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人類學家胡嘉明:一個香港人眼裏的延安與變遷中國

作為一個香港人,我覺得我的研究也是一個批判自我意識的過程, 批判一種只以商業地產為主的發展主義,和這種心態如何侷限了我們更多的可能性和與土地的關係。

2018年6月29日,陝西延安,1000多名中國幹部參與「黃河大合唱」,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7週年。

2018年6月29日,陝西延安,1000多名中國幹部參與「黃河大合唱」,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7週年。攝:VCG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楊山 發自延安

刊登於 2019-04-10

#延安#《延安尋真》#胡嘉明#中國大陸

延安,當代中國少有的被官方稱為「聖地」的地方。沿着延河河谷的狹長地帶,城市在中共陝北時期的地標寶塔山下延展開來。曾經溝壑遍布的黃土山現在多了許多綠化。城市中則因為地形而顯得擁擠——旋轉餐廳、高級賓館、革命紀念館、幹部學校擠在城區裏。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這裏是中國人「朝聖」的必到之地。文革時代,紅衞兵渡黃河,開赴延安,尋找革命理想。但到了改革開放後,延安在普羅大眾心目中的重要程度,似乎不如以往——至少在經濟上是如此。隨着本地石油工業逐漸凋零,延安越來越依賴以革命聖地身份帶來的幹部學習團和紅色旅遊產業。但相比沿海大都市乃至中國西北的很多其他城市,延安和陝北、江西、貴州等地的革命老區類似,又變成了「老弱邊窮」地區。

2012年之後,這一切又發生了變化。在延安和延安以東延川市之間山溝中的梁家河村,因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文革年代的插隊經歷,變成了新的紅色旅遊熱點。在梁家河,村口數公里外平整出一大塊停車場和遊客接待中心。絡繹不絕的遊客穿着各式各樣的機關單位制服,帶着黨旗黨徽「飲水思源」。村裏整體承包給了旅遊開發公司進行主題設計——當年用過的水井、住過的窯洞、打下的沼氣池、留下的宣傳畫;與此同時開設了紀念品銷售和農產品電商的業務。伴隨着這一切的是陝北重新登上了中國政治話語的核心位置——以「不忘初心」的名義。

據統計,光是2019年的春節假期,延安市就接待了204萬人次遊客。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