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朱令的二十五年:(三)「名譽高於一切」,誰能為她確診?

家屬的心急如焚,北大同學的焦灼,海內外人士的熱情,都如同一個個拳頭,一次又一次擊打在了「體制」的堅硬外殼上。

插畫:Rosa Lee

特約撰稿人 李佳佳 發自北京

刊登於 2019-02-13

#朱令案#中國大陸

【編者按】2019年2月12日起,端傳媒開始連載朱令案報導。這樁投毒懸案距今有二十五年,舉世矚目,真兇仍未落網。本文記者曾花數年追蹤和記錄朱令案情及後續發展,端傳媒節選其中部分章節刊發。這些章節聚焦在:朱令案作為中國第一例互聯網求助、全球會診的案例,曾在體制、權力圍攏的層層疑霧中,由互聯網撕開了一絲希望的口子。本文為連載的第三篇。

Thallium,在英文裏是個相當生僻的詞彙。當它高頻率出現在貝志城面前的電腦屏幕上時,他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1995年4月10號晚上求助郵件僅僅發出幾分鐘,就收到了第一封回覆:「是個愛爾蘭人,說會為朱令祈禱。第二封就提到了一個詞——Thallium。」

根據《美國醫學(US Medicine)》1995年12月的報導,美國海軍軍醫、生物測定學和預防醫學助理教授史蒂夫·康年(Steve Cunnion)博士在4月10號收到了求助郵件,而他的回覆也成為了最早做出的正確診斷。當天晚些時候,曾在美國駐華使館做醫生、當時已經調回華盛頓美國國務院的醫生約翰·奧迪斯(John Aldis)以及加州醫生羅伯特·芬克(Robert Fink)也都收到了求助信件。

凌晨五點的時候,北大男生們已經收到了100多封答覆郵件。貝志城回到宿舍查了英文字典,「這才知道原來叫『鉈』,化合物有毒」。

「鉈」這個字,中文的發音是「Ta」,在當時能正確發音的人並不多,了解這種元素的更寥寥可數。鉈在元素週期表的原子序數是81,原子量204,是一種較重、灰色、柔軟的貧金屬,在自然界並不以單質存在。化合物則極易溶於水,無色無味,含有劇毒。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