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十論:稻草的代價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咸鱼姬,回應[《面對騰訊霸權,社交媒體挑戰者為何「偏向虎山行」?》][1]

相對於在使用PC和接觸網絡開始就主動使用QQ,我使用微信的原因更多是迫於無奈。當一夜之間現實中的人都在使用微信,親戚家長乃至職場領導都在使用微信,我為了保持交際只能加入其中,我別無選擇。時至今天,除了職場需要的轉發,我發過的朋友圈信息屈指可數,我似乎無法體會親戚、領導們在朋友圈自說自話然後底下全是點讚和恭維話的「樂趣」。

在功能層面上,QQ是完善的,微信更像是一個為了凸顯自己與眾不同而出現的閹割版——群文件無法永久儲存在群組里、PC登錄必須通過手機、表情包收藏的操作不方便……如果需要商務風格,QQ還有一個變體——TIM。即便我每天都在吐槽微信的不方便,但周圍的人依舊每天不厭其煩地用手機登錄PC端的微信。一個QQ不是可以解決所有工作和交際需求嗎?可是用微信才顯得自己像個成年人。

微信在高齡群體中確實非常有市場,我見過70歲的老人在用微信,但還沒遇見過老人在用QQ。對於「橫空出世」的PC,老人顯然更容易接受手機這種循序漸進的載體,完全依附於手機的微信也更深得他們的心。我視為極不方便的操作和功能,對於高齡群體來說卻是一種簡單化。

話又說回來,社交這件事本身就決定了在軟件選擇上必須「從眾」,用戶註定在一個軟件上聚集,最後替軟件完成壟斷,當初QQ用戶轉向微信,還是因為微信跟QQ有同一個爸,其他人要想要另起爐灶只能在功能上進行超越、突破。當初他們迴避了這麼困難的道路是因為別無選擇,如今他們又試圖爭奪社交用戶同樣是因為別無選擇。在嚴苛的審查之下,網絡上的文字、圖片、視頻內容已經日漸淪為墻內傳統媒體的宣傳「馬甲」,他們想在上面分一杯羹越發困難,最後也就只能去搶社交的蛋糕。

##2. 月影,回應[《徐賁:專制國家的告密與舉報——從中國憲法學教材的「思想性錯誤」說起》][2]

這次舉報特別還在於據說得到了最高批示,「告御狀」更加讓人不寒而慄。對於我來說,去年也是離舉報格外接近的一年,在最高可獎60萬的鼓勵舉報「淫穢色情」等內容辦法出台後,我平常看得多的動畫漫畫腐女圈這些亞文化小圈子瞬間炸了,人人自危,趕緊自我審查發過哪些不合適的內容急忙刪掉。再加上後來天一判決十年的案子,這一番洗禮下來,我能明顯感覺到氛圍在變,好些平時不關心時政的圈裏朋友也在變的關心起來,這大概也算是舉報倒逼出來的危機感吧。

另外去年我記得當局有號召學習「楓橋經驗」,群眾鬥群眾。我覺得如果下次還有分析舉報制度的文章,可以一併分析一下。

##3. 君士坦布丁、Vaner、dadala,回應[《楊路:任正非不支持自主創新,「什麼都要自己做」的中國產業政策有何問題?》][3]

**君士坦布丁**: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作者很中肯細緻地寫了一篇很優秀的文章,但是我還是希望提出一些我的觀點。中國之所以選擇自主創新,不僅有着深刻的歷史原因,同時從政經角度來看,利潤不是白來的,掌握高科技的國家才是在國際貿易鏈中收益最大的國家,單純靠我們提供人力,中國不能也永遠不會真正積累夠足夠的資本進行趕超,成為發達國家,只會像一個有一個國家那樣被西方榨乾人力資源,自然資源,然後讓當地經濟停滯在國際貿易鏈末端。選擇自主創新自然有着一系列大政府的弊病,但是這才是中國真正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

**Vaner**:@君士坦布丁 我們都同意自主創新對國家的重要(不單是中國),但這和中國政府「自主創新」大行補助的產業政策,略有差別。

問題從來都不在於中國發展新進科技,而在中國打著市場經濟的旗號,享受市場經濟的國際規則福利,實質上卻施行與市場經濟大相逕庭的政策。於是我們其他玩家,只好敦請中國,或改行市場經濟,或承認自己非屬市場經濟,停止享受相應福利,如此而已。

**dadala**:「中國製造2025」對高新產業制定的市場佔有率標準——國內(80%.80%.40%)。簡單來說就是隻留給外企20%的生存空間,同時由於國產供給多了而產生了對於「自給自足」的設想,等同於不再依賴進口,少買甚至不買(科技民粹主義已等同於政治正確)外國商品或服務。

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因為這會使其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即使2018年已經是這樣)讓任正非矛盾的地方,大概是因為,一方面華為仍然需要拓寬國際市場,不能與國際社會交惡(但美國先行一步抓了孟),目前我們看到的是華為針對此事件的立場「被代表」了(外交部),引起主流國家的聯合杯葛;另一方面,華為代表中國科技產業的最高水平,但不是「自己什麼都做」,證明其仍然需要國際頂尖科研技術的支持(也可理解成是美國所謂的盜竊知識產權、強迫技術轉移)才能保持發展勢頭,中興是前車之鑑,嘴上說沒事,身體還是很誠實的,包括資本市場。

##4. kingcrab,回應[《楊路:任正非不支持自主創新,「什麼都要自己做」的中國產業政策有何問題?》][4]

作為一個在讀醫學基礎類的研究生,對於本文最後面基礎研究的現狀描述頗有感觸,翻閲去年我們學校科學研究的資助情況,臨床(也就是應用類)所能夠審批下來的自然比基礎學院多太多,而且金額上也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記得一個歷史老師曾經說到過科學和技術的區別,前者是不為什麼而做的,比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二人也許知道這些理論未來會改變世界,但是他們並不為了從中獲利。而後者就比如造紙術,火藥等的發明,目的性明確,稱作技術。

中國現在真正關注的在技術,畢竟沒有「用」的東西,要來有什麼用呢?

##5. rhrm、The_Initium_Reader、9_9OOps,回應圓桌話題[《充斥營銷內容的百度被指「已死」,我們需要怎樣的搜索引擎?》][5]

**rhrm**:中國互聯網不僅是監控最為嚴密的,也是壁壘最深的。隨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各類手機 app 完全取代了網站的地位,成為主要的內容發布渠道,不同於網頁,以微信、頭條為代表的 app 內的資訊是完全封閉的,不允許搜索引擎索引,以期把用戶和資源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與早期開發共享的互聯網精神背道而馳。在這種環境下,搜索引擎能找到的內容變得越來越少,我一直使用 google,固然沒有百度那麼不堪,但找到高質量的中文內容明顯是越來越困難。也許,不是作為搜索引擎的百度已死,而是中文搜索引擎將死了。

**The_Initium_Reader**:整個中文互聯網的病態環境催生出了一系列令人哭笑不得的生態,例如大家熟知的「內容搬運工」;說白了就是抄襲海外創意的「產品對標」;還有「本地寶」這種明顯是信息流通不暢才得以生存的資訊雜燴。

我對最後一種尤其感興趣。本地寶和各種雜亂門戶似乎在告訴我們國人的天性就是不善分享。沒有像外海網民一樣誕生出各式各樣的維基資料庫,結果就是無論什麼話題都沒有網站去做系統的收錄。舉個簡單的例子:網絡遊戲的玩家不會將經驗表或是裝備百科這種東西整理出來,卻特別喜歡單獨開貼提問/依賴於攻略站的零星討論。這個氛圍很可悲,堂堂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卻無法產生半點有價值的內容。

**9_9OOps**:@The_Initium_Reader: 天性就不善分享?要我說這還真是護航審查制度啊。

「沒有像外海網民一樣誕生出各式各樣的維基資料庫」恰恰是審查制度造成的,沒試過發一個千字帖子要一次一句話地往對話框裏貼然後點「發布」來人肉測試一句話中的某個字撞到敏感詞嗎?整理資料本身就需要精力,發帖時花的力氣竟然要比寫內容更多上十倍不止呢。

國人的天性不善分享的話,就連遊戲論壇會被轉載到外站的攻略帖都沒有了。

##6. 放空家、stuxavier、mmmmmmiriam,回應[《他們還在期待谷歌回到中國,哪怕是審查版的也好》][6]

**放空家**:還好蜻蜓計劃終止了,即使這是個自私的想法。其實比起不翻牆或不會翻牆的網民,相信絕大多數使用 VPN 翻牆的網民更像驚弓之鳥。我們不僅見證了從相對自由上網到網絡封鎖的時代,還見證了 VPN 從免費到均價10元/月再到均價30+元/月的膨脹,期間可能還要做好隨時更換代理商的準備…..尚能享受到一絲自由網絡的氣息,當然不希望因為一點點動靜而被打亂。

「百度」的巨大市場份額不僅僅只代表簡單的商業運營和結果,而是牽繫着好大一坨利益鏈,哪怕谷歌再進入中國市場,享受着百度利益的龐大體系們(上至高層、大至商業巨頭、微至像自媒體一樣嚐盡甜頭的個體用戶)依然會和百度相互推動;再不說,如今習慣用百度搜索的人群,他們的搜索習慣谷歌也怕也難矯正。順便一提,我個人寧願相信必應是因為自身運營問題而關閉中國站點,畢竟用的人太少了,對我而言,必應除了搜圖,簡直乾淨得跟雞肋一樣。

**stuxavier**:即便是推出閹割版谷歌,搜索效果一定大打折扣。大陸的審查制度從未被詳細闡明過並劃出一條紅線,敏感與非敏感之間有一條模糊的動態的「粉線」,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因為什麼原因遭到審查,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推出「閹割版」你都不知道該割哪裏割多少,安全起見只能儘量多割,但是要知道信息海洋中如果將敏感信息全部剔除剩下的部分很可能就是現在的 Bing 的搜索結果,屆時令人失望了的谷歌必然有成為眾矢之的,人會認為谷歌也不過爾爾,要知道大陸 trolls 顯然不能批評審查制度只能政治正確地批判谷歌。

至於中國網民沒有可用的搜索引擎,其實也是偽命題。他們只是不願意放棄現在的使用習慣,不願意學習使用費勁的 VPN,更加不願意也不敢於抵抗目前的審查制度。用這麼多的「不情願」來綁架谷歌痛批「白左」實在不知道他們有什麼資格。

**mmmmmmiriam**:看着這個牆外的留言板上的留言深刻的感受到:即使是在牆外,人和人之間因為刻板印象而產生的仇恨絲毫沒有減少,真的很可惜。

作為可以獲取牆外信息的人真的深刻體會到沒有這些信息我的生活會增加多少限制。政策也許難以改變,但在現有政策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真的是一件這麼可恥的事嗎?這種行為就向指着窮人說「你窮是因為你懶是你自己活該」一樣毫無正面意義。

牆內的人那些因為沒有可靠的信息被騙,被誤導甚至被迫失去生命的人是因為他們邪惡,是他們咎由自取嗎?如果你認為百度可以完全滿足牆內人的需求,那麼有一天如果你的家人因為百度的虛假信息付出生命的時候也請你不動聲色的接受這事實。

希望每個在牆外看到這條留言的人珍惜你現在擁有的一切,你擁有這一切不是因為你比牆內的人更善良更努力更聰明。

##7. yue2019、tangtang、Nickland,回應[《他們還在期待谷歌回到中國,哪怕是審查版的也好》][7]

**yue2019**:蜻蜓計劃 ≠ 百度。我們都不知道最終將由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批准並發布的蜻蜓產品形態是什麼樣的,兩位創建了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成就了全球最受尊重的公司,我沒有理由不相信他們,也毫不懷疑他們做事的原則和底線。拋開政治和地域,世界上由兩類人群組成:大約5/6的人可以訪問 Google;1/6多的人獲得信息碰到了問題,特別有那麼多未成年人打開搜索引擎都呈現的是什麼。當 Google 沉寂了9年後想嘗試去改善這種局面,我們為什麼不支持他們呢?以上帝的視角,怎樣做會利於更多人?

**tangtang**:@yue 2019 :

1. 蜻蜓計劃確實不等於現在的百度,然而百度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爛的,谷歌踏出放下價值觀只求利潤的第一步之後,第二三四步還會遠嗎?畢竟萬事開頭難。
2. 你一方面「毫不懷疑他們做事的原則和底線」,另一方面卻希望他們放棄這些迎合監控與審查,難道不矛盾嗎?或者你期望的是他們堅持你認為應該堅持的,放棄你認為可以放棄的?先不說世事是否能盡如人意(即1.提到的風險),底線之所以為底線,正在於它的不可轉圜,可以收放自如的那是橡皮泥。
3. 中國人確實需要谷歌,谷歌回歸確實值得支持,但並不只有敦促谷歌放下價值觀這一個方式,甚至不應該採用這樣的方式,因為結果是把谷歌變成百度。改善國內環境,讓谷歌作為谷歌回歸,可以做的應該有很多,需要中國人自己去探索。也並不是條條道路都通往監獄,不能以此為藉口正當化自己的不作為。希望輕鬆實現改善沒什麼不能理解的,但是成年人應該知道,世界並不如此運作。很多事情不用問上帝,問歷史就行了。我從中學到的是:世上沒有捷徑可走,人們總要支付代價。

**Nickland**:現在不用谷歌的人,他們的需求就是百度。百度知道查日常、百度文庫抄論文、百度貼吧更是像個暗網一樣應有盡有。我回國時,自己搭了條線路,百分之七十是讀書需要,百分之三十是情色片需要。其實出國之前我就是「自願付費」成為谷歌用戶,「打開百度看有沒有連上wifi,然後再打開谷歌看有沒有連上vpn」,看似笑話但很不幸就是日常。

然而中文搜索你用谷歌還是百度,除去廣告,能得到的有效信息它是大同小異的。

而差異最大的是外文資料,用百度基本得不到任何有價值的搜索結果,即使有,它也打不開(所以除非大陸徹底開放,否則只解禁一個谷歌我不知道有多大的意義)。

我個人覺得有外文資訊信息需求的這一部分用戶才會是真的無法不使用谷歌。這一部分人有多少? 而文章開頭的這位,更是代表不了億萬中國網民的百分之一。拋去實際性,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種發泄,百度成為了審查制和大陸的化身,而谷歌成為了一個外來者,一根稻草,一個他願意選擇的 identity。

蜻蜓計劃這個東西,沒有任何必要對它做什麼煽情性描述,它本質還是一個互聯網巨頭旗下的一個產品,目的難道會是拯救中國網民嗎?可能嗎?就谷歌搜索這個產品,也是日漸臃腫,在我看來,犧牲隱私數據換取便利也對其適用,如果說哪天路邊街頭的廣告變成了cyberpunk 科幻片裏的定向廣告,那它一定是谷歌做的推送。

##8. dafan333、9_9OOps,回應圓桌話題[《「比基尼登山客」遇難引發搜救費與登山管理爭議,悼念之外我們該如何反思?》][8]

**dafan333**:「你問我為什麼登山,因為山就在那裡。」是許多登山者的共同心聲,不會因為入山申請和各種管制而改變。何不放鬆現行的管制,看看登山意外是否真的會增加?

畢竟沒實力又想涉險的登山者,不會因為現行的申請制度就改變主意不上山,像吳小姐這種有實力的登山者更不會。

現行的制度只是讓有實力、如同吳小姐這樣做好萬全準備的登山客在不幸出意外之後多背負一個罵名,對減少山岳意外一點幫助都沒有。

想來想去,只得出一個該制度存在的真正原因「正是因為政府不想管理,才會出現『不給申請』的『黑山』。」

**9_9OOps**:雪羊設想的是最好的情況,也就是「有實力」的登山者,事實上則是沒實力還想涉險的登山客一大堆。

吳小姐不幸遇難,實在令人難過。

關於在臺灣國家公園的範圍內進行登山申請,感覺操作上有些棘手。難道一個登山客「越級打怪」申請了不被批准,執意上山,還要巡林員給這位綁着拖下來不成?假設一個相對有經驗的登山者登山,不幸遭遇意外,家屬質問爲何國家公園批准此人登山,入法院索賠,這又如何處置?對很多公務單位來說不做不錯,少做少錯,不如就放個人自由於民,爲着意外考慮提前收取一定金額的搜救押金,若平安下山則原封不動奉還,不知道會否比較好?

##9. NatsumeShiu,回應圓桌話題[《港大學生會選舉政治立場爭議:學生會應該扮演怎樣的社會角色?》][9]

如果說葉璐珊事件尚有麥卡錫主義之嫌,本屆「蒼傲」則無疑佐證了中聯辦試圖介入港大學生會選舉的企圖。候選三人至今尚不能解釋緣何參加一次聖誕餐會就決定投入選舉,在政治立場上也多有不清不楚的地方,同時口口聲聲說「校務問題是他們最關心的」,卻在學生質詢校務問題時也給不出令人滿意的答案,這樣不負責任,只想通過倚仗中聯辦或是親中勢力(今日該候選團隊內務副會長張信一公開呼籲內地生投票支持)就想贏得 HKUSU 的選舉,這個算盤,阿爺打錯了,「蒼傲」自己也打錯了。

其實,從這幾天包括觀察和與校內媒體交流不難發現,港大學生並沒有在「壓迫」他們表露出自己政治意見、政治立場的想法,他們的採訪稿和採訪視頻在《學苑》和campusTV中未經剪輯地如實發布,反倒是他們自己在面對逐字稿和採訪視頻時還稱自我打臉地稱之為「不實報導」。只不過,這種親共、親中的保守聲音,絕對不是HKU大多數undergraduates的真實意見的反映,所以他們才會受到如此大的爭議。作為HKUSU的候選人,所謂「為同學服務」的真正含義,不是將自己的政治立場強加給學校的主流民意,而應該是在自己的立場與主流民意相左時學會去尊重和適應主流民意的方向。我想,某種程度上,上兩屆學生會一方面站定「本土」立場,另一方面卻鮮少以暴烈方式衝擊學校既有體制,便是在自身立場與主流民意之間做出的平衡與調和。

另一方面,反觀 Postgraduate 的 PGSA,由於內地生在 HKU 的 postgraduate 的比例佔絕對多數,因此 PGSA 恐怕早已成為了中聯辦操控的赤地。以至於前兩年有賄選之虞的朱科,亦在內地生有組織的投票中輕易當選。要說壓制民意、違背政治道德,恐怕還是這幫輔選賄選者的內地生和背後支持他的中聯辦更為得心應手吧。

##10. Joechuang,回應圓桌話題[《港大學生會選舉政治立場爭議:學生會應該扮演怎樣的社會角色?》][10]

欲討論香港學生的社會責任,實難以忽視北京在香港的實質影響力。在更大的脈絡下,香港的政治討論始終籠罩在北京政權的實力陰影下;而所謂「政治中立」,實際上亦是指積極與北京一致,或指消極不牴觸。

學生本不該只是權威的複製品,人民也不該只是社會問題解方的祈求者。

然而,如果學生不具備反思現況的能力和道德勇氣、如果校園不存在容許反思的自由空間、如果社會也不具備成熟的輿論支持,那麼大學自然僅能是學術的罐頭工廠。在此現實下,又如何能談學生的社會責任?

也因此,更真切的討論,依然在「公民的社會責任」。

在一個極不寬容的政治生態下,渴求個人赤裸的挺身而出表達不同意見、並承受法制上、政治上的惡果和實害,本即是緣木求魚;另一方面,身處多數方,在各面向上都是較為「安全」和「聰明」的選項。

只是不論在何種社會體制下存在的公民,對於當下社會現況,最終仍必須在歷史前自問:This is the right way or the easy way?

而對於此道德上的詰問,是權威者所無法給予,端賴公民的獨立思考與責任意識。

[1]: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121-opinion-bilixiaozi-social-media-wechat/
[2]: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123-opinion-xuben-denunciation/
[3]: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124-opinion-yanglu-china-manufacturepolicy/
[4]: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124-opinion-yanglu-china-manufacturepolicy/
[5]: https://theinitium.com/roundtable/20190124-roundtable-zh-baidu-bing/
[6]: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125-mainland-google-dragonfly/
[7]: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125-mainland-google-dragonfly/
[8]: https://theinitium.com/roundtable/20190122-roundtable-tw-bikini-hiker/
[9]: https://theinitium.com/roundtable/20190124-roundtable-hk-HKUSU/
[10]: https://theinitium.com/roundtable/20190124-roundtable-hk-HKUSU/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读者十论之前都是周日发布的,这次推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