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程序自動化的直接民主,會是未來民主的模樣嗎?

對於投票率太低的問題,César Hidalgo 給出了他極具極客氣質的答案:民主的參與程度太低,恰恰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一個好的用戶界面。

César Hidalgo 提出,也許未來我們可以採用自動化的程序來實現直接民主。

César Hidalgo 提出,也許未來我們可以採用自動化的程序來實現直接民主。圖:peopledemocracy.com

Cannonfodder89

刊登於 2019-03-14

#讀者來函

【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的「讀者來函」欄目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TED上有一個視頻讓我覺得很有趣,名叫《A bold idea to replace politicians》,演講者大意是暢想了未來世界的民主形式——程序自動化下的直接民主。

迄今為止,人類的民主形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第一是直接民主,第二是間接民主,直接民主在古希臘那些人數較少的邦國很常見,而間接民主則是現代社會的主要形式。

直接民主,簡單地說就是直接投票,所有人投票來決策那些公眾議題,小到垃圾站應該修在誰家附近,大到我們應該發展數學還是藝術,各自分配的投資是多少等等,這個操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在現代社會是行不通的。演講者 César Hidalgo 提到了一個數字,2015~2016年,白宮一年審批的法案就超過了6500個,同時參議院審批的法案超過3500個,平均每天審批的法案一共14個——這些議案大多極其複雜宂長並牽涉廣泛,甚至要求一定領域的專業知識。對於一般投票者而言,搞懂這些法案本身的意義就需要不少時間,更遑論做出正確的投票決策了。

所以現代社會的民主形式基本以間接民主為主,也就是通過一定形式,選出一個代表,讓這個「代表」代表我們的利益,替我們去處理那些議題。但是這樣就有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代表擁有權力之後,往往其所作所為並不完全符合選舉人的利益,因為監督本身就需要成本和一定的知識,或者說,選舉過程中如何辨別哪個代表真的能代表民眾利益,也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César Hidalgo 於是提出,也許未來我們可以採用自動化的程序來實現直接民主,他的想像中,未來每個人都擁有一個選舉程序,你在其中輸入眾多可以推測你政治傾向的信息,比如喜歡的書、電影等,鏈接你的社交帳號允許它讀取你的點讚和所有分享,然後這個程序會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自動地幫助你去參與政治投票,而所有人的投票結果,最終都會綜合起來按照民主原則去直接產生作用——而不再需要總統或者議員的審批,應該修建的道路、撥款給某某公益組織等等,一旦投票完成,它就會自動去完成該操作。

當然,你也可以自己掌控和訓練這個程序,在「程序全自動投票」和「個人全自主投票」之間的任何位置你都可以選擇,並且每一次你的自主選擇也會成為訓練該程序的數據之一,幫助它更好地揣測你的政治傾向和投票意圖。

最後,對於在自己在演講開頭提到的民主的一個問題:投票率太低,César Hidalgo 給出了他的答案,非常具有極客氣質,那就是:民主的參與程度太低,恰恰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一個好的用戶界面。

這個系統的未來無疑是值得暢想的,甚至極有可能在技術上已沒有任何障礙,去年這個時候,Facebook 因曾給一家叫劍橋分析的公司提供數據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據爆料稱,後者利用這些數據,刻意地精準推送社交廣告、郵件新聞來引導美國用戶的政治觀點,最終幫助特朗普成功贏得了大選。

既然技術上已經可以實現干預大選,我想這家叫劍橋分析的公司必然是有一個程序化分析政治傾向的工具,或者叫做人工智能系統也不為過,這個系統的一個必備功能就是,從你所看的新聞、書籍等外部信息,判斷出你的政治傾向。因為如果沒有這個前期的判斷,他們所謂的影響和干預也就無從做起。

在開源代碼和區塊鏈技術如此蓬勃發展的今天,我認為這個系統的大眾化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現在我們唯一要考慮的就是,在這樣的系統面前,中國的優勢何在?

我們都知道,民主的固有頑疾就在於大眾的短視和低效,事實上中國所謂的經濟奇蹟,本質上就是避免了民主的短視與低效,因此精英階層的意志得以堅定的執行和推進,從而在一些長期發展上可以得到西方國家想像不到的優勢,但弊端也同樣明顯,那就是政權合法性較弱,不得不靠高速的經濟發展奇蹟來維持社會的穩定。

近幾年都有人在鼓吹西方民主的失敗,中國模式的成功,事實上我認為西方民主模式近幾年的失靈現象,也只能說明現在的代議制民主,無法面臨利益群體的過分割裂。

民主社會的成功運轉,更多的要靠共識而不是異議,兩個群體之間的共識稀薄到一個程度後,任何寄希望於用民主來揉合其利益聲索的努力都必然是失敗的,正如今天的美國、西歐諸國一樣,特朗普只能照顧一部分白人群體的利益,而對拉美、非洲移民極盡嘲諷和羞辱,而大洋彼岸的馬克龍,則是到現在都沒搞明白為什麼黃背心裏面可以同時摻進極左和極右的力量,共同反對他本人。

但是問題分兩面,如果這種程序化的民主制度得以真的實現,比如我們暫且稱其「民主雲AI」,以毫秒級運算和運作的網絡系統,天然地就彌補了原來的政治流程低效,而區塊鏈技術又保障了從源代碼到過程數據的每一步可查詢——也就保證了其公信力和權威,在這樣兼具高效和政權合法性的民主體制面前,中國模式剩下的優勢可能不會太多。

中國這片土地一直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把學到的東西發揮到極致,極致到下一個時代的新事物完全無從下腳,因為市場足夠的大,統治者總是有足夠的數量來彌補質量上的差距,這是危機中的優勢,站在歷史的視角來看卻成為了極大的劣勢——它讓我們非生死存亡之際,不能真正的接受新的事物。

民主制度在中國的缺位,導致我們在這方面的民眾意識,上層理論等都極度匱乏,長此以往,等到西方的「民主雲AI」成型並漸漸成為社會主流的時候,我們也許又會成為19世紀的大清王朝。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