美不再是中美,中美依然是中美,中美關係下一步

對中國領導人來說,中美新的經貿協議或許在經濟上是一個「量」的損失,但從政治上看,協議對於提振中國民營企業的信心,改進他們的預期,是一個「質」的保證。

2019年6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於在大阪舉行的G20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

2019年6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於在大阪舉行的G20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攝:Brendan Smialowski /AFP/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9-07-03

#G20#中美貿易戰

范冰冰和李晨分手,互相致辭: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然是我們。這句話估計可以進入今年金句排行榜了。情愛的情境發生變化了,置於情愛情境中的人的身份及其關係也就隨之發生變化,雖然還是「我們」,但原來維繫「我們」的情愛意義已經煙消雲散,只留下在任何語境中都可以用來互相指稱的「我們」。而情愛的終結則未必讓複數的主體成為單數,基本的人倫關係還將延續,或許還將有更深的進展。吊詭的是,在這兩位當紅明星出人意料地決定重塑他們的關係時,中美關係也進入到一個關鍵時刻。在大阪G20峰會上,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兩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能否讓日趨緊張的中美關係峰迴路轉,是分手還是重修舊好,成為了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問題:TO BE OR NOT TO BE?

「令人刺激的」(特朗普語)「80分鐘」會晤結束之後,中美兩國領導人共同決定:重啟經貿磋商,美方不再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徵新的關税。在隨後舉行的記者會上,特朗普總統似乎又給人們放出了更多的驚喜,他不僅同意美國廠家繼續銷售產品給中國華為公司,還許諾美國可以和中國建立一種「戰略伙伴關係」,儘管他為這個「戰略伙伴關係」而不是「戰略競爭對手關係」設定了前提。在他看來,兩國經貿關係已經「重回正軌」。特朗普還稱讚習近平是中國200年來最偉大的領導人。上述進展無不表明從5月以來籠罩在中美兩國上空的陰霾已經消散,中央電視台會大概率停放反美影片,而胡錫進領導的《環球時報》也必將重新調整對美宣傳口徑,至少要把以前憤怒的腔調降低八度。這些可以預料到的變化,是否意味着中美兩國可以避免「范李」式分手的一幕:中美不是決裂而是繼續「絕戀」?或者是用「范李」式語言來說:中美不再是中美,中美依然是中美?

在蘇東社會主義體制崩潰已近30年之際,中共領導人居然還想要承擔起實現共產主義的歷史責任,並以所謂「中國方案」來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由此就不難理解「中美不再是中美」的重大轉折。

2019年6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G20峰會。
2019年6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G20峰會。

從「中美不再是中美」來看,中美友好合作的語境從2018年以來,的確發生了重大的甚至是轉折性的變化。需要指出的是,早在1978年中國決定改革開放時,制度和價值觀的巨大鴻溝一直橫亙於中美之間,但這並沒有妨礙兩國在經濟、社會、文化、教育包括政治領域的互相開放與交流。到了2018年,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左中右人士、反華或親華派,似乎達成了對華共識,意識到中國在市場化進程中並非如他們所願,會按照政治學的一般邏輯向憲政體制轉型,相反,以2018年中共修憲為標誌,中國離政治文明的軌道越來越遠。這個政治和經濟日趨背離的態勢,以及中國試圖取代美國主導世界秩序的態勢,讓原來可以彼此容忍的制度差異和價值觀差異變得無法容忍。於是,從中美貿易戰以來,中美的確不再是中美了,中美之間的分歧和衝突從經貿領域不斷地向科技、金融、教育、人員往來等其他領域蔓延,以至於像基辛格這樣見證了中美友好往來50餘年歷史的重要人物都說,中美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中美不再是中美,不僅僅是美國的共識,也日漸成為中國相當一部分人的共識,國際問題專家王緝思在《環球時報》上發表文章認為,美國對華政策的質變已成定局,即從合作與競爭並重的兩手,轉成了以遏制為主的「失重」狀態,對這一轉變的嚴重性,不能再抱有任何幻想了。王緝思概括了中美衝突的四重原因:一是國家地位和權力之爭,二是制度和規則之爭,三是利益之爭,四是美國國內政治之爭。其實,從中國自2018年的宣傳基調來看,中美之爭有着比王緝思所概括的四重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在2018年5月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和《共產黨宣言》發表150週年時所強調的共產黨的初心——消滅私有制,用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在全世界實現共產主義。在21世紀,蘇東社會主義體制崩潰已近30年之際,中共領導人居然還想要承擔起實現共產主義的歷史責任,並以所謂「中國方案」來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由此就不難理解「中美不再是中美」的重大轉折。

范冰冰和李晨分手,不再是「我們」,依然還可以是「我們」,做不了情人還可以做朋友,中美關係還能不能有像范李那樣的緣分?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以前說過,中美關係就好比是夫妻,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雖然也吵架,有分歧,但是必須增進了解,增強互信,培育共同的生活基礎,「我們兩家不能走離婚的路,像鄧文迪和默多克,代價太大了」。這是汪洋於2013年7月10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所講的話,話裏充滿着對中美兩國如夫妻般關係的自信和幽默。後來習近平訪問美國,又進一步講到,中國有一千個理由和美國搞好關係,沒有一個理由和美國搞壞關係。沒有想到的是,自汪洋講話後不過6年時間,中美長達40年的「蜜月期」終結了,而要搞好中美關係的一千個理由,被搞壞中美關係的一個理由——消滅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所輕易顛覆。現在的問題是,做不成夫妻,還能不能做朋友?做不成朋友,難道就是要做敵人?

2019年6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出席G20峰會後回國。
2019年6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出席G20峰會後回國。

特朗普總統在2017年發布了他上台後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定位於美國「戰略上的競爭對手」。到2018年,特朗普政府進一步將中國定位於「修正主義國家」(revisionist powers)。「修正主義」這個詞對於經歷過中蘇論戰的那一代人來說,是太熟悉不過了,這是中國批評蘇聯的一個主要用語,用來指責蘇聯共產黨完全背叛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現在美國的政府報告把中國列入「修正主義國家」,絕不是指中國違背了馬克思主義,而是指中國試圖「修正」現有的國際規則和國際秩序,以「中國方案」挑戰以美國為主導的西方「普世價值」。美國政府、智庫和社會輿論日趨形成一個共識,中國在過去10年裏花費了數十億美元,通過人文交流、各類文化活動、教育項目以及傳媒和信息項目,在世界各地營造公共輿論及其認知,這種日益上升的極權主義影響力被稱之為「鋭實力」(sharp power),正嚴重威脅美國的軟實力(soft power)。隨着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以越來越強的勢頭向非洲、中亞和歐洲腹地進軍時,美國從官方到民間,越來越具有一種緊迫感。

中美經貿關係原來一直被視為中美關係的「壓艙石」,現在這塊「壓艙石」的巨大穩定作用的確在關鍵時刻顯示出來了。

中美關係在理論上具有四種可能圖景:合作、競爭、對抗、衝突。以前的中美關係長期處於合作狀態,堪稱夫妻關係,即使有競爭,也是合作中的競爭。現在看來,以合作為主導的中美關係已不復存在,難以恢復,這是「中美不再是中美」的基本含義。中美關係的未來可能圖景是:或者是在競爭中合作,或者是在競爭中對抗,或者是在對抗中走向衝突,由此將決定中美兩國以及世界的不同政治格局。目前中美兩國面臨的正確選擇,是在競爭中合作,避免在競爭中對抗,全力防止從對抗走向衝突。

中美兩國元首在大阪峰會上共同決定重啟經貿磋商,表明兩國領導人都共同意識到了,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合作的確是雙贏的不二選擇。中美經貿關係原來一直被視為中美關係的「壓艙石」,現在這塊「壓艙石」的巨大穩定作用的確在關鍵時刻顯示出來了。

中美兩國政府在價值觀上尖鋭對立,但兩國企業在商業理性上卻高度一致。如果說這次大阪峰會上兩國領導人都各自作出了讓步,他們讓步的動力主要還是來自於各自國家的巨大經濟壓力和企業家們的普遍期待。特朗普總統要想爭取連任下屆總統,一個先決的條件是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勢頭並維持股市在高位運行,而要做到這一點,和中國儘快達成一份經貿協議——該協議將極大地改變原來中美經貿的不平衡關係,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對於中國的領導人來說,中美新的經貿協議或許在經濟上比較於過去中國從美國市場上所獲取的鉅額貿易順差而言,是一個「量」的損失——或許從順差5000億美元下降到3000億美元,但從政治上看,這份協議對於提振中國民營企業的信心,改進他們的預期,是一個「質」的保證。中國國內的改革幾乎已經喪盡了發展的動力,動力惟一地只能來自於外部世界的壓力,這是中國自由主義者寄望於特朗普總統給予中國更大壓力的心理動機。因此,從中美兩國政府和民間的需求來看,能夠在中美兩國全面合作終結之後避免從競爭走向對抗,進而避免從對抗走向衝突,最優的選擇只能是老老實實地坐在談判桌旁,簽下一份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經貿協議。

智慧來自於民間,中美兩國領導人應該向小范和小李學習: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然還是我們。但願中美兩國還是「我們」。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