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冠狀病毒疫情 深度 香港

香港口罩去哪兒?四問進口受阻、儲存機制和監管缺口

「內地那一邊都很客氣,那邊的廠商說,整批貨在還沒出門之前,就被當地的幹部都扣起來了,想要『徵用』這批貨,留給當地的市民。 『徵用』,不是『沒收』。」


2020年1月30日,卓悅中午十二時有約2000盒日本口罩送達4間分店,每人限買一盒,其中旺角店有大量市民聞訊趕到排隊認購。 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0年1月30日,卓悅中午十二時有約2000盒日本口罩送達4間分店,每人限買一盒,其中旺角店有大量市民聞訊趕到排隊認購。 攝:林振東/端傳媒

「口罩已經斷市,全部都沒有了。」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林偉民告訴端傳媒。農曆新年還未開始時,香港不少藥房、連鎖藥店的口罩都已賣光。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至今未有明確有效藥物,使用可防止病毒、細菌的醫用口罩或N95口罩成為許多市民的選擇。這些天,「你買到口罩了嗎?」成了大家的問候語。昨天(1月30日)清早,大批香港市民在連鎖店「屈臣氏」各區分店外面排長龍,希望購得口罩,由於每家分店只有20盒口罩來貨,大批市民無功而返。有人凌晨4點已到場排隊,口罩售罄後哀求店員,有市民激動得拍打落閘商鋪門口,聲稱要報警,也有市民包圍當區區議員,拷問為何不能協助市民向政府施壓。

香港新型肺炎的確診病例與日俱增,輿論要求政府「封關口」、阻隔內地遊客來港的聲音此起彼伏,醫院病房出現瞞報曾到訪內地的病人之消息在市民手機屏幕不斷滾動,醫護壓力飆升、醞釀罷工。疫症臨城之感壓頂,人們質問政府,究竟有多少口罩儲備,為何不拿出來派予市民,為何不規管市面口罩被掃貨,為何不本地人優先……

政府、醫管局有沒有做好口罩儲備準備?2003年SARS之後,防護裝備的儲備有何改善?不同標準的口罩到底功能有什麼不一樣?香港市面的口罩質素有人監管嗎?香港的口罩到底哪裏去了?端傳媒以四問為你解答。

醫用口罩三層材質,有什麼作用?
醫用口罩三層材質,有什麼作用?圖:端傳媒設計部
口罩有哪些不同種類?
口罩有哪些不同種類?圖:端傳媒設計部

一、香港口罩從哪裏來?為什麼現在都買不到了?

「現在政府也在找口罩,我們也在找口罩。」港九藥房總商會副理事長劉愛國告訴端傳媒。

劉愛國自己經營一家藥房,在跑馬地,「很頭痛,現在10個人進店,9個人找口罩。」在他觀察裏,從2019年年尾,武漢傳出懷疑出現新型肺炎病毒的消息,儘管官方當時還未承認,香港人已經開始到藥房購買口罩備用,「經歷過SARS嘛」。

2003年SARS一疫後,劉愛國自己的藥房通常會儲備200盒,每盒50個口罩。過往有媒體報道,有口罩供應商與醫管局簽訂合約,會儲存1到2個月的口罩,供香港本地使用,不過劉愛國稱沒有聽過這個說法。

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林偉民指很多供應商不會儲存口罩。「因為香港的貨都是帶下來的,地方寸金尺土, 很多大公司、供應商都沒有儲存這些雜貨,只是在非常時期才非常入貨。 SARS以後藥房或多或少都有些許存貨,但並不多。」

2020年1月30日,尖沙咀一間藥房有南韓入口的口罩售賣,每人限買十個,每個十元。

2020年1月30日,尖沙咀一間藥房有南韓入口的口罩售賣,每人限買十個,每個十元。攝:林振東/端傳媒

劉愛國和林偉民均表示,即使有存貨,這一次亦早在農曆新年前賣光了。內地疫情爆發後,他們粗略估算,全港700萬人口每天需要用口罩300萬個,數量龐大。

除香港懲教署組織犯人生產、專為香港政府提供的醫用口罩以外,香港甚少本地生產的口罩,市面銷售的醫用口罩均是由本地代理商從境外進口。據報道,有港商在內地設立生產線,但受限於內地措施,所生產口罩由內地政府收購,統一安排分配與銷售,不得私下流出市場,以此杜絕市場炒賣,因此無法調撥來港銷售,解燃眉之急。

香港口罩從哪兒進口?

香港口罩從哪兒進口?圖:端傳媒設計部

劉愛國指,香港有大約8成的口罩均從中國內地進口,剩下的2成來自台灣、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林偉民更表示,約9成口罩均來自中國內地。

然而,1月24日起,台灣宣布暫停出口醫療外科口罩與N95口罩一個月,而佔至少8成的內地貨源,因農曆新年和內地疫情而被切斷。

「內地的來貨,以往我們全部只要下單都會有貨,但這次是例外。所有貨到了羅湖都下不來香港,因為種種原因。」林偉民說,「這是我未經確實的:就是內地那一邊都很客氣,那邊的廠商說,整批貨在還沒出門之前,就被當地的幹部都扣起來了,想要『徵用』這批貨,留給當地的市民。 『徵用』,不是『沒收』。所以變成貨源越來越缺。」

「人之常情。這一次是非常時期,那些廠商生產,(貨品)一出門就很多人看著了。當地居民優先。」林偉民如此認為,他現在能做的就是等待內地廠商在年後恢復所有生產線,「和時間賽跑。」

2019年香港爆發反修例運動,內地「淘寶」網購平台從8月開始,口罩、頭盔等貨品不可運往香港,坊間一直傳言內地海關將口罩等列作禁運物品。近日香港海關澄清絕無此事,指外科口罩並不屬於違禁及受管制物品,不過傳言仍然不止。香港如今的口罩荒是否真的與此有關?林偉民不願評論,稱「這些都是沒有白紙黑字的,都過去了,不講了。」他又指疫情爆發前,內地口罩來港,海關方面的手續的確比較麻煩,但供應量如常。

香港口罩荒持續多日之後,1月29日,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與港九藥房總商會等全港多個商會開會,表示政府會從全球採購口罩。林偉民說,邱騰華也了解內地口罩被當地「徵用」的情況,因此答應了他們,會與內地政府協商,「希望大家協調,分一些貨給香港。」

除了內地,香港代理商現在還可以從什麼地方購進口罩?「都是那些,泰國、馬來西亞、韓國,但韓國那些好貴,貴5、6倍,足足5到6港紙一個(口罩),沒人敢訂回來,訂回來怎麼賣?大陸、馬來西亞那些都是1塊多到2塊錢(港元)。」劉愛國說。

「等(內地)那些廠家開了,肯定能做到的。」劉愛國期盼。

2020年1月28日,荃灣一間藥房向市民派口罩,每天名額100個,每份有三個口罩,吸引大量市民排隊領取。

2020年1月28日,荃灣一間藥房向市民派口罩,每天名額100個,每份有三個口罩,吸引大量市民排隊領取。攝:林振東/端傳媒

二、 香港政府、醫管局儲備了多少口罩?

民間自由市場並無太多儲備,進口貨源被切斷之下,香港市面一「罩」難求。面對口罩荒,港府有何應對措施?政府本身又有多少口罩儲備?

昨日(30日),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聯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見記者回應口罩供應不足的問題。根據兩局長說法,對於香港口罩零售業,香港政府的角色相當於聯絡內地有關部門,協調清關等。

張建宗和邱騰華表示,港府已與內地部門合作,「促成」800萬口罩來港作零售用途,將於即日起陸續抵港,而此外,香港海關「海關正安排2400萬個口罩供港零售」。

這800萬從內地來港口罩,究竟是否如一些內地網民所言,是內地額外抽調過來的?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林偉民告訴端傳媒,這800萬當中其實有香港代理商早前所下的訂單,但無法肯定是否全部都是,因為不清楚政府計算的方法。

「800萬根本不算什麼,700萬人,3天就用掉了。」林偉民說,「政府現在這樣講這些數字,影響很不好。其實並不多的。」邱騰華之前與供應商開會,稱會與內地政府協商,幫助受阻口罩來港,他又表示,自己藥房從內地訂購的口罩,現在「連影都沒有。」

縱觀兩岸三地及其他國家,不同地方均以較強硬政策來保障口罩供應。中國政府協調地方企業,監管市場價格,而澳門及新加坡均向市民派發一定數量口罩,台灣直接全面禁止口罩出口一個月。

香港口罩還剩多少?

香港口罩還剩多少?圖:端傳媒設計部

反觀香港,輿論普遍對港府只是從中聯絡、協調的角色感到不滿,質疑政府並無完善的口罩儲備計畫。香港不同政黨、派別的議員及民間在農曆新年期間均發聲要求政府參考澳門等地做法,穩定口罩供應,直接向市民免費派發口罩等。

根據公開資料,目前政府物流署、管理公立醫院的醫院管理局,均有儲備醫用口罩,不過他們的儲備數字,並不透明。

醫管局方面,1月29日醫管局在記者會上傳媒表示,有恆常機制「保持三個月的防護裝備存量」,不過並未透露數字,端傳媒曾向醫管局查詢具體數字,多番追問,但至截稿時仍未獲得回覆。而記者會翌日,醫院管理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在立法會上表示,醫用口罩存量已跌了近20%,但仍未透露儲備數字。

在本地媒體披露物流署每月向懲教署(負責囚犯更生工作)購買口罩之後,物流署在1月27日回應傳媒查詢,表示在2019年,物流署每月平均向懲教署購買110萬個口罩,而支貨量亦相若,即支出口罩數量與購買懲教署數量相近;同時稱現時仍有1000萬個口罩庫存。

不過,張建宗30日見記者時則表示,物流署現時有「一個月的儲備」,但並無具體指出儲備量;又表示會在羅湖惩教所多開設一個口罩工廠,預計每月平均口罩生產量由過往110萬個,增加至180萬個。

為保證和穩定口罩供應, 不同國家和地區怎麼做?

為保證和穩定口罩供應, 不同國家和地區怎麼做?圖:端傳媒設計部

三、03年後有否檢視、改善口罩儲備機制?

回看歷史,醫用口罩在香港公共衛生史上有特殊的意義。2003年SARS來襲,造成大量市民和醫護人員去世,市面同樣口罩難求。自此,香港市民對於口罩的意識極大提高,不過,港府卻並未因此將口罩提高至法定儲備商品或戰略商品的位置。

端傳媒翻查香港立法會委任專責委員會在2004年對政府與醫院管理局處理SARS爆發的獨立調查報告,報告第13章指出,所調查的10間醫院裏,「伊利沙伯醫院是唯一一間在回覆中報稱在沙士疫症期間個人防護裝備能夠維持不少於7天供應量的醫院。」報告裏,時任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永文曾承認,某些個人防護裝備的供應確有問題, 尤其是N95口罩。

該調查報告回顧了2003年疫症期間醫院防護裝備缺乏的情況,檢視時任管理層的責任,但並沒有對口罩等防護裝備的儲備機制做出整條的規劃、建議。

2020年1月30日,市民在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的一間商店外排隊。

2020年1月30日,市民在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的一間商店外排隊。攝:陳焯煇/端傳媒

相對有顯著改變的是醫管局。2003年11月的一份政府公告顯示,醫管局開始「儲備三個月存量」的個人防護裝備,供醫護人員使用,應付SARS重臨的危機;公告指醫管局與供應商建立緊密監察和聯絡機制,以應付一旦出現的額外需求。

端傳媒早前關於台灣口罩的報道指出,有行政院官員表示,台灣在SARS後檢視口罩購買及儲備機制,「當年SARS是走一步、做一步,現在口罩政策已經是 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標準作業流程) 的一部分」,口罩對台灣而言成了重要的戰略物資、防疫物資,因此迅速啟動口罩管制政策。因此,台灣在進出口貨物分類中,單獨把口罩列出來,以便政府可統計數據。

不過,對於香港口罩的進出口數量,香港統計處回覆端傳媒查詢時則表示,香港貨物協調制度中並沒有把「醫用口罩/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獨立分類,這些貨品都包含在「紡織製成品、未列明或未包括在其他編號」之中,因此無法提供具體數字。

這次面對新型疫情,香港口罩供應緊拙,外界提出意見,香港應該根據《儲備商品(進出口及儲備存貨管制)規例》,把口罩列為「法定儲備商品」。

1月30日,在記者會上,邱騰華回應指這要視乎能否解決目前供應困難的情況,態度消極:「現在口罩供應全球都緊張時候,如果你要政府透過法例硬性規定政府去綜合處理,甚至訂出價格時候,這個會不會正正反而令到商界去採購時增添他們的困難呢?」

根據該條例,食米是香港唯一的法定儲備商品,任何人未經工貿署署長批准,不准出口或入口超過 15 公斤的食米。

2020年1月30日,旺角有藥房售賣並非獨立包裝的口罩,每包有五個賣四十元,乏人問津。

2020年1月30日,旺角有藥房售賣並非獨立包裝的口罩,每包有五個賣四十元,乏人問津。攝:林振東/端傳媒

四、 香港供應商進口口罩有質素監管嗎?

除了擔憂存量不足以外,市民亦憂心口罩質量。

香港市面上的醫用口罩類型林林總總,而醫管局在早前記者會亦指出現時世衛對口罩規格未有統一標準,來自美國、歐洲、台灣、韓國、日本、中國內地等不同地區各自採用不同的口罩標準。

目前較為通行的口罩檢測標準分別為美國的ATSM標準和歐洲的EN標準,這兩套標準主要透過細菌過濾效率、顆粒過濾效率、壓力差(阻礙呼吸的程度)、合成血液穿透阻力等指標來劃分口罩級別。

細菌、顆粒、病毒,口罩過濾率如何?

細菌、顆粒、病毒,口罩過濾率如何?圖:端傳媒設計部

早在2013年,製造商技術專家梁永鑫已指出本港對於口罩未有監管標準,只能靠業界自律。衞生署亦曾承認,本港目前沒有特定法例規管醫療儀器,包括口罩。口罩的檢測「工作」變相只能由海關負責,根據《消費品安全條例》執法。但只要生產商沒有在產品上標明防水、防菌等功能,或貼上虛假認證標誌,梁明言:「有問題都奈他不何。」港九藥房總商會副會長劉愛國告訴端傳媒,多年來與內地廠商的合作,都是「互相相信」。

口罩質量沒有監管而面對眾多的標準,坊間因此洐生出熱烈的討論,採討到底哪一種口罩才能真正有效防止疫情擴散,部分醫護人員也開始擔憂公立醫院內使用的口罩防禦級別不夠高。

醫管局於前日(1月29日)下午舉行了記者會,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引述生產商數據回應指,局方供應的外科口罩屬於ATSM一級(level one)標準,但在細菌過濾效率達(BFE)和顆粒過濾效率(PFE)兩方面,都達到二級(level two)水平,強調保護足夠。根據美國ASTM,一級醫用口罩比二級的防護程度要低,其中最重要差別是顆粒過濾效率(PFE),前者過濾為95%,後者達98%。

美國ASTM和歐洲EN標準口罩有什麼不同?
美國ASTM和歐洲EN標準口罩有什麼不同?圖:端傳媒設計部
台灣和中國大陸口罩標準有什麼不同?
台灣和中國大陸口罩標準有什麼不同?圖:端傳媒設計部

然而眾新聞昨日(1月30日)引述多位醫護人員的說法,指醫護所用的多款外科口罩中,只有Bestex外科口罩與醫管局引述的脗合,並只有少數醫院的病房配有較高規格的Bestex口罩。其他醫護則大多使用只達ATSM一級的口罩。在今年1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亦更新了醫療用品指引,建議醫護人員配置ASTM F2100 二級或以上的外科口罩對抗新型冠狀病毒。

面對種種質疑,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稱,自己上病房都只是戴第一級口罩,而對於面對高危個案,醫護人員則可直接配載 N95面罩。不過預料,面對高危疫情和不透明的信息,公眾和醫護人員對於口罩的疑慮,仍將持續。

2020年1月30日,屈臣氏每間分店有20盒口罩售賣,很快賣完,大圍龍亨區議會嘗試協調,叫街坊不要包圍屈臣氏,應該找林鄭月娥,激怒了街坊,街坊說他應該協助大家找林鄭月娥。

2020年1月30日,屈臣氏每間分店有20盒口罩售賣,很快賣完,大圍龍亨區議會嘗試協調,叫街坊不要包圍屈臣氏,應該找林鄭月娥,激怒了街坊,街坊說他應該協助大家找林鄭月娥。攝:林振東/端傳媒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

端傳媒
深度時政報導

華爾街日報
實時財訊

全球端會員
智識社群

每週精選
專題推送

了解更多
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