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新書《黑暗時期三女哲——施泰因、阿倫特、韋伊評傳》前言,作者為西爾維•庫爾廷–德納米(Sylvie Courtine-Denamy), 法國高等研究實踐學院宗教典籍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作者選取了1930-1940年代這一「黑暗時期」的三位女性哲學家——埃迪特•施泰因( Edith Stein)、漢娜•萼蘭(Hannah Arendt,台譯鄂蘭)和西蒙娜•韋伊(Simone Weil)進行對比研究。中文版首次出版於2008年,2019年6月再版。端傳媒經三輝圖書授權,刊發部分文字以饗讀者。
《黑暗時期三女哲》
作者:西爾維•庫爾廷–德納米
譯者:高毅 / 高煜
出品方:三輝圖書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6

「我始終信奉這一格言:『經歷造人。』」
1933年:希特勒攫取了德國的全部權力,書籍被投進烈火。
1943年:華沙猶太人居住區的起義被鎮壓,人被投進烈火。
1933—1943年:這十來年,就是貝托爾特·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在一首詩中所說的「黑暗時代」。在這首詩裏,他懇求「在我們後面出生的人」寬恕不懂得「為建立一個友愛的世界奠基的」那一代人。
黑暗時代:反猶主義的興起,《紐倫堡法案》,經濟衰退最嚴重時對猶太人的迫害,這些事件使歐洲四分五裂。社會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聯合起來反抗極右勢力。西班牙內戰爆發。法國流行一句口號:「寧要希特勒,不要人民陣線!」政治形勢極度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