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黃偉豪:九龍西補選泛民慘敗,形勢逆轉,選民「心淡」可能有哪些原因?

香港的補選結果卻使人失望和沮喪得多,因為它所反映的遠多於議席的失去——而是一個政治時代的過去,是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2018年11月27日,民主派議員於李卓人敗選後召開記者會,向巿民集體鞠躬致歉近半分鐘。

2018年11月27日,民主派議員於李卓人敗選後召開記者會,向巿民集體鞠躬致歉近半分鐘。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刊登於 2018-11-27

#黃偉豪#九龍西補選#評論

香港立法會九龍西再次補選,11月25日投票進行,投票率44.4%,與今年三月的第一次補選相若。議席最終由建制派支持的陳凱欣勝出,繼而建制派在立法會的「地區直選議席」增至18席,而民主派只剩16席。基於香港立法會的投票機制,「非建制陣營」在議會中喪失分組票否決權。

雖然本次補選只涉及立法會的一個議席,但香港的泛民主派或非建制派,失去的並不是一個議席這麼簡單。使人憂慮的是,補選結果似乎已反映出,長期有利香港泛民及非建制派的政治生態已出現了根本結構性的轉變,失敗將會陸續有來,這亦會為香港的管治形勢帶來新的局面。

在差不多同一時間,香港和台灣分別舉行了兩場選舉,兩場選舉均是由立場較親北京的政黨所勝出,而且是大勝,不是小勝,使對手的景況可以用「慘敗」來形容。不同之處,是台灣所經歷的是一場真正的民主選舉,無論誰勝誰負,所反映的主要是民眾不滿執政黨的表現,而出現的民主政治下政黨的正常交替。原則上,這次失利了的民進黨,絕對有機會和有能力在下一次選舉中捲土重來,收復失地。

可是,香港的補選結果卻使人失望和沮喪得多,因為它所反映的遠多於議席的失去——而是一個政治時代的過去,是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